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67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组件,包括充电头、与所述充电头可插拔连接的充电线及用于收纳充电头和充电线的收纳座,所述收纳座包括收纳座本体、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正面板向背面板凹设的充电头容置槽、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外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线槽、设于收纳槽靠近所述正面的上端的位置处的电子设备插槽、设于充电头容置槽的槽底且贯穿所述背面板的插孔,所述正面板及背面板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线槽的直径,在所述正面板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接头卡槽,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由所述正面板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上端向上贯穿所述收纳座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器包括充电头以及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可以插拔的与所述充电头连接。由于充电线具有一定长度,摆放在任何一个地方均较为杂乱,不方便收纳。在充电时容易被误踢或者被拉扯。在出门时,充电器放到箱或者包里,容易搅住其他物品,为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收纳的充电器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器组件,包括充电头以及与所述充电头可插拔连接的充电线,还包括用于收纳充电头和充电线的收纳座,所述收纳座包括收纳座本体、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正面板向背面板凹设的充电头容置槽、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外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线槽、设于所述收纳槽靠近所述正面的上端的位置处的电子设备插槽、设于所述充电头容置槽的槽底且贯穿所述背面板的插孔,所述正面板及背面板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线槽的直径,在所述正面板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接头卡槽,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由所述正面板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上端向上贯穿所述收纳座本体以与所述线槽相连通,在所述背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充电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头的第二接头卡槽。进一步的,在所述正面板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充电线与充电头连接的第一接头穿过的穿孔。进一步的,在所述正面板的边缘位置处设置多个所述穿孔,多个所述穿孔绕所述正面板的周缘均匀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正面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具有一与外界连通的缺口,所述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充电线的外径,所述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充电线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插槽由所述线槽靠近所述正面板的一端的外周向内凹设而成,在所述电子设备插槽的前槽壁上相应于所述充电头的两插脚的位置处对应设置有两通槽。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插槽的后槽壁呈所述背面板的方向且向上倾斜状。进一步的,所述背面板包括具有大半圆形状的主体部分、小半圆组成的附加部分以及一连接所述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与所述主体部分靠近所述正面板的一面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所述附加部分靠近所述正面板的一面的下端连接以使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附加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接头卡槽。进一步的,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上端相应于所述连接块的位置处向下凹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附加部分的下端相应于所述连接块的位置处向上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靠近所述正面板的一侧的位置处,所述连接块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上靠近所述正面板的一侧的位置处,所述连接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总深度。本技术的充电头组件,有效解决充电器、充电线乱扔、凌乱的现象。无论是充电或者未充电均能使得充电器放置规整,便于收纳。附图说明图1及图2是本技术充电器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充电器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充电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充电器组件,包括充电头1、与所述充电头1可插拔连接的充电线2以及用于收纳充电头1和充电线2的充电座3。所述充电座3包括充电座本体、由所述充电座本体的正面板31向背面板33凹设的充电头容置槽32、由所述充电座本体的外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线槽34、设于所述收纳槽靠近所述正面的上端的位置处的电子设备插槽35、设于所述充电头容置槽32的槽底且贯穿所述背面板33的插孔36,所述正面板31及背面板33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线槽34的直径,在所述正面板31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所述线槽34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接头卡槽37,所述第一接头卡槽37由所述正面板31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接头卡槽37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接头卡槽37的上端向上贯穿所述充电座本体以与所述线槽34相连通,在所述背面板33上设置有与所述线槽34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充电线2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头的第二接头卡槽38。本方案中,所述充电线2缠绕于所述线槽34上,所述充电线2与第二接头卡于所述第二接头卡槽38中,所述充电线2与所述充电头1连接的第一卡入所述第一接头卡槽37中。当需要充电时,首先将所述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一接头卡槽37中取出,插入所述充电头1中,然后将所述第二接头从所述第二接头卡槽38中取出,插入所述电子设备的接口中,接着将所述充电头1的插脚从所述充电头容置槽32底部的插孔36穿出所述背面板33,从而插入电源插座中,最后,将所述电子设备横放入所述电子设备插槽35中。采用这样的方式,无论在任何时候,充电线2均缠绕在所述线槽34中,不会出现凌乱的现象,方便收纳。在充电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可直接放入所述电子设备插槽35中,这样,充电线2不会脱离所述线槽34,只需要将第二接头取出插入电子设备中即可。可理解的,所述电子设备主要是指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话手表、运动手表等手持式、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正面板31的边缘位置处设置多个所述穿孔311,多个所述穿孔311绕所述正面板31的周缘均匀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正面板31上。所述穿孔311具有一与外界连通的缺口,所述穿孔311的内径大于所述充电线2的外径,所述缺口的宽度略小于所述充电线2的外径,这样,所述充电线2可以从所述缺口卡入所述穿孔311内,且可以防止所述充电线2脱离所述穿孔311。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孔311可以为一个、两个等等,当为两个时,它们对称设置在所述正面板31的边缘。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电子设备插槽35由所述线槽34靠近所述正面板31的一端的外周向内凹设而成,在所述电子设备插槽35的前槽壁351上相应于所述充电头1的两插脚的位置处对应设置有两通槽352。当将所述充电头放入所述充电头容置槽35内时,所述充电头的两插脚插入所述两通槽352中。更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插槽35的后槽壁353呈所述背面板33的方向且向上倾斜状。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充电座3在未充电状态下作为电子设备的斜撑,具体使用状态如下:将充电座3的正面板31插上,使所述后槽壁353呈向下且向后的倾斜状,然后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上端插入所述电子设备插槽35中,贴于所述后槽壁353上,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呈对应的倾斜状。这种状态可以应用于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观看视频等场景。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背面板33包括具有大半圆形状的主体部分331、小半圆组成的附加部分332以及一连接所述主体部分331和附加部分332的连接块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器组件,包括充电头以及与所述充电头可插拔连接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纳充电头和充电线的收纳座,所述收纳座包括收纳座本体、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正面板向背面板凹设的充电头容置槽、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外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线槽、设于所述收纳座靠近所述正面的上端的位置处的电子设备插槽、设于所述充电头容置槽的槽底且贯穿所述背面板的插孔,所述正面板及背面板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线槽的直径,在所述正面板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充电线的第一接头的第一接头卡槽,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由所述正面板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上端向上贯穿所述收纳座本体以与所述线槽相连通,在所述背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充电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头的第二接头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组件,包括充电头以及与所述充电头可插拔连接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纳充电头和充电线的收纳座,所述收纳座包括收纳座本体、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正面板向背面板凹设的充电头容置槽、由所述收纳座本体的外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线槽、设于所述收纳座靠近所述正面的上端的位置处的电子设备插槽、设于所述充电头容置槽的槽底且贯穿所述背面板的插孔,所述正面板及背面板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线槽的直径,在所述正面板的一侧面开设有一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充电线的第一接头的第一接头卡槽,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由所述正面板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开设,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宽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接头卡槽的上端向上贯穿所述收纳座本体以与所述线槽相连通,在所述背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线槽连通且用于卡持所述充电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头的第二接头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面板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充电线与充电头连接的第一接头穿过的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面板的边缘位置处设置多个所述穿孔,多个所述穿孔绕所述正面板的周缘均匀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正面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具有一与外界连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睿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