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58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包括泵壳体。该散热性好的潜水泵,通过泵壳体顶部的泵盖和底部的密封后盖将潜水泵的前后两侧密封,而通过出线盒上的全铜线缆与外界通电进行工作,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主要是从泵体发出,通过泵壳体上流通孔的设置,使潜水泵在水下工作时,水流能够流过流通孔来带走泵壳体吸收的热量,而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吸收泵体的热量并传递给热管,热管自身也能吸收泵体与密封体外侧空气的热量,最终热管的热量传递给毛细管内的吸热介质,吸热介质受热汽化上升,而水流经过流通孔与热管接触,使汽化的吸热介质冷却散热,带走大量的热量,达到了散热性好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
本技术涉及潜水泵
,具体为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
技术介绍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常用于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和喷泉景观等。目前市场上的潜水泵各种各样,但是普遍都存在着散热性较差的缺陷,现有的潜水泵在水下工作时,为了防止电机内部进水,会采用全密封式的外壳进行封闭,所以内部的热量只能通过外壳自然导热散发出去,散热效率极差,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内部的温度过高,影响潜水泵的使用寿命,故而提出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具备散热性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潜水泵在水下工作时,为了防止电机内部进水,会采用全密封式的外壳进行封闭,所以内部的热量只能通过外壳自然导热散发出去,散热效率极差,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内部的温度过高,影响潜水泵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散热性好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包括泵壳体,所述泵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盖,所述泵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水节,所述泵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线盒,所述出线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全铜线缆,所述泵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体,所述泵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后盖,所述泵壳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泵壳体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泵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泵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远离泵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热管,所述热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内部填充有吸热介质。优选的,所述泵壳体为不锈钢壳体,所述泵盖与出水节相互连通,所述密封后盖的直径小于泵壳体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泵壳体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十六个,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散热片。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和导热片均为铝片,所述热管为内部空心的铜管,所述吸热介质为丙酮溶液。优选的,所述导热片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导热片均匀分布在泵体的外侧,所述热管远离导热片的一端贯穿泵壳体的内侧壁并延伸至流通孔的内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散热性好的潜水泵,通过泵壳体顶部的泵盖和底部的密封后盖将潜水泵的前后两侧密封,而通过出线盒上的全铜线缆与外界通电进行工作,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主要是从泵体发出,通过泵壳体上流通孔的设置,使潜水泵在水下工作时,水流能够流过流通孔来带走泵壳体吸收的热量,而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吸收泵体的热量并传递给热管,热管自身也能吸收泵体与密封体外侧空气的热量,最终热管的热量传递给毛细管内的吸热介质,吸热介质受热汽化上升,而水流经过流通孔与热管接触,使汽化的吸热介质冷却散热,带走大量的热量,达到了散热性好目的。2、该散热性好的潜水泵,通过密封体的设置,对泵体的外侧进一步密封,防止有水进入,通过支撑起整个潜水泵,并通过支撑底座的安装,使潜水泵能够稳定放置,通过泵壳体外侧多个凹槽的设置,增加了泵壳体与外界水流的接触面积,相比普通的圆柱式壳体散热更快,并通过凹槽内散热片的设置,利用铝片的高导热性将泵壳体内的热量导出并与外界的水进行换热,加快了泵壳体的冷却速度,达到了散热性好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泵壳体、2泵盖、3出水节、4出线盒、5全铜线缆、6泵体、7密封体、8密封后盖、9支撑架、10支撑底座、11凹槽、12散热片、13流通孔、14导热片、15热管、16毛细管、17吸热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包括泵壳体1,泵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盖2,泵盖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水节3,泵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线盒4,出线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全铜线缆5,泵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泵体6,泵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体7,泵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后盖8,泵壳体1为不锈钢壳体,不锈钢的抗压能力强且耐腐蚀能力强,适合在水下工作,泵盖2与出水节3相互连通,密封后盖8的直径小于泵壳体1的直径,泵壳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9,支撑架9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10,泵壳体1的外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凹槽11均匀分布在泵壳体1的外侧,凹槽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2,散热片12的数量为十六个,每个凹槽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散热片12,通过密封体7的设置,对泵体6的外侧进一步密封,防止有水进入,通过9支撑起整个潜水泵,并通过支撑底座10的安装,使潜水泵能够稳定放置,通过泵壳体1外侧多个凹槽11的设置,增加了泵壳体1与外界水流的接触面积,相比普通的圆柱式壳体散热更快,并通过凹槽11内散热片12的设置,利用铝片的高导热性将泵壳体1内的热量导出并与外界的水进行换热,加快了泵壳体1的冷却速度,达到了散热性好目的,泵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13,泵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热片14,导热片14远离泵体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热管15,导热片1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导热片14均匀分布在泵体6的外侧,热管15远离导热片14的一端贯穿泵壳体1的内侧壁并延伸至流通孔13的内部,热管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毛细管16,毛细管16的内部填充有吸热介质17,散热片12和导热片14均为铝片,铝片的导热性强且厚度较小,能够有效的进行热量传递,热管15为内部空心的铜管,铜管的散热性好且硬度较高,在辅助散热的同时也能支撑起泵壳体1,吸热介质17为丙酮溶液,丙酮溶液沸点低,吸收的部分热量就能汽化,冷却后液化散发大量热量,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通过泵壳体1顶部的泵盖2和底部的密封后盖8将潜水泵的前后两侧密封,而通过出线盒4上的全铜线缆5与外界通电进行工作,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主要是从泵体6发出,通过泵壳体1上流通孔13的设置,使潜水泵在水下工作时,水流能够流过流通孔13来带走泵壳体1吸收的热量,而通过导热片14的设置,吸收泵体6的热量并传递给热管15,热管15自身也能吸收泵体6与密封体7外侧空气的热量,最终热管15的热量传递给毛细管16内的吸热介质17,吸热介质17受热汽化上升,而水流经过流通孔13与热管15接触,使汽化的吸热介质17冷却散热,带走大量的热量,达到了散热性好目的。在使用时,水流能够流过流通孔13来带走泵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包括泵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盖(2),所述泵盖(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水节(3),所述泵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线盒(4),所述出线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全铜线缆(5),所述泵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泵体(6),所述泵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体(7),所述泵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后盖(8),所述泵壳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10),所述泵壳体(1)的外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2),所述泵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13),所述泵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热片(14),所述导热片(14)远离泵体(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热管(15),所述热管(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毛细管(16),所述毛细管(16)的内部填充有吸热介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包括泵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盖(2),所述泵盖(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水节(3),所述泵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线盒(4),所述出线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全铜线缆(5),所述泵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泵体(6),所述泵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体(7),所述泵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后盖(8),所述泵壳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10),所述泵壳体(1)的外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2),所述泵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流通孔(13),所述泵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热片(14),所述导热片(14)远离泵体(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热管(15),所述热管(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毛细管(16),所述毛细管(16)的内部填充有吸热介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性好的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华宋晋倩钱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惠生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