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597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包括空调内机机壳和设于机壳上的出风口,机壳内设有盘管、接水盘和贯流风轮,还包括设置于接水盘内的加湿装置,加湿装置位于盘管底部和贯流风轮之间;加湿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输出空调控制信号的空调输出模块,加湿装置还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水源、第一电磁阀、水泵、水箱、比例流量阀、凝水盘和第二电磁阀,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凝水盘内设有电加热棒,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加热棒和空调输出模块电性连接,通过内置加湿装置和控制器保证自身加湿和自动控制的双重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湿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除了对生活环境的温度有要求外,还对湿度有要求,合理的湿度能让人觉得舒服,湿度太高太低都不合理,为此需要除湿和加湿,常规空调由于其自身的功能,在夏季制冷过程中,由于室内湿热空气遇到空调内机的冷媒盘管,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成凝结水,由排水管排出室内,但到冬季,室内空气遇空调内机盘管的加热,室内空气被加热,相对湿度降低,使室内人员感觉空气过于干燥,为了改善室内湿度,人们往往在室内放置加湿器,用以加湿室内空气,但由于使用加湿器,占用了室内的有限空间,也影响了室内的整体布局,同时还带来了收藏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空调在冬季室内空气被加热,相对湿度降低,使室内人员感觉空气过于干燥,另外购买加湿器占用空间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包括空调内机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盘管、接水盘和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内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盘管底部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所述加湿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输出空调控制信号的空调输出模块,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水源、第一电磁阀、水泵、水箱、比例流量阀、凝水盘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凝水盘内设有电加热棒,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电加热棒和所述空调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和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一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二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水泵的控制端。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之间分别连接有采集电路,所述采集电路包括滤波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继电器与所述水泵的触点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单片机和晶振,所述第二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晶振、所述比例流量阀和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湿度值,所述第二单片机用于根据所述湿度值产生控制信号并作用于所述比例流量阀,所述晶振用于提供振动频率信号。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电加热棒的触点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通过在空调内机内部内置加湿装置,避免外购加湿器增加成本和占用空间的麻烦;同时,通过控制器,在空调内机工作的时候,开启加湿装置,并且加湿装置的供水和凝水盘的水量分别收到液位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反馈控制,无需操作,自动化工作,简化了空调内机的整体操作体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加湿装置和接水盘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连接图;图4是本技术电路连接图。图中标记为:1.机壳,2.出风口,3盘管,4.接水盘,41.凝水管,5.贯流风轮,6.加湿装置,61.第一电磁阀,62.水泵,63.水箱,64.比例流量阀,65.凝水盘,66.电加热棒,67.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包括空调内机机壳1和设于机壳1上的出风口2,机壳1内设有盘管3、接水盘4和贯流风轮5,贯流风轮5靠近出风口2,还包括设置于接水盘4内的加湿装置6,加湿装置6位于盘管3底部和贯流风轮5之间;加湿装置6包括用于采集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输出空调控制信号的空调输出模块,加湿装置6还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水源、第一电磁阀61、水泵62、水箱63、比例流量阀64、凝水盘65和第二电磁阀67,水箱6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凝水盘65内设有电加热棒66,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7、电加热棒66和空调输出模块电性连接。如图4所示,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和第一单片机,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一基准电压源,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二基准电压源,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均与液位传感器连接,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单片机的输入端,第一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水泵62的控制端,液位传感器与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之间分别连接有采集电路,采集电路包括滤波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控制器包括第一继电器,控制器通过第一继电器与水泵62的触点端连接;控制器包括第二单片机和晶振,第二单片机分别与晶振、比例流量阀64和湿度传感器连接,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湿度值,第二单片机用于根据湿度值产生控制信号并作用于比例流量阀64,晶振用于提供振动频率信号。控制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7和电加热棒66的触点端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为:空调内机从使用者处接收到制热控制信号,空调内机开始运作,盘管3运作后,盘管管内流过热工质时,与管外空气换热,使空气被加热,此时空调内机中的风机工作,带动热风吹动凝水盘65内的水经电加热棒66加热汽化的水蒸气,通过贯流风轮5吹向出风口2并将其带入室内;该凝水盘65内设有若干电加热棒66,该电加热棒66并不局限于数量,可根据需要调整;将加湿装置6设置在接水盘4内,当凝水盘65内电加热棒66加热时,凝水盘65外壁因为加热形成雾气、长时间凝结成滴落入接水盘4内,接水盘4的一侧还设置有凝水管41,用于水分排出;空调内机从使用者处接收到制热控制信号,此时空调输出模块输出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以此判断此时处于冬季且空调制热,此时控制器通过第一继电器给水泵62供电、第二继电器打开第一电磁阀61、第三继电器关闭第二电磁阀67(第二电磁阀67为常闭状态,因此此时第三继电器不动作),第四继电器给电加热棒66供电,水泵62将水源处的水抽入水箱63,由于水箱63设置了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通过提前预设第一基准电压源和第二基准电压源的值,此时液位传感器的值可能大于第一基准电压源和第二基准电压源,此时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分别输出正电平和负电平,此时第一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水泵62停止工作;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包括空调内机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盘管、接水盘和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内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盘管底部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n所述加湿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输出空调控制信号的空调输出模块,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水源、第一电磁阀、水泵、水箱、比例流量阀、凝水盘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凝水盘内设有电加热棒,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电加热棒和所述空调输出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包括空调内机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盘管、接水盘和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内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盘管底部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输出空调控制信号的空调输出模块,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水源、第一电磁阀、水泵、水箱、比例流量阀、凝水盘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凝水盘内设有电加热棒,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电加热棒和所述空调输出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内置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和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一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上连接有第二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均与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和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单片机的输入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