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75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包括底座、模拟隧洞、支撑板和模拟组件,所述支撑板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在底座内,所述模拟隧洞放置于支撑板上方,且模拟隧洞外侧与底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模拟组件与两个支撑板固定,所述底座为矩形壳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拟组件运转产生抖动,从而模拟出山区地形出现塌方滑坡时的场景,并通过现场操控讲解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教导模拟者如何应对出现塌方等情况,提高其在复杂山区环境内隧洞运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模拟运输
,具体为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在山区修建隧洞时,需要将爆碎的石碴运出隧道并弃置,这是整个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受地理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常对施工安全、工程进度造成一定影响,通常,我们在施工前,都会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然而现有的运输模拟设备,仅仅模拟处山区地形,使运输路线熟悉,但在开挖坡度较陡的地方,岩体破碎容易产生塌方无法有效的模拟出来,从而使模拟人员无法有效的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做出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包括底座、模拟隧洞、支撑板和模拟组件,所述支撑板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在底座内,所述模拟隧洞放置于支撑板上方,且模拟隧洞外侧与底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模拟组件与两个支撑板固定,所述底座为矩形壳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模拟组件由驱动件、连接轴、传动件和顶板组成,所述传动件设有多个,且多个传动件对称分布固定在两个支撑板外侧,所述连接轴设有多个,且连接轴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两个支撑板转动连接,连接轴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件固定,所述顶板设有两个,且两个顶板对称分布在底座内,所述顶板底部与多个传动件固定,所述支撑板顶部开有顶口,且顶板外侧与顶口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件由驱动杆、撑起杆、传动杆、固定板和连接板组成,所述驱动杆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一侧转动连接,且驱动杆与连接轴一端固定,所述驱动杆远离连接轴一端通过销轴与撑起杆一端转动连接,且撑起杆远离驱动杆一端通过销轴与传动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远离驱动杆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顶部与顶板底部固定,且连接板底部通过销轴与固定板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连接板一端与撑起杆固定。优选的,所述驱动件由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形链组成,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底部,且驱动电机输出端与主动齿轮固定,所述从动齿轮设有多个,且分别固定套在多个连接轴外侧,所述齿形链套在多个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外侧,且齿形链内齿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壁两侧对称安装固定有限位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模拟组件运转产生抖动,从而模拟出山区地形出现塌方滑坡时的场景,并通过现场操控讲解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教导模拟者如何应对出现塌方等情况,提高其在复杂山区环境内隧洞运输的安全性。2、本技术底座内壁两侧对称安装固定有限位板,通过限位板可以防止模拟隧洞在抖动时脱离底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中:1-底座;2-模拟隧洞;3-支撑板;4-模拟组件;5-驱动件;6-连接轴;7-传动件;8-顶板;9-顶口;10-驱动杆;11-撑起杆;12-传动杆;13-固定板;14-连接板;15-驱动电机;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齿形链;19-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图示中的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模拟隧洞2、支撑板3和模拟组件4,所述支撑板3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在底座1内,所述模拟隧洞2放置于支撑板3上方,且模拟隧洞2外侧与底座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模拟组件4与两个支撑板3固定,所述底座1为矩形壳体结构,通过模拟组件4可以有效的模拟处山区出现的塌方滑坡等意外事故。模拟组件4由驱动件5、连接轴6、传动件7和顶板8组成,所述传动件7设有多个,且多个传动件7对称分布固定在两个支撑板3外侧,所述连接轴6设有多个,且连接轴6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两个支撑板3转动连接,连接轴6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件7固定,所述顶板8设有两个,且两个顶板8对称分布在底座1内,所述顶板8底部与多个传动件7固定,所述支撑板3顶部开有顶口9,且顶板8外侧与顶口9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驱动件5提供动力,带动传动件7运转,从而使模拟隧洞2抖动。传动件7由驱动杆10、撑起杆11、传动杆12、固定板13和连接板14组成,所述驱动杆10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3一侧转动连接,且驱动杆10与连接轴6一端固定,所述驱动杆10远离连接轴6一端通过销轴与撑起杆11一端转动连接,且撑起杆11远离驱动杆10一端通过销轴与传动杆1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2远离驱动杆10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3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4顶部与顶板8底部固定,且连接板14底部通过销轴与固定板13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3远离连接板14一端与撑起杆11固定,通过驱动杆10、撑起杆11和传动杆12之间做连杆运动,带动固定板1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顶板8上下移动实现对模拟隧洞2的抖动。驱动件5由驱动电机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和齿形链18组成,所述驱动电机15固定安装于底座1底部,且驱动电机15输出端与主动齿轮16固定,所述从动齿轮17设有多个,且分别固定套在多个连接轴6外侧,所述齿形链18套在多个从动齿轮17和主动齿轮16外侧,且齿形链18内齿与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啮合.通过驱动电机15转动提供动力,驱动连接轴6转动。具体的实施方式:在需要进行塌方跟山体滑坡等事故时,此时需要对模拟隧洞2进行抖动,通过驱动电机15转动,带动与之输出端固定的主动齿轮16转动,由于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通过齿形链18传动连接,所以使多个从动齿轮17同步转动,也使多个连接轴6转动,因为连接轴6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杆10转动,所以带动驱动杆10转动,撑起杆11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驱动杆10和传动杆12转动连接,所以通过驱动杆10的转动,带动驱动杆10、撑起杆11和传动杆12之间做连杆运动,从而使与撑起杆11固定的固定板13实现上下运动,固定板13一端通过销轴于连接板14转动连接,从而使顶板8在顶口9内做上下抖动,带动模拟隧洞2的抖动,实现塌方和山体滑坡前抖动的模拟,并通过现场操控讲解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教导模拟者如何应对出现塌方等情况,提高其在复杂山区环境内隧洞运输的安全性。底座1内壁两侧对称安装固定有限位板19,通过限位板19可以防止模拟隧洞2在抖动时脱离底座1。本方案中,驱动电机15优选Y80M1-2型号,电机运行电路为常规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模拟隧洞(2)、支撑板(3)和模拟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在底座(1)内,所述模拟隧洞(2)放置于支撑板(3)上方,且模拟隧洞(2)外侧与底座(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模拟组件(4)与两个支撑板(3)固定,所述底座(1)为矩形壳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模拟隧洞(2)、支撑板(3)和模拟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在底座(1)内,所述模拟隧洞(2)放置于支撑板(3)上方,且模拟隧洞(2)外侧与底座(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模拟组件(4)与两个支撑板(3)固定,所述底座(1)为矩形壳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组件(4)由驱动件(5)、连接轴(6)、传动件(7)和顶板(8)组成,所述传动件(7)设有多个,且多个传动件(7)对称分布固定在两个支撑板(3)外侧,所述连接轴(6)设有多个,且连接轴(6)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两个支撑板(3)转动连接,连接轴(6)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件(7)固定,所述顶板(8)设有两个,且两个顶板(8)对称分布在底座(1)内,所述顶板(8)底部与多个传动件(7)固定,所述支撑板(3)顶部开有顶口(9),且顶板(8)外侧与顶口(9)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直径隧洞运输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7)由驱动杆(10)、撑起杆(11)、传动杆(12)、固定板(13)和连接板(14)组成,所述驱动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凌云樊杜平闫旭庆崔司宇邹卫辉彭伟红韩笑梅德交
申请(专利权)人:铁汉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