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36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6
一种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截止阀B、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气液分离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流量调节阀、冷疑再热冷媒通路、油分离器、干燥过滤器;工作模式为标准制冷工作模式和冷疑再热工作模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节能的同时结构合理,体积减小,生产成本降低,安装、维修方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
本技术为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特别涉及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属于空调

技术介绍
如何降低空调的电能消耗,尤其是常年运行的制冷空调设备能耗是空调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常用传统机房空调和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在启动压缩机除湿的时候,制冷量大,使得房间温度降低,这时候需要电加热来稳定温度房间温度,能源消耗大,运行费用高。公告号为CN205957318U,申请专利号为201620971551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多功能型列间空调装置,设置有正常的制冷回路,同时设置了第二热交换器作为再热组件,空调机工作时,使蒸发器的冷媒温度更低,达到快速制冷,同时,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再通过再热组件,蒸发器排出的热量被再热器利用,克服了能源消耗大的缺陷。但上述技术方案的室内机部分的结构不合理,体积大,生产成本高,安装、维修不方便,有待优化设计。同时,制冷剂在室内冷凝再热换热器的换热量无法进行精确控制,对实际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能源消耗大、结构不合理,体积大,生产成本高,安装、维修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可以达到节能的同时结构合理,体积减小,生产成本降低,安装、维修方便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截止阀B、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气液分离器和标准制冷冷媒通路;左壳体与右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板,并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压缩机、截止阀A、截止阀B、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和气液分离器组成室内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组成室外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外侧;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就是处理含有少量凝液的气体,实现从蒸发器的出气端流向压缩机吸气端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的气相净化;所述左壳体自下至上分为进气室、换热室、送风室和出风室;所述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单向阀A、截止阀B、膨胀阀、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室内换热器又通过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与压缩机连接;工作模式为标准制冷工作模式:截止阀A、单向阀A和截止阀B打开,压缩机启动,压缩机将室外换热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形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散热风机的强制对流、将热量排放到室外空气环境中;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先经过储液器、起到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再经过膨胀阀进行节流后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室内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端,并通过送风机进行送冷风;还包括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流量调节阀、冷疑再热冷媒通路、油分离器、干燥过滤器;所述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和流量调节阀依次连接在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上,流量调节阀再通过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与储液器连接,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又通过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和流量调节阀为室内机部分;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设置在换热室,冷凝再热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换热室上、下叠加,斜向设置,冷凝再热换热器在上面,室外换热器在下面;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30-40°,所述送风机设置在送风室,送风机在冷凝再热换热器上方;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右壳体前下部,所述截止阀A和截止阀B设置在右壳体后下部,所述单向阀A设置在截止阀B一侧;所述单向阀B设置在右壳体内、冷凝再热换热器的底部右侧,所述流量调节阀设置在右壳体内、单向阀B的后下方;所述电磁阀设置在右壳体内、冷凝再热换热器的上部右侧,所述膨胀阀设置在右壳体内、室内换热器的上部右侧;工作模式还包括冷疑再热工作模式,冷疑再热工作模式为:在标准制冷工作模式运行的同时,在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中,把电磁阀和单向阀B打开,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电磁阀进入进行冷凝放热形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再经过单向阀B、到流量调节阀进行节流降压后,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到储液器,进入标准制冷冷媒通路,再经过膨胀阀进行节流后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室内换热器中、进一步进行蒸发吸热变为温度更低的低压制冷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端;在室内换热器中,由于产生了更低的室内温度,从而达到室内快速除湿的目的;由于冷凝再热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换热室上、下叠加放置,冷凝再热换热器中,冷媒冷却、放出热量到室内空气中,使室内换热器中产生的更低温度的空气,在向上经过冷凝再热换热器时,产生再热,对制冷除湿后的空气进行温度补偿,从而避免了由于温度过低而可能产出的部件表面凝露结霜的现象;流量调节阀能通过对流出的制冷剂流量的控制,精确控制温度补偿的热量,控制制冷剂在冷凝再热换热器的换热量;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再除湿时需要再热时利用压缩机的冷凝热量,采用电磁阀加流量调节阀的设置,可以对利用冷媒再热进行热量的0-100%的无级调节,不需要额外的电加热运行,减少了电能的使用、为用户节省了运行使用费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铜管和铝翅片,室外换热器的制作采用铜管串套铝翅片机械胀结而成,内、外圈分别涨管后拼合一起折弯成型,室外换热器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起到蒸发器的作用;冷凝再热换热器在冷疑再热冷媒通路、起到冷疑器的作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35°。所述室内换热器入口端与膨胀阀连接,室内换热器出口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冷凝再热换热器入口端与电磁阀连接,室内换热器出口端与单向阀B连接。