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29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酵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所述发酵罐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层,所述传热层内壁的对立面形成有多个传热层分支。该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搅拌叶旋转对传热层内腔中的益生菌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启动驱动泵,将位于传热层内腔底部的益生菌通过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进入到传热层内腔,并落到最上方传热层分支的顶部,落到传热层分支顶部的益生菌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其厚度较薄,从而使益生菌的受热基本相同,经过循环的流动,使传热层内腔中的所有益生菌受热更加均匀,发酵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益生菌一般被认为是食入后对宿主(如动物或人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在医学上,目前科学证据无法显示益生菌的使用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缓解便秘及预防感冒等,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在医药方面,可用于生产中药的添加剂,提高效果,在进行混合时,需要进行发酵。现有的益生菌发酵装置,不能使益生菌被均匀加热,对其单一的搅拌并不能达到更好的均匀受热的效果,一旦受热不均匀将直接影响发酵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具备可使益生菌发酵过程中受热更加均匀,提高发酵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益生菌发酵装置,不能使益生菌被均匀加热,对其单一的搅拌并不能达到更好的均匀受热的效果,一旦受热不均匀将直接影响发酵品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所述发酵罐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层,所述传热层内壁的对立面形成有多个传热层分支,多个所述传热层分支从上至下交错排列且均向下倾斜,所述传热层分支的正面和背面均与传热层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传热层分支的另一侧面与传热层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传热层的内部固定嵌入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分别位于传热层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各个传热层分支的内部,所述加热板与外部控制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隔热层、传热层、传热层分支均不导电,所述发酵罐外壳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发酵罐外壳的左侧面、隔热层的左侧面、加热板的左侧面和传热层的左侧面并延伸至传热层的内腔,位于所述传热层内腔的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传热层分支的下方,所述传热层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密封圈,所述旋转轴穿过隔热密封圈,所述发酵罐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入料管、连接杆、驱动泵,所述入料管和连接杆的底部均贯穿发酵罐外壳的顶部、隔热层的顶部、加热板的顶部和传热层的顶部并延伸至传热层的内腔,所述入料管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驱动泵的进入端和排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的底部均固定贯穿发酵罐外壳的顶部、隔热层的顶部、加热板的顶部和传热层的顶部,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底部延伸至传热层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底部还贯穿传热层分支和位于传热层分支内部的加热板并延伸至传热层内腔的底部,所述发酵罐外壳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驱动泵、驱动电机、温度传感器以及与加热板电性连接的控制电源均电性连接,所述发酵罐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部分别贯穿发酵罐外壳的底部、隔热层的底部、加热板的底部和传热层的底部并与传热层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加热板与出料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接杆、入料管、旋转轴的贯穿处均设有供贯穿的通孔,且所述该通孔的内壁与出料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接杆、入料管、旋转轴的外表面不接触,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发酵罐外壳底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支撑腿。优选的,所述传热层内腔的底部往出料管的方向呈倾斜状。优选的,所述入料管与密封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与发酵罐外壳通过螺纹贯穿连接。优选的,位于所述发酵罐外壳外部的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的外表面均包裹有保温层。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旋转轴和搅拌叶旋转,对传热层内腔中的益生菌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启动驱动泵,将位于传热层内腔底部的益生菌通过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进入到传热层内腔的顶部,并落到最上方传热层分支的顶部,传热层分支的内部均安装有加热板,可对多个传热层分支同时进行加热,落到传热层分支顶部的益生菌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其厚度较薄,从而使益生菌的受热基本相同,经过反复循环的流动,即可使传热层内腔中的所有益生菌受热更加均匀,发酵效果更好。2、该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通过连接杆与发酵罐外壳的螺纹插接,可方便将连接杆从发酵罐外壳上取下,从而不需要拆开该装置就可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和更换,提高便利性。