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73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包括钢梁、栓钉、砌体填充墙、混凝土构造梁、钢梁防火材料和抹灰砂浆;在混凝土楼板下布置钢梁,钢梁下方布置有砌体填充墙,钢梁下翼缘下表面中间焊接固定有栓钉,钢梁和砌体填充墙之间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并填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构造梁,栓钉被埋设于混凝土构造梁中,钢梁的腹板外填筑有钢梁防火材料,钢梁防火材料宽度、砌体填充墙宽度和混凝土构造梁宽度相同一致,钢梁、钢梁防火材料、砌体填充墙和混凝土构造梁之外均铺设抹灰砂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技术成熟,可有效放置砌体填充墙与钢梁之间的裂缝问题,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的钢梁与填充墙之间的连接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钢梁与填充墙之间的连接中。
技术介绍
在钢结构建筑中,主体结构有钢柱、钢梁、钢支撑和混凝土楼板组成承受竖向荷载和抗侧力的结构体系,建筑围护构件由填充墙组成。填充墙多由砌块填充墙组成,砌块的种类有加气混凝土砌块、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等,目前工程项目中以加气混凝土砌块居多。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延性好的优势,抗震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在设计时对钢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控制较松。高层纯钢结构建筑中,层间位移角控制在1/250,对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层间位移角在地震作用下控制在1/300,在风荷载作用下控制在1/400。对于钢结构住宅,由于房间分割灵活,填充墙较多,为了用户使用舒适避免墙体开裂,设计时一般控制风荷载下的层间侧移不大于1/400。填充墙多为轻质无机材料,属于脆性材料,抗变形能力相对较弱。在公共建筑等可以做外包覆装修的建筑中,设计时一般将填充墙与钢结构隔离开,采用留缝填充柔性材料的方式处理,缝隙可以得到较好的隐藏,是常用的构造做法。建筑构造图集中,一般采用此种柔性处理。在钢结构住宅、公寓等居住类建筑中,墙面一般采用抹灰砂浆外加腻子乳胶漆等做法,钢结构构件会隐藏在建筑墙体内,钢结构和填充墙面最终形成一个整体,采用传统的留缝隙填充柔性材料的构造做法,容易引起变形集中,墙面形成明显的裂缝,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砌体填充墙与钢梁之间的开裂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的钢梁与填充墙之间的连接中。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钢梁、栓钉、砌体填充墙、混凝土构造梁、钢梁防火材料和抹灰砂浆;在混凝土楼板下布置钢梁,钢梁下方布置有砌体填充墙,钢梁下翼缘下表面中间焊接固定有栓钉,钢梁和砌体填充墙之间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并填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构造梁,栓钉被埋设于混凝土构造梁中,钢梁的腹板外填筑有钢梁防火材料,钢梁防火材料宽度、砌体填充墙宽度和混凝土构造梁宽度相同一致,钢梁、钢梁防火材料、砌体填充墙和混凝土构造梁之外均铺设抹灰砂浆。所述的砌体填充墙最上面一层的砌块交错砌筑,形成齿口形状的马牙槎,在齿口内也填筑混凝土。所述的钢梁下翼缘下表面设有多个栓钉,多个栓钉沿钢梁延伸方向间隔均布在钢梁下翼缘下表面中间,栓钉位于钢梁腹板所在竖直面。所述的抹灰砂浆填充在钢梁上下翼缘侧面的缝隙中。所述防裂缝连接节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采用模板和封堵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混凝土构造梁所在空间的两侧布置模板,模板下端延伸到砌体填充墙侧面并紧密贴附,模板上端延伸到钢梁侧方并在和钢梁下翼缘之间布置封堵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柔性缝隙的变形集中。可以避免内部柔性填缝材料外部刚性腻子引起的变形集中墙面开裂,将应变均匀扩展到整个墙体中。2、实现了装饰的连续性。钢梁和混凝土构造梁有较强的拉结,形成整体,混凝土构造梁和填充墙通过马牙槎也连接成为整体,外层的装饰得以连续均匀的受力。3、施工工艺常规。墙体砌筑、构造梁浇筑、钢梁防火材料填充以及外部抹灰都是传统的工艺,技术成熟,质量有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钢梁处砌体填充墙砌筑完成后的剖面图;图2是钢梁处砌体填充墙砌筑完成后的立面图;图3是设置模板后钢梁和填充墙的剖面图;图4是浇筑完混凝土构造梁的钢梁与填充墙剖面图;图5是拆除模板后的钢梁与填充墙立面图;图6是钢梁做完防火材料填充和墙面做完抹灰砂浆后的立面图。