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爱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58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包括第一管材、第二管材、万向轮、装置外壳、排屑杆和排屑槽等;通过将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从左右两侧放入装置中,通过气缸带动滚轮上移顶起管材进行滑动,中间两端对接完毕后通过液压缸带动滚轮下移压住管材,电机带动滚轮进行转动管材跟着转动,再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上滑块进行移动,杠杆表进行校准,校准完毕后再通过第一气缸上的焊接枪进行焊接,通过设置的坡口成型装置中将管材套入限位轴上,通过第四气缸带动顶板顶起将管材固定,第六电机带动旋转臂上安装在第五气缸上的刀片旋转,通过第五气缸向右移动至合适位置,将刀片接触到管材口,旋转进行切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
技术介绍
管材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管材破损以后会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及时的处理掉。更换管材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安全隐患,但是效率很低,十分的影响工程的进度。所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及时的对管材进行一定的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早的管材修复采用铁锤敲打,虽然不用大面积的更换材料,但是效率很低,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适合大批量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有时候需要一个长度刚刚好的管材往往只有两根短的废弃管材料,通过焊接可进行使用,防止浪费,现有的管材修复装置在修复对接过程中无法进行定位,造成管材同轴度不合格无法使用,同时在刚生产完毕后的管材大多毛刺较多,容易割手,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去除,浪费了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解决有时候需要一个长度刚刚好的管材往往只有两根短的废弃管材料,通过焊接可进行使用,防止浪费,同时在刚生产完毕后的管材大多毛刺较多,容易割手,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去除,浪费了时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包括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还包括万向轮、装置外壳、排屑杆、排屑槽、第一滚轮、第一轮轴、第一电机、第二滚轮、第一稳定杆、第一液压缸、第二电机、丝杆、滑块、万向节、杠杆表、第一气缸、焊接枪、第二气缸、除尘砂轮机、第二液压缸、第二稳定杆、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二轮轴、第三电机、坡口成型装置、第四电机、第三气缸、Y形支撑臂、第五滚轮和金属板;所述装置外壳底部两侧均设有万向轮;所述装置外壳下端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右端设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的上固定连接有排屑杆;所述装置外壳右侧下端设有坡口成型装置;所述装置外壳顶部中间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的上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右端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丝杆中间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右端设有杠杆表;所述滑块下端中间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焊接枪;所述滑块下端右侧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上设有除尘砂轮机;所述装置外壳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杆,所述第一稳定杆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装置外壳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稳定杆,所述第二稳定杆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三滚轮;所述装置外壳腔室内部中间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两端均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Y形支撑臂,所述Y形支撑臂顶部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五滚轮;所述装置外壳腔室内部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左端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第一轮轴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装置外壳腔室内部右侧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二轮轴,所述第二轮轴右端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第二轮轴中间固定连接有第四滚轮;所述装置外壳左侧设有第一管材,所述第一管材穿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装置外壳右侧设有第二管材,所述第二管材穿过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作为优选,所述除尘砂轮机的具体结构为:包括砂轮机外罩、吸风机、抽尘管、砂轮、砂轮轴、第五电机、过滤网、水箱和进水口;所述砂轮机外罩右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中间设有过滤网;所述水箱右侧设有进水口;所述砂轮机外罩顶部中间设有抽尘管,所述抽尘管中间设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输出端通过抽尘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吸风机输入端通过抽尘管与砂轮机外罩下端相连通;所述砂轮机外罩左侧下端设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砂轮轴,所述砂轮轴右端与砂轮机外罩相连接,所述砂轮轴中间固定连接有砂轮;所述抽尘管下端对准砂轮上方;所述砂轮机外罩与第二气缸输出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坡口成型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螺帽、旋转臂、旋转轴、加长锁紧螺丝、第六电机、成型装置主体、限位轴、第四气缸、顶板、刀片和第五气缸;所述成型装置主体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成型装置主体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右侧均匀分布有数个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成型装置主体中间设有第六电机,所述第六电机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左端螺纹连接有加长锁紧螺丝,所述加长锁紧螺丝顶部设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右端设有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加长锁紧螺丝上端设有螺帽。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表面分布有数个小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为变频电机。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吸附过滤网。