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钢
,具体涉及一种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炼钢
中,对于大部分钢种中的钛元素,其是作为合金元素进行添加的。但是在小部分钢种(如硅钢)中,钛元素则成为危害元素,钛元素的存在会影响所述钢种的疲劳性能和电磁性能。通常,对于例如硅钢的钢种类别,其中的钛元素含量不能超过0.0020%。目前并未有有效地稳定地控制炼钢转炉炉后钛含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通过选取炉后钢包、顶渣改质、RH脱碳、脱氧合金化、RH纯循环、连铸处理一系列的工艺,并对各个工艺进行优化和控制,从而得到具有低钛含量的钢板坯及其相应的各种产品,平均钛含量控制在0.0010~0.0015%以内。本专利技术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炉后钢包进行顶渣改质,得到顶渣改质后的钢水;将所述顶渣改质后的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炉后钢包进行顶渣改质,得到顶渣改质后的钢水;将所述顶渣改质后的钢水依次进行RH精炼和连铸;/n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炉后钢包中的钢水包含:Ti<0.01%;/n所述对炉后钢包进行顶渣改质,包括:在出钢过程中,向所述炉后钢包中添加萤石、白灰和轻烧白云石;/n所述萤石、所述白灰和所述轻烧白云石的质量比为(0.5-1.5):(2-5):(3-8);/n所述RH精炼包括RH脱碳、脱氧合金化和RH纯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炉后钢包进行顶渣改质,得到顶渣改质后的钢水;将所述顶渣改质后的钢水依次进行RH精炼和连铸;
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炉后钢包中的钢水包含:Ti<0.01%;
所述对炉后钢包进行顶渣改质,包括:在出钢过程中,向所述炉后钢包中添加萤石、白灰和轻烧白云石;
所述萤石、所述白灰和所述轻烧白云石的质量比为(0.5-1.5):(2-5):(3-8);
所述RH精炼包括RH脱碳、脱氧合金化和RH纯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萤石、所述白灰和所述轻烧白云石的质量比为0.8:3.5:3.6;
优选地,所述萤石、所述白灰、所述轻烧白云石与所述炉后钢包中的钢水的质量比为(0.5-1.5)kg:(2-5)kg:(3-8)kg:(2.2~2.3)t;
优选地,所述萤石、所述白灰、所述轻烧白云石与所述炉后钢包中的钢水的质量比为0.8kg:3.5kg:3.6kg:2.2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炉后钢包进行顶渣改质的过程中,钢包底吹流量为280~350L/min;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顶渣改质后的钢水包含:Ti0.00015~0.0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后钢包包括:本钢种返回钢包或非本钢种返回钢包;
优选地,所述本钢种返回钢包为硅钢返回钢包;
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炉后钢包中的钢水包含:Ti<0.002%;
优选地,所述RH脱碳的过程中,钢水温度为1580~1610℃;
所述RH脱碳完成时,按质量百分比计,钢水中的C含量≤0.00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合金化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和第二次铝脱氧合金化;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和所述第二次铝脱氧合金化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3min;所述RH纯循环时间为7~8min;
其中,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包括:向完成所述RH脱碳后的钢水中添加低碳硅铁;所述低碳硅铁与所述RH脱碳后的钢水的质量比为(40-55)kg:(0.9~1.1)t;优选48kg:1t;
所述第二次铝脱氧合金化,包括:向完成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的钢水中添加铝粒和锡粒,或向完成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的钢水中添加铝粒和铜粒;
其中,所述铝粒与所述完成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的钢水的质量比为(4-14)kg:(0.9-1.1)t;优选9.5kg:1t;
所述锡粒与所述完成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的钢水的质量比为(0-0.1)kg:(0.9-1.1)t;优选0.05kg:1t;
所述铜粒与所述完成所述第一次低碳硅铁脱氧合金化的钢水的质量比为(0-0.1)kg:(0.9-1.1)t;优选0.03kg:1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炼钢转炉炉后控制钛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低碳硅铁包含:Si76~79%,Ti≤0.01%;
所述低碳硅铁中,按质量百分比计,粒径为10~50mm的颗粒≥90%,粒径小于10mm的颗粒≤5%,粒径大于10mm的颗粒≤5%;
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粒包含:Al≥99.95%,Ti≤0.01%;所述铝粒的粒径为3~20mm;
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铜粒包含:Cu≥99.95%,Ti≤0.01%;所述铜粒的粒径为40~50mm;
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锡粒包含:Sn≥99.90%,Ti≤0.01%;所述锡粒的尺寸为≤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刘珍童,刘风刚,赵艳宇,成天兵,朱良,毕泽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