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619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对抗菌肽芯材进行双层包被,外层包材的过瘤胃惰性脂肪使抗菌肽与瘤胃液隔离,内层包材的海藻酸钙保护抗菌肽不被皱胃的低PH值及胃蛋白酶破坏,让抗菌肽可以顺利通过反刍动物的瘤胃和皱胃,并在小肠快速定点释放。将上述抗菌肽颗粒添加入饲料中,能提高动物产量,且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等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制备方法,可高效生产和制备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生产成本低、可产业化大规模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瘤胃抗菌肽,属于生物
技术背景抗菌肽是生物体产生的与宿主防御和先天免疫相关的小分子多肽,一般由5~50个氨基酸组成。抗菌肽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增强免疫、促进伤口愈合和粘膜防御等功能。例如:腺苷七肽(又名腺苷七肽、microcinC7肽)是由肠杆菌属、乳杆菌属等微生物分泌的一种细菌素类抗菌肽,是由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寡肽,C端通过N-酰磷酰胺键与5'-磷酸腺苷(AMP)所结合形成小分子量抗菌肽,具有抗菌能力强、调节免疫的功能(冉仁森,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提高动物产量,但容易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等问题,开发新型抗菌肽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等优势。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的消化道结构不同,反刍动物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四个胃,其中,前三个胃没有胃腺,不能分泌胃液,pH为5.5~7.5。其中瘤胃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纤毛虫,具有很强的消化作用;网胃起到过滤的作用;瓣胃主要起碾碎的作用;而皱胃与单胃动物的胃功能相近,故也称真胃,能分泌胃液,分泌胃蛋白酶、胃脂肪酶等消化酶,pH为2.0~3.0。反刍动物消化道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很强的消化和降解代谢能力,许多营养物质和药物在瘤胃就被微生物降解。目前多采用过瘤胃技术对物质进行包被,如专利(CN104431369A)采用过瘤胃技术对赖氨酸进行包被,提高其利用率;专利(CN104824476A)采用过瘤胃技术对叶酸进行包被,避免叶酸在瘤胃中的破坏。但这些包被技术都无法对抗菌肽进行高效保护,抗菌肽穿过瘤胃后,过瘤胃脂肪在皱胃和小肠被脂肪酶分解打开。虽然腺苷七肽可以通过约氏乳杆菌发酵产生(专利申请号201911127892.0),所产生的肽具有一定耐受人工胃液和肠液的作用,但对于低PH值仍然不能耐受。因此,在皱胃中被释放的抗菌肽,若对低pH值或者对胃液的耐受性差,如腺苷七肽microcinC7、枯草菌肽sublancin、植物乳杆菌肽plantaricin、罗伊氏乳杆菌素reuterin等,易被皱胃中的环境影响而损失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抗菌肽在反刍动物体内易被降解,难以穿过瘤胃和皱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可顺利通过反刍动物的瘤胃和皱胃,并在小肠快速释放,实现抗菌肽在反刍动物小肠的定点靶向释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包括芯材、内层包材和外层包材;所述芯材为益生菌发酵产生的肽类代谢产物,占颗粒总量1%~1.2%;所述内层包材为干淀粉、麦芽糊精、瓜儿豆胶、海藻酸钙的组合物,占颗粒总量的62%~80.5%,其中干淀粉为8%~12%,麦芽糊精为8%~12%,瓜儿豆胶为1%~1.5%,海藻酸钙为45%~55%,以重量百分比计。本专利技术所述包被后的抗菌肽颗粒可以顺利穿过反刍动物的瘤胃,外层包材棕榈油存在的情况下,抗菌肽颗粒与瘤胃中的瘤胃液隔离,亲水性的瘤胃液无法进入内层与抗菌肽、淀粉、糊精接触而导致抗菌肽的降解。当颗粒进入皱胃和小肠后,外层被逐渐降解,由于pH酸性,海藻酸钙不溶,同时淀粉不会在皱胃中降解,抗菌肽释放速率很慢,进入小肠后,pH偏中性,海藻酸钙易分解,同时淀粉和麦芽糊精被降解,颗粒快速崩解,释放抗菌肽。具体的,上述发酵类抗菌肽可以是腺苷七肽microcinC7、枯草菌肽sublancin、植物乳杆菌肽plantaricin、罗伊氏乳杆菌素reuterin等益生菌发酵产生的肽类代谢产物。