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57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包括上盖、下盖、卷芯,卷芯位于由上盖和下盖围闭的空腔内,卷芯上设置有朝向上盖的引出箔一和朝向下盖的引出箔二;引出箔一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一,导电碳层一的一侧表面与上盖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接触,引出箔二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二,导电碳层二的一侧表面与下盖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不同于传统电池采用焊接的方式,在传统的引出箔上涂覆一层导电碳层,通过导电碳层与盖体贴合,能够显著简化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
技术介绍
纽扣电池(buttoncell)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相对于柱状电池如市场上的5号AA等电池).纽扣电池是从外形上来对电池来分,同等对应的电池分类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异形电池。传统的纽扣电池极耳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盖体电性连接,虽然具有连接稳定的优点,但工艺复杂、生产设备要求高、制造成本高,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不同于传统电池采用焊接的方式,在传统的引出箔上涂覆一层导电碳层,通过导电碳层与盖体贴合,能够显著简化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包括上盖、下盖、卷芯,卷芯位于由上盖和下盖围闭的空腔内,卷芯上设置有朝向上盖的引出箔一和朝向下盖的引出箔二;引出箔一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一,导电碳层一的一侧表面与上盖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接触,引出箔二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二,导电碳层二的一侧表面与下盖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接触。优选的,导电碳层一和导电碳层二为CNT或石墨烯或富勒烯。优选的,导电碳层一与上盖为面接触。优选的,上盖与导电碳层一为过盈配合,上盖与导电碳层一相互挤压。优选的,上盖处设置有凸起一,凸起一朝向卷芯方向,导电碳层一上设置有凹陷一,凹陷一与凸起一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啮合。优选的,导电碳层二与下盖为面接触。优选的,下盖与导电碳层二为过盈配合,下盖与导电碳层二相互挤压。优选的,下盖处设置有凸起二,凸起二朝向卷芯方向,导电碳层二上设置有凹陷二,凹陷二与凸起二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啮合。优选的,上盖与下盖扣接,上盖与下盖接触区域设置有绝缘层。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电池,不同于传统电池采用焊接的方式,无需焊接,并非将极耳焊接在盖体上,而是在传统的引出箔上涂覆一层导电碳层,通过导电碳层与盖体贴合,且导电碳层与盖体过盈配合,以此保证引出箔与盖体稳定的电性连接,能够显著简化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包括上盖1、下盖2、卷芯3,卷芯3位于由上盖1和下盖2围闭的空腔内,卷芯3上设置有朝向上盖1的引出箔一4和朝向下盖2的引出箔二5;引出箔一4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一6,导电碳层一6的一侧表面与上盖1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3接触,引出箔二5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二7,导电碳层二7的一侧表面与下盖2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3接触。导电碳层一6和导电碳层二7为CNT,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碳层一和导电碳层二也可以是石墨烯或富勒烯。导电碳层一6与上盖1为面接触。上盖1与导电碳层一6为过盈配合,上盖1与导电碳层一6相互挤压。上盖1处设置有凸起一,凸起一朝向卷芯3方向,导电碳层一6上设置有凹陷一,凹陷一与凸起一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啮合。导电碳层二7与下盖2为面接触。下盖2与导电碳层二7为过盈配合,下盖2与导电碳层二7相互挤压。下盖2处设置有凸起二,凸起二朝向卷芯3方向,导电碳层二7上设置有凹陷二,凹陷二与凸起二位置相对应、且大小相啮合。上盖1与下盖2扣接,上盖1与下盖2接触区域设置有绝缘层8。本实施例的新型电池,不同于传统电池采用焊接的方式,不是将极耳焊接在盖体上,而是在传统的引出箔上涂覆一层导电碳层,通过导电碳层与盖体贴合,且导电碳层与盖体过盈配合,以此保证引出箔与盖体稳定的电性连接,能够显著简化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虽然对本技术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
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包括上盖(1)、下盖(2)、卷芯(3),卷芯(3)位于由上盖(1)和下盖(2)围闭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3)上设置有朝向上盖(1)的引出箔一(4)和朝向下盖(2)的引出箔二(5);所述引出箔一(4)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一(6),所述导电碳层一(6)的一侧表面与上盖(1)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3)接触,所述引出箔二(5)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二(7),所述导电碳层二(7)的一侧表面与下盖(2)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3)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包括上盖(1)、下盖(2)、卷芯(3),卷芯(3)位于由上盖(1)和下盖(2)围闭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3)上设置有朝向上盖(1)的引出箔一(4)和朝向下盖(2)的引出箔二(5);所述引出箔一(4)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一(6),所述导电碳层一(6)的一侧表面与上盖(1)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3)接触,所述引出箔二(5)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电碳层二(7),所述导电碳层二(7)的一侧表面与下盖(2)接触、另一侧表面与卷芯(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层一(6)和所述导电碳层二(7)为CNT或石墨烯或富勒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层一(6)与所述上盖(1)为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需焊接的新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与所述导电碳层一(6)为过盈配合,所述上盖(1)与所述导电碳层一(6)相互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红霞李荣张志泽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西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