图中:1、钢梁;2、栓钉;3、砌体填充墙;4、混凝土楼板;5、模板;6、封堵条;7、混凝土构造梁;8、钢梁防火材料;9、抹灰砂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实施包括钢梁1、栓钉2、砌体填充墙3、混凝土构造梁7、钢梁防火材料8和抹灰砂浆9;如图1所示,在混凝土楼板4下布置钢梁1,钢梁1顶面接触到混凝土楼板4底面,钢梁1下方布置有砌体填充墙3,钢梁1下翼缘下表面中间焊接固定有栓钉2,钢梁1和砌体填充墙3之间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并填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构造梁7,栓钉2被埋设于混凝土构造梁7中,钢梁1的腹板外填筑有钢梁防火材料8,钢梁防火材料8宽度、砌体填充墙3宽度和混凝土构造梁7宽度相同一致,钢梁1、钢梁防火材料8、砌体填充墙3和混凝土构造梁7之外均铺设抹灰砂浆9。如图2所示,砌体填充墙3最上面一层的砌块交错砌筑,形成齿口形状的马牙槎,在齿口内也填筑混凝土。钢梁1下翼缘下表面设有多个栓钉2,多个栓钉2沿钢梁1延伸方向间隔均布在钢梁1下翼缘下表面中间,栓钉2位于钢梁1腹板所在竖直面。抹灰砂浆9填充在钢梁1上下翼缘侧面的缝隙中,缝隙为钢梁防火材料8顶面和混凝土楼板4之间的缝隙以及钢梁防火材料8底面和混凝土构造梁7之间的缝隙。如图3和图4所示,防裂缝连接节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采用模板5和封堵条6,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混凝土构造梁7所在空间的两侧布置模板5,模板5下端延伸到砌体填充墙3侧面并紧密贴附,模板5上端延伸到钢梁1侧方并在和钢梁1下翼缘之间布置封堵条6,使得模板5、封堵条6、钢梁1下翼缘和砌体填充墙3顶面之间围成浇筑混凝土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施工过程可以是:如图1和图2所示,钢梁1布置在混凝土楼板4下面,钢梁1下面砌筑砌体填充墙3,沿钢梁1下翼缘下表面按等间距焊接有栓钉2。砌体填充墙3砌筑时,与钢梁1之间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填筑混凝土后形成凝土构造梁7,砌体填充墙3最上面一层的砌块交错砌筑,形成齿口形状的马牙槎。如图3和图4所示,砌体填充墙3的厚度大于钢梁1的宽度。砌筑完成后,在马牙槎两侧支撑安装模板5浇筑混凝土,模板5与钢梁1之间填塞封堵条6。如图5和图6所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梁1的腹板两侧填充钢梁防火材料8。在钢梁防火防火材料8外侧、混凝土构造梁7和砌体填充墙3外侧,统一施工抹灰砂浆9。因此,本技术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技术成熟,可有效放置砌体填充墙与钢梁之间的裂缝问题,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的钢梁与填充墙之间的连接中。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1)、栓钉(2)、砌体填充墙(3)、混凝土构造梁(7)、钢梁防火材料(8)和抹灰砂浆(9);在混凝土楼板(4)下布置钢梁(1),钢梁(1)下方布置有砌体填充墙(3),钢梁(1)下翼缘下表面中间焊接固定有栓钉(2),钢梁(1)和砌体填充墙(3)之间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并填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构造梁(7),栓钉(2)被埋设于混凝土构造梁(7)中,钢梁(1)的腹板外填筑有钢梁防火材料(8),钢梁防火材料(8)宽度、砌体填充墙(3)宽度和混凝土构造梁(7)宽度相同一致,钢梁(1)、钢梁防火材料(8)、砌体填充墙(3)和混凝土构造梁(7)之外均铺设抹灰砂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1)、栓钉(2)、砌体填充墙(3)、混凝土构造梁(7)、钢梁防火材料(8)和抹灰砂浆(9);在混凝土楼板(4)下布置钢梁(1),钢梁(1)下方布置有砌体填充墙(3),钢梁(1)下翼缘下表面中间焊接固定有栓钉(2),钢梁(1)和砌体填充墙(3)之间预留有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并填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构造梁(7),栓钉(2)被埋设于混凝土构造梁(7)中,钢梁(1)的腹板外填筑有钢梁防火材料(8),钢梁防火材料(8)宽度、砌体填充墙(3)宽度和混凝土构造梁(7)宽度相同一致,钢梁(1)、钢梁防火材料(8)、砌体填充墙(3)和混凝土构造梁(7)之外均铺设抹灰砂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砌体填充墙(3)最上面一层的砌块交错砌筑,形成齿口形状的马牙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姜占芳刘芳汝孙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成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