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81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包括固定底座主体、连接图块、冷油器主体和凹槽,所述冷油器主体设置固定底座主体的上方,所述冷油器主体的居中部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冷油器主体外壁呈环形分布,所述固定底座主体至少包括两组对称分布的支撑块,以及在支撑块内部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还一体构造有连接凸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上开设有弧形槽,且与连接凸块配合,形成一环形槽与冷油器主体外壁贴合。该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结构合理,有效提升冷油器主体的使用便捷性,可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
本技术属于高炉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
技术介绍
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目前,现有的高炉领域用风机都有冷油器,现有的炉房用冷油器大多是固定放置的,使用局限性较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包括固定底座主体、连接图块、冷油器主体和凹槽,所述冷油器主体设置固定底座主体的上方,所述冷油器主体的居中部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冷油器主体外壁呈环形分布;所述固定底座主体至少包括两组对称分布的支撑块,以及在支撑块内部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还一体构造有连接凸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上开设有弧形槽,且与连接凸块配合,形成一环形槽与冷油器主体外壁贴合,所述冷油器主体转动连接支撑块,所述连接凸块对称分布在支撑块的上表面,位于冷油器主体的两侧下端,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还活动设置有多组限位杆,多组所述限位杆沿连接凸块的弧形面阵列排开分布,所述限位杆的底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活动设置在支撑块的内部,带动限位杆竖向升降,所述连接凸块的圆面上还贯穿开设有通孔,限位杆穿过通孔随移动板竖向升降;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转杆的居中部,与转杆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两端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焊接在支撑块的内壁上。优选的,两组所述支撑块相对的面上均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转杆的面上开设有供转杆伸入的旋转槽。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内壁上还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带与转杆固定连接,并带动转杆旋转。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一端与丝杆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滑杆均对称分布在水平设置的移动板两侧,且丝杆转动连接支撑块的内壁。优选的,所述丝杆的顶部伸出支撑块与扭块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通过固定底座主体的设置,可有效提升冷油器主体的旋转便捷性,在需要更换调整冷油器主体的进出口位置时,无需在通过辅助设备将冷油器主体吊动搬运,依靠齿轮与凹槽内部齿槽的配合,带动冷油器主体自转,省时省力,且通过限位杆的设置在不使用时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其发生自转,稳定性高,该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结构合理,有效提升冷油器主体的使用便捷性,可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底座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座主体、2冷油器主体、3凹槽、4连接凸块、5支撑块、6丝杆、7移动板、8限位杆、9滑杆、10扭块、11旋转槽、12固定块、13转杆、14齿轮、15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包括固定底座主体1、连接图块、冷油器主体2和凹槽23,所述冷油器主体2设置固定底座主体1的上方,所述冷油器主体2的居中部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沿着冷油器主体2外壁呈环形分布;所述固定底座主体1至少包括两组对称分布的支撑块5,以及在支撑块5内部转动连接的转杆13,所述支撑块5的顶端还一体构造有连接凸块4,所述支撑块5上表面上开设有弧形槽,且与连接凸块4配合,形成一环形槽与冷油器主体2外壁贴合,所述冷油器主体2转动连接支撑块5,所述连接凸块4对称分布在支撑块5的上表面,位于冷油器主体2的两侧下端,所述支撑块5的内部还活动设置有多组限位杆8,多组所述限位杆8沿连接凸块4的弧形面阵列排开分布,所述限位杆8的底部与移动板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活动设置在支撑块5的内部,带动限位杆8竖向升降,所述连接凸块4的圆面上还贯穿开设有通孔,限位杆8穿过通孔随移动板7竖向升降;所述凹槽23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与齿轮14啮合,所述齿轮14固定套设在转杆13的居中部,与转杆13同步转动,通过固定底座主体1的设置,可有效提升冷油器主体2的旋转便捷性,在需要更换调整冷油器主体2的进出口位置时。