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516336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气凝胶微球粒径为0.1‑2毫米,比表面积为200‑600㎡/g,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2‑1000nm,孔隙率为60%‑99%,密度为0.07‑0.4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附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非晶固体材料。得益于其特殊的结构,气凝胶具有各种独特的性质,如具有孔隙率高、低密度、孔隙分布均匀、高比表面积、低导热率等。由于这些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已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催化剂载体,隔热,隔音,切伦科夫辐射探测器和吸附剂,热能储存等。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由相互连接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形成的三维网络骨架结构的低密度多孔固体材料。SiO2气凝胶这种结构赋予了其极低的导热率、较高的耐热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气凝胶密度极低,目前最轻的硅气凝胶仅有0.16mg/cm3,比空气略低,所以也被叫做“固态烟”或“蓝烟”。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是由二氧化硅颗粒通过极少量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因此具有极大的脆性,在使用中会有严重的陈化脱粉现象。这也将导致气凝胶材料在香烟制品等与人直接接触的相关应用中,一旦对气凝胶粉体的控制条件不足,会导致气凝胶粉体脱落并以“烟雾”形式飘散,进而被人体吸收并在肺部残留富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现有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方法中需要溶剂交换和表面改性步骤,过程繁琐,增加了制备成本,且其密度和比表面积可调节性不足,在吸附领域性能不足。因此,仍然需要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毒无害且适用于人体直接接触使用的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br>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所述气凝胶微球粒径为0.1-2毫米,比表面积为200-600㎡/g,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2-1000nm,孔隙率为60%-99%,密度为0.07-0.4g/cm3,接触角为70-14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复合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硅源,加入水溶性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搅拌后加入酸催化剂,调整pH值,水解后得到前驱体水解液;其中,所述硅源包含水解后至少含有一个不水解基团的硅源;2)取步骤1)的前驱体水解液,加入碱催化剂,调节pH,得到混合液;3)在步骤2)的混合液未出现凝胶前,将其转移至与水不相溶的油相溶剂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形成白色气凝胶微球,即为湿凝胶;4)将步骤3)的湿凝胶微球用溶剂浸没陈化,然后抽滤,得到固体气凝胶微球;5)将步骤4)得到的固体气凝胶微球进行常压干燥处理,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a)所述硅源包含含有一个或多个烃基的有机硅氧烷;b)所述酸催化剂为硝酸、盐酸、硫酸、草酸和醋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酸的浓度为0.1-1mol/L;c)调整pH值为3.5-4.5;d)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司班60、司班80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2)中,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a)所述碱催化剂包含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碱溶液的浓度为0.1-5mol/L;b)调整pH值为8-9。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a)所述油相溶剂包含含碳数大于5的有机烃类、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b)搅拌是机械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min~1000r/min;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a)陈化溶剂包含乙醇、甲醇、叔丁醇、苯甲醇或含碳数大于5的有机烃类中的一种或几种;b)陈化次数为1-3次,陈化时间为1-6h;步骤5)中,干燥温度为20-100℃,干燥时间为2-36h。所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不包含溶剂交换和表面改性步骤。优选地,步骤(3)中,控制搅拌速度以控制最终得到的所述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的粒径。优选地,其中步骤1)水解、步骤3)、步骤4)陈化过程均在45℃恒温水浴槽中进行。优选地,所述硅源包含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乙基三甲氧基硅烷(ETMS)、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DMS)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气凝胶微球用于吸附卷烟的侧流烟气和负载香精香料的用途。上述技术方案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自由组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改变了气凝胶结构形态,用气凝胶微球代替气凝胶粉体,解决粉体质轻易飘散的问题,但是,气凝胶微球由于其球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形态稳定性,在燃烧过程中会由于高温而收缩结块,形成致密化颗粒。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二氧化硅气凝胶中引入高分子,增加气凝胶弹性,防止其破碎脱粉,在加工、储存、运输、使用中,无粉体漂浮产生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2)本专利技术省去了表面修饰的过程,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以及缩短了制备周期。(3)现有的溶胶-凝胶制备工艺,需经过在醇溶液进行老化、溶剂交换的步骤,以将凝胶孔隙内的乙醇置换出来。本专利技术在混合溶胶未出现初凝胶状态之前,将其转移到乳化剂中搅拌形成白色湿凝胶小球。即将溶胶形成凝胶的过程在乳化剂中进行,得到的凝胶孔隙内为乳化剂,后续不需要溶剂交换过程。本专利技术最终得到的微球粒径为0.1-2毫米,比表面积为200-600㎡/g,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2-1000nm,孔隙率为60%-99%,密度为0.07-0.4g/cm3,表面水接触角为70-140°,从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图可知,吸附效果更好。(3)常压干燥方法相比于超临界干燥更加安全和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制备的气凝胶微球的实物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气凝胶微球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SEM)。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气凝胶微球-水接触角图片。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气凝胶微球的孔径分布曲线。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制备的气凝胶微球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相对压力(p/p0),纵坐标为体积吸附(cm3/gSTP)。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对比两种方法制备的样品照片,a为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b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c图中在气凝胶微球上方放置砝码从表观上观察气凝胶微球是否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1)取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10mL,去离子水25mL,聚乙二醇(PEG-20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微球粒径为0.1-2毫米,比表面积为200-600㎡/g,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2-1000nm,孔隙率为60%-99%,密度为0.07-0.4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微球粒径为0.1-2毫米,比表面积为200-600㎡/g,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2-1000nm,孔隙率为60%-99%,密度为0.07-0.4g/cm3,表面水接触角为70-14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硅源,加入水溶性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搅拌后加入酸催化剂,调整pH值,水解后得到前驱体水解液;
其中,所述硅源包含水解后至少含有一个不水解基团的硅源;
2)取步骤1)的前驱体水解液,加入碱催化剂,调节pH,得到混合液;
3)在步骤2)的混合液未出现凝胶前,将其转移至与水不相溶的油相溶剂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形成白色气凝胶微球,即为湿凝胶;
4)将步骤3)的湿凝胶微球用溶剂浸没陈化,然后抽滤,得到固体气凝胶微球;
5)将步骤4)得到的固体气凝胶微球进行常压干燥处理,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微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a)所述硅源包含含有一个或多个烃基的有机硅氧烷;
b)所述酸催化剂为硝酸、盐酸、硫酸、草酸和醋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酸的浓度为0.1-1mol/L;
c)调整pH值为3.5-4.5;
d)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汉程量詹建波张莹李赓余婷婷王浩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