上述外层包材为过瘤胃惰性脂肪,为体积比2:3的52度棕榈油和58度棕榈油,熔点为53~55℃,占总量的18%~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抗菌肽浓缩液中加入上述用量的瓜儿豆胶、麦芽糊精、淀粉和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形成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形成不溶于水的凝胶小颗粒;步骤3,将凝胶小颗粒过滤后(过50目筛),在流化床包衣机中80℃干燥25min~35min;步骤4,在包衣机中喷入预热熔化的高熔点棕榈脂肪,60℃包被10min~25min,冷却流化床。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饲料,包含上述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在奶牛饲料中所述饲料能缓减奶牛乳房炎,降低高体细胞奶牛的体细胞,提高产奶量;在肉羊饲料中所述饲料可以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降低尿结石发生率。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通过双层包被,使抗菌肽颗粒能顺利通过反刍动物的瘤胃和皱胃,并在小肠快速定点释放,解决了目前抗菌肽在反刍动物体内易被降解,难以穿过瘤胃和皱胃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内层包材制备中:麦芽糊精和淀粉做保护剂,可以提高抗菌肽的耐热程度,淀粉同时起崩裂剂的作用,瓜儿豆胶为增稠剂,帮助形成悬浊液,防止淀粉沉淀,且粘度增大后滴入饱和氯化钙溶液中易形成絮凝颗粒。采用海藻酸钙作为肠溶性材料,抗菌肽颗粒在到达小肠之前固化效果好,而其他的肠溶性材料,如果胶、明胶等作为内层包被材料,抗菌肽颗粒在皱胃低PH值环境下固化的效果不佳;且海藻酸钙等组成的抗菌肽颗粒提高了抗菌肽作为反刍动物兽药或食物添加剂的生物利用率。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的制备方法,可高效生产和制备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生产成本低、可产业化大规模制备。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抗菌肽颗粒的饲料,能提高动物产量,且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等优势。在奶牛饲料中所述饲料能缓减奶牛乳房炎、降低高体细胞奶牛的体细胞、提高产奶量;在肉羊料中所述饲料可以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降低尿结石发生率。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等问题,开发新型抗菌肽可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附图说明图1双层包被示意图:1为外层:过瘤胃脂肪(棕榈脂肪);2为内层:海藻酸钙、麦芽糊精淀粉、瓜儿豆胶;3为芯材:抗菌肽。图2抗菌肽颗粒实物图具体实施案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一、制备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1.腺苷七肽浓缩液约氏乳杆菌(CGMCCNo.18695)发酵液,10吨发酵罐产生7吨发酵液,经过碟式离心机离心(250型,分离因数9779,8600rpm),陶瓷膜(孔径为50nm~200nm,优选200nm)进一步过滤除菌得到6.5吨上清液,腺苷七肽含量为1%。上清液经过纳滤(150Da~400Da,优选400Da)浓缩为1吨,抗菌肽腺苷七肽含量为4.0%~5.0%。2.第一层(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包括芯材、内层包材和外层包材;所述芯材为益生菌发酵产生的肽类代谢产物,占总量1%~1.2%;所述内层包材为干淀粉、麦芽糊精、瓜儿豆胶、海藻酸钙的组合物,占颗粒总量的62%~80.5%,其中干淀粉为8%~12%,麦芽糊精为8%~12%,瓜儿豆胶为1%~1.5%,海藻酸钙为45%~55%,以重量百分比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包括芯材、内层包材和外层包材;所述芯材为益生菌发酵产生的肽类代谢产物,占总量1%~1.2%;所述内层包材为干淀粉、麦芽糊精、瓜儿豆胶、海藻酸钙的组合物,占颗粒总量的62%~80.5%,其中干淀粉为8%~12%,麦芽糊精为8%~12%,瓜儿豆胶为1%~1.5%,海藻酸钙为45%~55%,以重量百分比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所述发酵类抗菌肽为益生菌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如腺苷七肽、枯草菌肽、植物乳杆菌肽、罗伊氏乳杆菌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瘤胃的肠溶性抗菌肽颗粒,所述外层包材为过瘤胃惰性脂肪,由体积比2:3的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杨贤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杰利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