具体的,所述转杆13的两端与固定块1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2焊接在支撑块5的内壁上,固定块12起到支撑转杆13的作用。具体的,两组所述支撑块5相对的面上均焊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朝向转杆13的面上开设有供转杆13伸入的旋转槽11。具体的,所述支撑块5的内壁上还安装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通过传动带与转杆13固定连接,并带动转杆13旋转,启动驱动电机15,转杆13转动之后,齿轮14随之转动,齿轮14与冷油器主体2外壁上的凹槽23内部开设的齿槽啮合,进而冷油器主体2随之旋转。具体的,所述移动板7的一端与丝杆6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滑杆9滑动连接,所述丝杆6与滑杆9均对称分布在水平设置的移动板7两侧,且丝杆6转动连接支撑块5的内壁,移动板7沿着丝杆6的杆壁升降。具体的,所述丝杆6的顶部伸出支撑块5与扭块10固定连接。具体的,该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在使用时,需要转动冷油器主体2,调节其进出口的朝向时,无需在通过辅助设备将冷油器主体2吊动搬运,只需启动驱动电机15,由传动带带动转杆13旋转,传动带起到传送动力的作用,转杆13转动之后,齿轮14随之转动,齿轮14与冷油器主体2外壁上的凹槽23内部开设的齿槽啮合,进而冷油器主体2随之旋转,在驱动电机工作之前,还要先转动扭块10,由扭块10带动丝杆6转动,移动板7沿着丝杆6的杆壁下移,带动限位杆8收缩至支撑块5的内部,使得冷油器主体2与支撑块5滑动连接,具有可转动力,当将冷油器主体2旋转翻身完成后,驱动电机15停止工作,反向转动扭块10,丝杆6与移动板7螺纹传动带动其上升,限位杆8从支撑块5的内部移出,抵接冷油器主体2的外壁,避免其发生自转,限位杆8有倾斜设置的,有竖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包括固定底座主体(1)、连接图块、冷油器主体(2)和凹槽(2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器主体(2)设置固定底座主体(1)的上方,所述冷油器主体(2)的居中部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沿着冷油器主体(2)外壁呈环形分布;/n所述固定底座主体(1)至少包括两组对称分布的支撑块(5),以及在支撑块(5)内部转动连接的转杆(13),所述支撑块(5)的顶端还一体构造有连接凸块(4),所述支撑块(5)上表面上开设有弧形槽,且与连接凸块(4)配合,形成一环形槽与冷油器主体(2)外壁贴合,所述冷油器主体(2)转动连接支撑块(5),所述连接凸块(4)对称分布在支撑块(5)的上表面,位于冷油器主体(2)的两侧下端,所述支撑块(5)的内部还活动设置有多组限位杆(8),多组所述限位杆(8)沿连接凸块(4)的弧形面阵列排开分布,所述限位杆(8)的底部与移动板(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活动设置在支撑块(5)的内部,带动限位杆(8)竖向升降,所述连接凸块(4)的圆面上还贯穿开设有通孔,限位杆(8)穿过通孔随移动板(7)竖向升降;/n所述凹槽(23)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与齿轮(14)啮合,所述齿轮(14)固定套设在转杆(13)的居中部,与转杆(13)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固定底座的炉动力房风机优化冷油器,包括固定底座主体(1)、连接图块、冷油器主体(2)和凹槽(2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器主体(2)设置固定底座主体(1)的上方,所述冷油器主体(2)的居中部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沿着冷油器主体(2)外壁呈环形分布;
所述固定底座主体(1)至少包括两组对称分布的支撑块(5),以及在支撑块(5)内部转动连接的转杆(13),所述支撑块(5)的顶端还一体构造有连接凸块(4),所述支撑块(5)上表面上开设有弧形槽,且与连接凸块(4)配合,形成一环形槽与冷油器主体(2)外壁贴合,所述冷油器主体(2)转动连接支撑块(5),所述连接凸块(4)对称分布在支撑块(5)的上表面,位于冷油器主体(2)的两侧下端,所述支撑块(5)的内部还活动设置有多组限位杆(8),多组所述限位杆(8)沿连接凸块(4)的弧形面阵列排开分布,所述限位杆(8)的底部与移动板(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活动设置在支撑块(5)的内部,带动限位杆(8)竖向升降,所述连接凸块(4)的圆面上还贯穿开设有通孔,限位杆(8)穿过通孔随移动板(7)竖向升降;
所述凹槽(23)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与齿轮(14)啮合,所述齿轮(14)固定套设在转杆(13)的居中部,与转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巍杨洪吴开炳曾凤英朱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