作为优选,所述刀片为硬质合金刀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通过将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从左右两侧放入装置中,通过第三气缸带动第五滚轮上移顶起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进行滑动,中间两端对接完毕后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带动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下移压住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滚轮和第四滚轮进行转动使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跟着转动,再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上滑块进行移动,杠杆表进行校准,校准完毕后再通过第一气缸上的焊接枪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通过第二气缸上的除尘砂轮机进行打磨,将焊接口磨光滑,解决了只有两根短的废弃管材料,通过焊接可进行使用,防止浪费,现有的管材修复装置在修复对接过程中无法进行定位,造成管材同轴度不合格无法使用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除尘砂轮机上的第五电机带动砂轮进行打磨,吸风机将灰尘从抽尘管内抽出灰尘进入水箱,吸附在过滤网上,解决了因打磨焊接块时产生的金属粉尘在车间里弥漫飞扬,造成环境污染且工作人员吸入危害身体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坡口成型装置中将管材套入限位轴上,通过第四气缸带动顶板顶起将管材固定,第六电机带动旋转臂上安装在第五气缸上的刀片旋转,通过第五气缸向右移动至合适位置,将刀片接触到管材口,旋转进行切削,解决了在刚生产完毕后的管材大多毛刺较多,容易割手,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去除,浪费了时间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砂轮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坡口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轴主视图。1-万向轮;2-装置外壳;3-排屑杆;4-排屑槽;5-第一滚轮;6-第一轮轴;7-第一电机;8-第二滚轮;9-第一稳定杆;10-第一液压缸;11-第一管材;12-第二电机;13-丝杆;14-滑块;15-万向节;16-杠杆表;17-第一气缸;18-焊接枪;19-第二气缸;20-除尘砂轮机;21-第二液压缸;22-第二稳定杆;23-第三滚轮;24-第二管材;25-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包括第一管材(11)和第二管材(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轮(1)、装置外壳(2)、排屑杆(3)、排屑槽(4)、第一滚轮(5)、第一轮轴(6)、第一电机(7)、第二滚轮(8)、第一稳定杆(9)、第一液压缸(10)、第二电机(12)、丝杆(13)、滑块(14)、万向节(15)、杠杆表(16)、第一气缸(17)、焊接枪(18)、第二气缸(19)、除尘砂轮机(20)、第二液压缸(21)、第二稳定杆(22)、第三滚轮(23)、第四滚轮(25)、第二轮轴(26)、第三电机(27)、坡口成型装置(28)、第四电机(29)、第三气缸(30)、Y形支撑臂(31)、第五滚轮(32)和金属板(33);/n所述装置外壳(2)底部两侧均设有万向轮(1);/n所述装置外壳(2)下端设有排屑槽(4),所述排屑槽(4)右端设有第四电机(29),所述第四电机(29)输出的上固定连接有排屑杆(3);/n所述装置外壳(2)右侧下端设有坡口成型装置(28);/n所述装置外壳(2)顶部中间设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的上固定连接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右端与装置外壳(2)相连接;/n所述丝杆(13)中间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节(15),所述万向节(15)右端设有杠杆表(16);/n所述滑块(14)下端中间设有第一气缸(17),所述第一气缸(17)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焊接枪(18);/n所述滑块(14)下端右侧设有第二气缸(19),所述第二气缸(19)输出端上设有除尘砂轮机(20);/n所述装置外壳(2)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液压缸(10),所述第一液压缸(10)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杆(9),所述第一稳定杆(9)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8);/n所述装置外壳(2)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液压缸(21),所述第二液压缸(21)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稳定杆(22),所述第二稳定杆(22)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三滚轮(23);/n所述装置外壳(2)腔室内部中间设有金属板(33),所述金属板(33)两端均设有第三气缸(30),所述第三气缸(30)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Y形支撑臂(31),所述Y形支撑臂(31)顶部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五滚轮(32);/n所述装置外壳(2)腔室内部左侧设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一轮轴(6),所述第一轮轴(6)左端与装置外壳(2)相连接,所述第一轮轴(6)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n所述装置外壳(2)腔室内部右侧设有第三电机(27),所述第三电机(27)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二轮轴(26),所述第二轮轴(26)右端与装置外壳(2)相连接,所述第二轮轴(26)中间固定连接有第四滚轮(25);/n所述装置外壳(2)左侧设有第一管材(11),所述第一管材(11)穿过第一滚轮(5)和第二滚轮(8);/n所述装置外壳(2)右侧设有第二管材(24),所述第二管材(24)穿过第三滚轮(23)和第四滚轮(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生产的管材修复机,包括第一管材(11)和第二管材(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轮(1)、装置外壳(2)、排屑杆(3)、排屑槽(4)、第一滚轮(5)、第一轮轴(6)、第一电机(7)、第二滚轮(8)、第一稳定杆(9)、第一液压缸(10)、第二电机(12)、丝杆(13)、滑块(14)、万向节(15)、杠杆表(16)、第一气缸(17)、焊接枪(18)、第二气缸(19)、除尘砂轮机(20)、第二液压缸(21)、第二稳定杆(22)、第三滚轮(23)、第四滚轮(25)、第二轮轴(26)、第三电机(27)、坡口成型装置(28)、第四电机(29)、第三气缸(30)、Y形支撑臂(31)、第五滚轮(32)和金属板(33);
所述装置外壳(2)底部两侧均设有万向轮(1);
所述装置外壳(2)下端设有排屑槽(4),所述排屑槽(4)右端设有第四电机(29),所述第四电机(29)输出的上固定连接有排屑杆(3);
所述装置外壳(2)右侧下端设有坡口成型装置(28);
所述装置外壳(2)顶部中间设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的上固定连接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右端与装置外壳(2)相连接;
所述丝杆(13)中间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节(15),所述万向节(15)右端设有杠杆表(16);
所述滑块(14)下端中间设有第一气缸(17),所述第一气缸(17)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焊接枪(18);
所述滑块(14)下端右侧设有第二气缸(19),所述第二气缸(19)输出端上设有除尘砂轮机(20);
所述装置外壳(2)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液压缸(10),所述第一液压缸(10)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杆(9),所述第一稳定杆(9)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8);
所述装置外壳(2)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液压缸(21),所述第二液压缸(21)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稳定杆(22),所述第二稳定杆(22)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三滚轮(23);
所述装置外壳(2)腔室内部中间设有金属板(33),所述金属板(33)两端均设有第三气缸(30),所述第三气缸(30)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Y形支撑臂(31),所述Y形支撑臂(31)顶部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五滚轮(32);
所述装置外壳(2)腔室内部左侧设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一轮轴(6),所述第一轮轴(6)左端与装置外壳(2)相连接,所述第一轮轴(6)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
所述装置外壳(2)腔室内部右侧设有第三电机(27),所述第三电机(27)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第二轮轴(26),所述第二轮轴(26)右端与装置外壳(2)相连接,所述第二轮轴(26)中间固定连接有第四滚轮(25);
所述装置外壳(2)左侧设有第一管材(11),所述第一管材(11)穿过第一滚轮(5)和第二滚轮(8);
所述装置外壳(2)右侧设有第二管材(24),所述第二管材(24)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爱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