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9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包含桥台基础和锚碇,所述锚碇设于所述桥台基础上,所述桥台基础和所述锚碇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台基础设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利用桥台结构作为临时锚碇,具有较好的锚固力和较强的抗拔力,拆除扣索后还能够作为桥台继续使用,减少混凝土浇筑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是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型拱桥的施工过程中,前期作业需要通过扣索对主拱进行吊装,当主拱合拢后,就可以拆除扣索,因此在主拱合拢前需要在桥梁两岸分别设置临时的锚碇用于张拉扣索。作为临时锚碇,虽然使用时间较短,但为了张拉扣索必然还是要浇筑大体积的混凝土,不仅占用施工用地,而且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耗费施工时间,使施工过程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临时锚碇使用时间较短、占用施工用地、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耗费施工时间的问题。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利用桥台结构作为临时锚碇,具有较好的锚固力和较强的抗拔力,拆除扣索后还能够作为桥台继续使用,减少混凝土浇筑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包含桥台基础和锚碇,所述锚碇设于所述桥台基础上,所述桥台基础和所述锚碇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台基础设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施工时,在地面上开挖基坑,开挖的回填土放置一边备用,然后在基坑中绑扎好钢筋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桥台基础,所述桥台基础的上表面位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所述锚碇连接于所述桥台基础上,与所述桥台基础一体浇筑成型。桥台是桥梁两端的支柱,用于将梁以上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由于前期作业需要通过扣索对主拱进行吊装,当主拱合拢后,就可以拆除所述扣索,本申请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利用桥台结构作为临时锚碇,能够具有较好的锚固力和较强的抗拔力,拆除所述扣索后还能够作为桥台继续使用,从而减少混凝土浇筑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优选的,所述锚碇包含两个锚碇单元,两个所述锚碇单元分别设于所述桥台基础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锚碇单元之间连接有背墙,两个所述锚碇单元与所述背墙为一体浇筑成型。两个所述锚碇单元通过所述背墙连接形成整体,使两个所述锚碇单元共同受力。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墙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锚碇单元的同侧端面。使所述背墙与两个所述锚碇单元呈凹字形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墙的内侧连接有至少一个加劲肋板。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背墙的内侧连接有三个所述加劲肋板。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劲肋板的高度与所述背墙的高度相同。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锚碇单元之间设有回填土。即每个所述锚碇单元与相邻的所述加劲肋板之间设有所述回填土,相邻两个所述加劲肋板之间设有所述回填土。不仅节省所述回填土的处理成本,所述回填土的重力还能够用于提高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的锚固力。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锚碇上设有若干个孔道,所有所述孔道用于连接扣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锚碇通过预应力岩锚连接于地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利用桥台结构作为临时锚碇,具有较好的锚固力和较强的抗拔力,拆除扣索后还能够作为桥台继续使用,减少混凝土浇筑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5为图4的扣索张拉透视图。图中标记:1-桥台基础,2-锚碇单元,3-背墙,4-加劲肋板,5-扣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包含桥台基础和锚碇,所述锚碇设于所述桥台基础1上,所述桥台基础和所述锚碇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台基础1设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施工时,在地面上开挖基坑,开挖的回填土放置一边备用,然后在基坑中绑扎好钢筋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桥台基础1,所述桥台基础1的上表面设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所述锚碇连接于所述桥台基础1上,与所述桥台基础1一体浇筑成型。桥台是桥梁两端的支柱,用于将梁以上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由于前期作业需要通过扣索对主拱进行吊装,当主拱合拢后,就可以拆除所述扣索,本申请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利用桥台结构作为临时锚碇,能够具有较好的锚固力和较强的抗拔力,拆除所述扣索后还能够作为桥台继续使用,从而减少混凝土浇筑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如图1所示,所述锚碇包含两个锚碇单元2,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分别设于所述桥台基础1的两个端部,每个所述锚碇单元2均用于张拉扣索,每个所述锚碇单元2均通过预应力岩锚连接于地基,用于提高锚固力。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之间连接有背墙3,所述背墙3与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背墙3能够增强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的整体性,使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共同受力。如图2所示,所述背墙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的同侧端部,使所述背墙3与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呈凹字形结构。所述背墙3的内侧连接有至少一个加劲肋板4,所有所述加劲肋板4用于提高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仅示例所述背墙3的内侧连接有三个所述加劲肋板4,所有所述加劲肋板4的高度与所述背墙3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之间设有所述回填土,即每个所述锚碇单元2与相邻的所述加劲肋板4之间设有所述回填土,相邻两个所述加劲肋板4之间设有所述回填土。不仅节省所述回填土的处理成本,所述回填土的重力还能够用于提高所述的临时性锚碇结构的锚固力。如图4和5所示,每个所述锚碇单元2上设有若干个孔道,所有所述孔道用于连接扣索5。以上所述仅为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桥台基础(1)和锚碇,所述锚碇设于所述桥台基础(1)上,所述桥台基础(1)和所述锚碇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台基础(1)设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桥台基础(1)和锚碇,所述锚碇设于所述桥台基础(1)上,所述桥台基础(1)和所述锚碇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台基础(1)设于开挖前的地面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碇包含两个锚碇单元(2),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分别设于所述桥台基础(1)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之间连接有背墙(3),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与所述背墙(3)为一体浇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墙(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锚碇单元(2)的同侧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时性锚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墙(3)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廷敏赵艺程范碧琨汪洋李成君梁健田波李胜范翊邹圻何易修包安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