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82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包括钢筋笼,钢筋笼包括若干竖向钢筋和外箍环,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笼圆周等分穿设有多根竖向注浆管,竖向注浆管下端设有注浆阀,且竖向注浆管与竖向钢筋可拆卸连接,所述钢筋笼从上到下等间距设有多个与竖向注浆管连通的环形注浆管,环形注浆管与外箍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注浆管外圈设有若干第一出浆口。该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能够对灌注桩进行后注浆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前向灌注桩底部和周围注浆,使得灌注桩与周围土体结合更加紧密充实,进而大幅提成灌注桩的承载能力。进而大幅提成灌注桩的承载能力。进而大幅提成灌注桩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土建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令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受限制,特别是在市区中心或旧城改造地区,因受周围已有建筑物的限制,受环保要求的限制,对新建筑物基础的施工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施工方式既要满足结构本身对基础强度、承载力的要求,又要满足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的环保要求,而钻孔灌注桩由于其施工工艺成熟、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等结构工程基础中,高等级公路大、中、小桥和互通式立交桥,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由于钻孔灌注桩是一项隐蔽工程,为了更好的让灌注桩提高承载力,而目前在国内普遍采取的灌注桩后压浆法来实现提高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的方法,但是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提高的对桩的承载力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周围土体结合更加紧密充实的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
[0004]为此,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包括钢筋笼,钢筋笼包括若干竖向钢筋和外箍环,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笼圆周等分穿设有多根竖向注浆管,竖向注浆管下端设有注浆阀,且竖向注浆管与竖向钢筋可拆卸连接,所述钢筋笼从上到下等间距设有多个与竖向注浆管连通的环形注浆管,环形注浆管与外箍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注浆管外圈设有若干第一出浆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注浆阀上设有多列第二出浆口,所述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均插设有堵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堵头包括位于第一出浆口或第二出浆口外壁的头部、插入第一出浆口或第二出浆口内的定位部和插入环形注浆管或注浆阀内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由水溶性塑料制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注浆管通过若干钢丝捆扎在竖向钢筋上,所述环形注浆管通过若干钢丝捆扎在外箍筋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注浆管由多段弧形管组成,所述弧形管两端通过接头与竖向注浆管连通。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竖向注浆管进和环形注浆管的设置能够对灌注桩进行后注浆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前向灌注桩底部和周围注浆,使得灌注桩与周围土体结合更加紧密充实,进而大幅提成灌注桩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1]本技术有如下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与土体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部分注浆阀(延伸部未变形)的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部分注浆阀(延伸部被烫变形后)的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1、竖向钢筋;2、外箍环;3、竖向注浆管;4、注浆阀;5、环形注浆管;6、第一出浆口;7、第二出浆口;8、堵头;9、头部;10、定位部;11、延伸部;12、灌注桩;13、土体;14、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8]参照上述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包括钢筋笼,钢筋笼包括若干竖向钢筋1和外箍环2,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笼圆周等分穿设有多根竖向注浆管3,竖向注浆管3下端设有注浆阀4,且竖向注浆管3与竖向钢筋1可拆卸连接,所述钢筋笼从上到下等间距设有多个与竖向注浆管3连通的环形注浆管5,环形注浆管5与外箍环2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注浆管5外圈设有若干第一出浆口6,所述注浆阀4上设有多列第二出浆口7,所述第一出浆口6和第二出浆口7均插设有堵头8,所述堵头8包括位于第一出浆口6或第二出浆口7外壁的头部9、插入第一出浆口6或第二出浆口7内的定位部10和插入环形注浆管5或注浆阀4内的延伸部11,所述延伸部11由水溶性塑料制成,所述竖向注浆管3通过若干钢丝捆扎在竖向钢筋1上,所述环形注浆管5通过若干钢丝捆扎在外箍筋上,所述环形注浆管5由多段弧形管组成,所述弧形管两端通过接头与竖向注浆管3连通。
[0019]在本实施例中,将堵头8堵在第一出浆口6和第二出浆口7上,再用烫棒伸入注浆阀4内挤压延伸部11使其变形,使堵头8形成铆钉结构牢固稳定的固定在注浆阀4上,能够防止堵头8因摩擦土体13而掉落,进而防止灌注桩的混凝土进入注浆阀4内并凝固堵塞第二出浆口7,施工时先将钢筋笼放入钻孔内并灌注混凝土14形成灌注桩12,在灌注桩12终凝前进行后注浆作业(一般成桩两天后开始注浆),注浆时通过管道连接竖向注浆管3上端,通过压力泵将水输送到竖向注浆管3、环形注浆管5和注浆阀4内,由于延伸部11由水溶性塑料制成,因此延伸部11会先溶解,使堵头8更容易被冲出脱离第一出浆口6和第二出浆口7,以确保完成清孔作业避免堵塞,然后通过压力泵将混凝土14输送至竖向注浆管3、环形注浆管5和注浆阀4内,混凝土14通过第一出浆口6和第二出浆口7向灌注桩12下端和周围的土体13灌注,使得灌注桩12与周围土体13结合更加紧密充实,进而大幅提成灌注桩12的承载能力。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
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包括钢筋笼,钢筋笼包括若干竖向钢筋和外箍环,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笼圆周等分穿设有多根竖向注浆管,竖向注浆管下端设有注浆阀,且竖向注浆管与竖向钢筋可拆卸连接,所述钢筋笼从上到下等间距设有多个与竖向注浆管连通的环形注浆管,环形注浆管与外箍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注浆管外圈设有若干第一出浆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混凝土桩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注浆阀上设有多列第二出浆口,所述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均插设有堵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承载力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新金慧慧王玲中黄理义张亮张健戴其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厦泰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