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504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6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加湿的装置,包括:蜗壳,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离心叶轮,设置于蜗壳内,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经进风口获取气流;分隔结构,设置于离心叶轮内,将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加湿区和吸湿区,加湿区内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排出,吸湿区内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排出;吸湿环,设置于离心叶轮内圈侧或外圈侧,被配置为在加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在吸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驱动装置,与吸湿环连接,被配置为驱动吸湿环旋转。在本申请中,同时进行吸湿操作和加湿操作,进而减小体积,简化结构,且简化结构后成本较低。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本申请涉及家电
,例如涉及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干燥寒冷,空气含湿量低。室内空气含湿量低,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加速皮肤衰老,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较冷不方便开窗换气,室内空气不流通,易引起细菌滋生,不利于身体健康。传统方式采用的加湿器多采用加水槽储水,通过蒸发水槽内的水分对空气进行加湿。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无水加湿技术,采用吸湿材料在气流内吸湿,然后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加湿,可解决水槽容易结垢滋生细菌的问题。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体积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湿的装置和空调,以解决体积大、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加湿的装置包括:蜗壳,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离心叶轮,设置于蜗壳内,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经进风口获取气流;分隔结构,设置于离心叶轮内,将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加湿区和吸湿区,加湿区内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排出,吸湿区内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排出;吸湿环,设置于离心叶轮内圈侧或外圈侧,被配置为在加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在吸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驱动装置,与吸湿环连接,被配置为驱动吸湿环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加湿的装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加湿的装置和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一个离心叶轮产生气流,对产生的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经过加热处理,另一部分不经过加热处理,同时进行吸湿操作和加湿操作,进而减小体积,简化结构,且简化结构后成本较低。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的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包括加湿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包括加湿壳体的俯视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环的俯视图;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蜗壳;101、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4、固定架;105、第一蜗舌;106、第二蜗舌;200、离心叶轮;201、叶轮电机;300、分隔结构;301、固定轴;400、加湿区;401、加热装置;500、吸湿区;600、吸湿环;601、固定圈;602、固定连杆;603、旋转轮;604、固定圆筒;605、通孔;700、驱动装置;701、电机;702、驱动齿轮;703、夹持片;800、加湿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湿的装置。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的一个结构、图2、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的外部结构、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的侧剖面的结构、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湿的装置包括加湿壳体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加湿的装置包括:蜗壳100,包括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离心叶轮200,设置于蜗壳100内,离心叶轮200的内部空间经进风口101获取气流;分隔结构300,设置于离心叶轮200内,将离心叶轮2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加湿区400和吸湿区500,加湿区400内的气流经第一出风口102排出,吸湿区500内的气流经第二出风口103排出;吸湿环600,设置于离心叶轮200内圈侧或外圈侧,被配置为在加湿区400内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在吸湿区500内的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驱动装置700,与吸湿环600连接,被配置为驱动吸湿环600旋转。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一个离心叶轮200产生气流,对产生的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经过加热处理,另一部分不经过加热处理,同时进行吸湿操作和加湿操作,进而减小体积,简化结构,且简化结构后成本较低。可选地,还包括加湿壳体800,蜗壳100设置在加湿壳体800内,且加湿壳体800上分别设有与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对应的开口。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可对蜗壳100部分形成保护。可选地,加湿壳体800为矩形结构。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用于加湿的装置外形更规整,便于安装,例如便于将用于加湿的装置与空调组合安装时,能够与空调的室外机形成一体。可选地,离心叶轮200由叶轮电机201驱动。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可驱动离心叶轮200旋转,产生气流。可选地,离心叶轮200的叶片的宽度小于2cm。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降低单个叶片带动气流的量,从而减少加湿区400和吸湿区500之间气流的混合。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均向蜗壳100的顺时针方向开口或者均向蜗壳100的逆时针方向开口。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蜗壳100内的气流能够同时经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排出,降低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的风阻,提高气流的流畅。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均向离心叶轮200的转动方向开口。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离心叶轮200转动产生的气流能够顺畅的经过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排出。可选地,蜗壳100上的进风口101部位设有固定架104。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便于对蜗壳100内部的零件进行固定。可选地,蜗壳100与第一出风口102交接处设有第一蜗舌105。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第一涡舌对气流进行分隔,第一蜗舌105两侧的加湿区400气流和吸湿区500气流不会发生混合,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第一蜗舌10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出风口102的一个侧壁上,且另一端接近离心叶轮200。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第一蜗舌105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将离心叶轮200产生的气流更好的引导入第一出风口10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蜗壳,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n离心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经所述进风口获取气流;/n分隔结构,设置于所述离心叶轮内,将所述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加湿区和吸湿区,所述加湿区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所述吸湿区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n吸湿环,设置于所述离心叶轮内圈侧或外圈侧,被配置为在所述加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在所述吸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n驱动装置,与吸湿环连接,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湿环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离心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经所述进风口获取气流;
分隔结构,设置于所述离心叶轮内,将所述离心叶轮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加湿区和吸湿区,所述加湿区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所述吸湿区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吸湿环,设置于所述离心叶轮内圈侧或外圈侧,被配置为在所述加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在所述吸湿区内的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
驱动装置,与吸湿环连接,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湿环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向所述蜗壳的顺时针方向开口或者均向所述蜗壳的逆时针方向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交接处设有第一蜗舌。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兆龙龚东巧武凤玲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