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及渗碳零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及渗碳零件。
技术介绍
对于轴类、齿轮类需要渗碳淬火的零部件,需要获得表面较硬、芯部较韧的渗碳强化层,并且由于此类零部件的主要失效方式为接触疲劳,因此提高渗碳强化层的强度、塑性,尤其是强塑性匹配是提高此类零部件可靠性的关键。渗碳类零部件具有较高的表面含碳量,通常渗碳淬火后采用150~170℃的低温回火作为热处理工艺的最后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淬火应力,并未利用后续回火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淬火马氏体塑性。然而,针对此类零部件的服役工况,热处理后微观组织的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和回火马氏体的强韧性直接影响零部件的服役精度和服役寿命;目前针对渗碳类零部件淬火后的回火工艺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淬火应力,并且避免发生回火脆性,经验认为200℃以上会发生第一类回火脆性,因此,现有的回火工艺一般采取200℃以下回火。因此导致渗碳层回火后组织中未析出碳化物的高碳马氏体含量过高,导致渗碳零件的强塑性匹配较差,抵抗接触疲劳性能较差,服役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对渗碳淬火后的零件采用回火热处理,在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对渗碳淬火后的零件采用回火热处理,在Fe3C析出型回火马氏体生成之前终止回火热处理,以获得微观组织以碳原子集群化与亚结构过渡态碳化物析出为特征的回火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90%以上、Fe3C析出型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以下的渗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零件进行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获取渗碳淬火层;
步骤二:测试分析渗碳淬火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
步骤三:对渗碳淬火后渗碳淬火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10%的零件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200-250℃,回火时间0.5-12h;
步骤四:保温结束后水冷,获得最终的渗碳零件;其中,渗碳零件的渗碳层组织为:以碳原子集群化与亚结构过渡态碳化物析出为组织特征的低碳回火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90%以上、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10%、未析出碳化物的高碳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以下和Fe3C析出型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测试分析渗碳淬火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若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10%,则对零件进行深冷处理;若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10%,则不需要对零件进行深冷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庆,张天宇,沈承金,朱真才,彭玉兴,赖伟,潘治州,孟庆睿,沈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