3、该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通过加热板上设有与出料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接杆、入料管、旋转轴均不接触的通孔,可避免其由于局部受热而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不发生触电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盖;2、入料管;3、连接杆;4、温度传感器;5、发酵罐外壳;6、隔热层;7、加热板;8、传热层;9、隔热密封圈;10、驱动电机;11、出料管;12、支撑腿;13、驱动泵;14、保温层;15、第二回流管;16、控制器;17、传热层分支;18、第一回流管;19、搅拌叶;20、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5,发酵罐外壳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6,隔热层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层8,传热层8内壁的对立面形成有多个传热层分支17,多个传热层分支17从上至下交错排列且均向下倾斜,传热层分支17的正面和背面均与传热层8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传热层分支17的另一侧面与传热层8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使处于传热层分支17顶部的益生菌可从该空隙中流过,传热层8的内部固定嵌入有加热板7,加热板7分别位于传热层8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各个传热层分支17的内部,加热板7通电后将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传热层8,使其对益生菌进行加热,加热板7与外部控制电源电性连接,隔热层6、传热层8、传热层分支17均不导电,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安全,发酵罐外壳5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0,旋转轴20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左侧面、隔热层6的左侧面、加热板7的左侧面和传热层8的左侧面并延伸至传热层8的内腔,位于传热层8内腔的旋转轴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9,搅拌叶19位于传热层分支17的下方,通过启动驱动电机10使旋转轴20和搅拌叶19旋转,对传热层8内腔中的益生菌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传热层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密封圈9,旋转轴20穿过隔热密封圈9,隔热密封圈9可防止益生菌从旋转轴20的贯穿处溢出,发酵罐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层(8),所述传热层(8)内壁的对立面形成有多个传热层分支(17),多个所述传热层分支(17)从上至下交错排列且均向下倾斜,所述传热层分支(17)的正面和背面均与传热层(8)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传热层分支(17)的另一侧面与传热层(8)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传热层(8)的内部固定嵌入有加热板(7),所述加热板(7)分别位于传热层(8)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各个传热层分支(17)的内部,所述加热板(7)与外部控制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隔热层(6)、传热层(8)、传热层分支(17)均不导电,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0),所述旋转轴(20)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左侧面、隔热层(6)的左侧面、加热板(7)的左侧面和传热层(8)的左侧面并延伸至传热层(8)的内腔,位于所述传热层(8)内腔的旋转轴(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9),所述搅拌叶(19)位于传热层分支(17)的下方,所述传热层(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密封圈(9),所述旋转轴(20)穿过隔热密封圈(9),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入料管(2)、连接杆(3)、驱动泵(13),所述入料管(2)和连接杆(3)的底部均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顶部、隔热层(6)的顶部、加热板(7)的顶部和传热层(8)的顶部并延伸至传热层(8)的内腔,所述入料管(2)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1),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驱动泵(13)的进入端和排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流管(18)和第二回流管(15),所述第一回流管(18)和第二回流管(15)的底部均固定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顶部、隔热层(6)的顶部、加热板(7)的顶部和传热层(8)的顶部,所述第二回流管(15)的底部延伸至传热层(8)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回流管(18)的底部还贯穿传热层分支(17)和位于传热层分支(17)内部的加热板(7)并延伸至传热层(8)内腔的底部,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与驱动泵(13)、驱动电机(10)、温度传感器(4)以及与加热板(7)电性连接的控制电源均电性连接,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顶部分别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底部、隔热层(6)的底部、加热板(7)的底部和传热层(8)的底部并与传热层(8)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加热板(7)与出料管(11)、第一回流管(18)、第二回流管(15)、连接杆(3)、入料管(2)、旋转轴(20)的贯穿处均设有供贯穿的通孔,且所述该通孔的内壁与出料管(11)、第一回流管(18)、第二回流管(15)、连接杆(3)、入料管(2)、旋转轴(20)的外表面不接触,所述出料管(11)上设有阀门,所述发酵罐外壳(5)底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中药添加剂的益生菌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层(8),所述传热层(8)内壁的对立面形成有多个传热层分支(17),多个所述传热层分支(17)从上至下交错排列且均向下倾斜,所述传热层分支(17)的正面和背面均与传热层(8)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传热层分支(17)的另一侧面与传热层(8)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传热层(8)的内部固定嵌入有加热板(7),所述加热板(7)分别位于传热层(8)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各个传热层分支(17)的内部,所述加热板(7)与外部控制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隔热层(6)、传热层(8)、传热层分支(17)均不导电,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0),所述旋转轴(20)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左侧面、隔热层(6)的左侧面、加热板(7)的左侧面和传热层(8)的左侧面并延伸至传热层(8)的内腔,位于所述传热层(8)内腔的旋转轴(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9),所述搅拌叶(19)位于传热层分支(17)的下方,所述传热层(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密封圈(9),所述旋转轴(20)穿过隔热密封圈(9),所述发酵罐外壳(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入料管(2)、连接杆(3)、驱动泵(13),所述入料管(2)和连接杆(3)的底部均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顶部、隔热层(6)的顶部、加热板(7)的顶部和传热层(8)的顶部并延伸至传热层(8)的内腔,所述入料管(2)的顶部安装有密封盖(1),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驱动泵(13)的进入端和排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回流管(18)和第二回流管(15),所述第一回流管(18)和第二回流管(15)的底部均固定贯穿发酵罐外壳(5)的顶部、隔热层(6)的顶部、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丁修良靳建忠杨贤彬赵珊李学莉张顺玲胡璐华魏玉勇赵珂
申请(专利权)人:安杰利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