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压缩机与截止阀A之间,油分离器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所述干燥过滤器设置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储液器与膨胀阀之间,干燥过滤器能过滤杂质,对冷媒介质起到净化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室内机部分的结构合理,体积减小,生产成本降低,安装、维修方便;﹙2﹚采用了流量调节阀,通过对流出的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来控制制冷剂在室内冷凝再热换热器的换热量;流量调节阀和电磁阀的配合设置,可以对利用冷媒再热、进行开关和热量的0-100%的无级调节,实现了温度补偿热量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去除右壳体、无前面板、无上面板);图4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图(无前面板、无右侧面板、无上面板);图5是:散热风机立体图;图6是:室内换热器主视图;图7是:冷凝再热换热器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部件连接及标准制冷冷媒通路图;图9是:本技术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截止阀B、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气液分离器和标准制冷冷媒通路;左壳体与右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板,并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压缩机、截止阀A、截止阀B、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和气液分离器组成室内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组成室外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外侧;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n所述左壳体自下至上分为进气室、换热室、送风室和出风室;所述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单向阀A、截止阀B、膨胀阀、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室内换热器又通过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与压缩机连接;/n工作模式为标准制冷工作模式:截止阀A、单向阀A和截止阀B打开,压缩机启动,压缩机将室外换热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形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散热风机的强制对流、将热量排放到室外空气环境中;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先经过储液器,再经过膨胀阀进行节流后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室内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端,并通过送风机进行送冷风,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流量调节阀、冷疑再热冷媒通路、油分离器、干燥过滤器;所述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和流量调节阀依次连接在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上,流量调节阀再通过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与储液器连接,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又通过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和流量调节阀为室内机部分;/n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设置在换热室,冷凝再热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换热室上、下叠加,斜向设置,冷凝再热换热器在上面,室外换热器在下面;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30-40°,所述送风机设置在送风室,送风机在冷凝再热换热器上方;/n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右壳体前下部,所述截止阀A和截止阀B设置在右壳体后下部,所述单向阀A设置在截止阀B一侧;所述单向阀B设置在右壳体内、冷凝再热换热器的底部右侧,所述流量调节阀设置在右壳体内、单向阀B的后下方;所述电磁阀设置在右壳体内、冷凝再热换热器的上部右侧,所述膨胀阀设置在右壳体内、室内换热器的上部右侧;/n工作模式还包括冷疑再热工作模式,冷疑再热工作模式为:在标准制冷工作模式运行的同时,在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中,把电磁阀和单向阀B打开,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电磁阀进入进行冷凝放热形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再经过单向阀B、到流量调节阀进行节流降压后,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到储液器,进入标准制冷冷媒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冷媒再热技术的除湿结构,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截止阀B、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气液分离器和标准制冷冷媒通路;左壳体与右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板,并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压缩机、截止阀A、截止阀B、膨胀阀、室内换热器、送风机和气液分离器组成室内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散热风机、单向阀A组成室外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外侧;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
所述左壳体自下至上分为进气室、换热室、送风室和出风室;所述压缩机、截止阀A、室外换热器、单向阀A、截止阀B、膨胀阀、室内换热器依次连接在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上,室内换热器又通过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与压缩机连接;
工作模式为标准制冷工作模式:截止阀A、单向阀A和截止阀B打开,压缩机启动,压缩机将室外换热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形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通过散热风机的强制对流、将热量排放到室外空气环境中;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先经过储液器,再经过膨胀阀进行节流后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室内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端,并通过送风机进行送冷风,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流量调节阀、冷疑再热冷媒通路、油分离器、干燥过滤器;所述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和流量调节阀依次连接在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上,流量调节阀再通过冷疑再热冷媒通路与储液器连接,储液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又通过标准制冷冷媒通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冷凝再热换热器、单向阀B和流量调节阀为室内机部分;
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设置在换热室,冷凝再热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在换热室上、下叠加,斜向设置,冷凝再热换热器在上面,室外换热器在下面;室外换热器和冷凝再热换热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越增王立明汪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