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54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袋本体、负压管和引流管,所述袋本体包括引流腔和储存腔,所述负压管的两端分别与引流腔和储存腔密封固连,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腔密封固连,所述袋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排放装置,所述排放装置包括下落管,所述下落管上靠近顶部的表面与袋本体下表面上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排放管的使用不够方便,容易引起袋本体出现晃动,从而使引流管在患者体内出现位移,一方面给引流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给病人带来不适,容易给创口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袋是医疗临床中常用的器械之一,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手术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手术后经常需要进行术后引流,同时引流袋中引流物的引流量及引流物性状对于手术后期观察非常重要。引流袋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便于携带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而塑料引流瓶或玻璃引流瓶已淡出市场。现有临床使用的引流袋气结构基本上是由引流导管和作为储存液体用的双层薄膜袋本体以及排放阀组成,主要起到储存引流出的体液,方便临床观察引流量以及引流性状等用途,为此人们提出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6612979U所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医用引流袋,包括袋本体、引流导管和手压式负压管,所述袋本体的内腔分隔为引流腔和储存腔,所述袋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引流腔连通的排放阀;所述引流腔内设有防倒流薄膜袋,所述手压式负压管的一端密封插在所述防倒流薄膜袋内,另一端连通所述储存腔,所述手压式负压管的两端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引流导管的一端密封插在所述防倒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袋本体(1)、负压管(2)和引流管(3),所述袋本体(1)包括引流腔和储存腔,所述负压管(2)的两端分别与引流腔和储存腔密封固连,所述引流管(3)的一端与引流腔密封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排放装置(4);/n所述排放装置(4)包括下落管(5),所述下落管(5)上靠近顶部的表面与袋本体(1)下表面上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落管(5)上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导管(6),所述圆台形导管(6)上口径小的一端朝下,所述下落管(5)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套筒一(7),所述下落管(5)的右侧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流防堵塞的防感染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袋本体(1)、负压管(2)和引流管(3),所述袋本体(1)包括引流腔和储存腔,所述负压管(2)的两端分别与引流腔和储存腔密封固连,所述引流管(3)的一端与引流腔密封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排放装置(4);
所述排放装置(4)包括下落管(5),所述下落管(5)上靠近顶部的表面与袋本体(1)下表面上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落管(5)上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导管(6),所述圆台形导管(6)上口径小的一端朝下,所述下落管(5)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套筒一(7),所述下落管(5)的右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套筒二(8),所述套筒二(8)的右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斜面圆柱(10),所述套筒二(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1),所述第二限位板(11)的侧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挤压杆(12),所述挤压杆(12)的右侧与斜面圆柱(10)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杆(12)上靠右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环(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燕梅沈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