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8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包含钢箱和桁架,所述钢箱底面连接立柱,所述立柱包含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桁架分别连接于所述钢箱和立柱,所述桁架包含下弦杆和斜腹杆,所述下弦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所述斜腹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钢箱之间以及所述下弦杆和钢箱之间,所述桁架为钢管构件;所述钢箱内具有若干个隔仓,位于所述立柱与钢箱的节点处以及所述桁架与钢箱的节点处的所有所述隔仓内均填充有混凝土。有效降低自重,降低安装难度,无需单独设置模板,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显著提升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
技术介绍
双柱式桥墩或双柱式立柱是国内外常用的下部结构,在简支结构主梁体系中应用十分广泛,主梁的支撑主要依靠柱式桥墩或立柱上的盖梁,钢筋混凝土盖梁是最为普遍的盖梁形式。虽然工程中应用较多,但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盖梁自重较大,施工时需架设临时支架、搭设模板、张拉预应力等,繁琐的施工工艺使得其存在施工周期长、难度大、支架费用高、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以及混凝土养护难等缺陷,特别是盖梁上钢筋、预应力筋、箍筋纵横交错,而混凝土开裂的问题仍然不可避免,加之预应力张拉后混凝土的徐变增大,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一种质量轻、架设方便、无模板、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风险低、建设成本低的新型盖梁形式对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十分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盖梁自重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结构安全性风险大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包含钢箱和桁架,所述钢箱底面连接立柱,所述立柱包含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桁架分别连接于所述钢箱和立柱,所述桁架包含下弦杆和斜腹杆,所述下弦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所述斜腹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钢箱之间以及所述下弦杆和钢箱之间,所述桁架为钢管构件;所述钢箱内具有若干个隔仓,位于所述立柱与钢箱的节点处以及所述桁架与钢箱的节点处的所有所述隔仓内均填充有混凝土。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采用钢箱和桁架组合形成盖梁,相较于实心的钢筋混凝土盖梁有效降低自重,降低安装难度,混凝土浇筑部分仅位于部分隔仓和钢管中,无需单独架设模板,有效节省成本,缩短工期,并且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与钢管桁架结构形式匹配,便于在工厂预制,并且有利于降低自振频率,提高盖梁连接处的结构延性,进而提升结构抗震性能,在钢箱的连接节点处的隔仓中浇筑混凝土,有利于降低疲劳应力幅,采用本结构有效降低自重,降低安装难度,装配化程度高,现在焊接工作量小,浇筑部位少,无需模板,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显著提升抗震性能,为高烈度地区的桥梁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性能可靠的盖梁选型。优选的,所述左立柱包含位于外侧的第一左立柱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左立柱,所述右立柱包含位于外侧的第一右立柱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右立柱,所述下弦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桁架还包含延长杆,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二左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延长杆,所述第一右立柱和第二右立柱之间也连接有所述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均与所述下弦杆对齐,且所述延长杆的直径均与所述下弦杆的直径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延长杆下方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腹管,所有所述第一腹管均为钢管构件,所有所述第一腹管的截面尺寸均相同且小于所述下弦杆的截面尺寸。进一步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左立柱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左立柱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右立柱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右立柱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所有所述第二腹管均为钢管构件,所有所述第二腹管的截面尺寸均相同且小于所述下弦杆的截面尺寸。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端伸入对应的所述隔仓中。优选的,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钢箱的一端端部连接有加劲板一,所述斜腹杆连接所述钢箱的一端端部连接有加劲板一。优选的,两个所述下弦杆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所有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均相同且小于所述下弦杆的直径。优选的,设有所述混凝土的所述隔仓中设有加劲板二,所述加劲板二上具有通孔。优选的,所述钢箱包含对称的左钢箱段和右钢箱段,所述左钢箱段和右钢箱段焊接连接;所述桁架包含对称的左桁架段和右桁架段,所述左桁架段和右桁架段焊接连接;所述立柱包含上立柱段和下立柱段,所述上立柱段和下立柱段焊接连接,所述上立柱段和下立柱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桁架的下方。即所述钢箱、桁架和立柱均是采用拼接结构,便于加工和运输,在现场进行焊接连接成整体。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有效降低自重,降低安装难度,装配化程度高,现在焊接工作量小,浇筑部位少,无需模板,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显著提升抗震性能,为高烈度地区的桥梁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性能可靠的盖梁选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左视图;图3为钢箱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标记:1-钢箱,11-混凝土,211-第一左立柱,212-第二左立柱,221-第一右立柱,222-第二右立柱,3-下弦杆,31-连接管,4-斜腹杆,5-延长杆,61-第一腹管,62-第二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包含钢箱1和桁架,所述钢箱1底面连接立柱,所述桁架分别连接于所述钢箱1和立柱。所述立柱包含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左立柱包含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一左立柱211和位于内侧的两个第二左立柱212,所述右立柱包含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一右立柱221和位于内侧的两个第二右立柱222。所述桁架包含下弦杆3、斜腹杆4和延长杆5,所述下弦杆3、斜腹杆4和延长杆5均为圆形钢管构件,所述下弦杆3连接于同侧相邻的所述第二左立柱212和第二右立柱222之间,优选的,两个所述下弦杆3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31,所有所述连接管31的直径均相同且小于所述下弦杆3的直径,所述第一左立柱211和第二左立柱212之间与所述下弦杆3齐平的位置上连接有所述延长杆5,所述第一右立柱221和第二右立柱222之间与所述下弦杆3齐平的位置也连接有所述延长杆5,且所述延长杆5的直径均与所述下弦杆3的直径相同,所述延长杆5与对应的下弦杆3共轴,每个所述延长杆5下方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腹管61,即所述第一腹管61连接于所述第一左立柱211和第二左立柱21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右立柱221和第二右立柱222之间,所有所述第一腹管61均为圆形钢管构件,所有所述第一腹管61的直径均相同且小于所述下弦杆3的直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左立柱211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62,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左立柱212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6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右立柱221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腹管62,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右立柱222之间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其特征在于,包含钢箱(1)和桁架,所述钢箱(1)底面连接立柱,所述立柱包含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桁架分别连接于所述钢箱(1)和立柱,所述桁架包含下弦杆(3)和斜腹杆(4),所述下弦杆(3)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所述斜腹杆(4)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钢箱(1)之间以及所述下弦杆(3)和钢箱(1)之间,所述桁架为钢管构件;所述钢箱(1)内具有若干个隔仓,位于所述立柱与钢箱(1)的节点处以及所述桁架与钢箱(1)的节点处的所有所述隔仓内均填充有混凝土(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其特征在于,包含钢箱(1)和桁架,所述钢箱(1)底面连接立柱,所述立柱包含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桁架分别连接于所述钢箱(1)和立柱,所述桁架包含下弦杆(3)和斜腹杆(4),所述下弦杆(3)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所述斜腹杆(4)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钢箱(1)之间以及所述下弦杆(3)和钢箱(1)之间,所述桁架为钢管构件;所述钢箱(1)内具有若干个隔仓,位于所述立柱与钢箱(1)的节点处以及所述桁架与钢箱(1)的节点处的所有所述隔仓内均填充有混凝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包含位于外侧的第一左立柱(211)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左立柱(212),所述右立柱包含位于外侧的第一右立柱(221)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右立柱(222),所述下弦杆(3)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左立柱(212)和第二右立柱(2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还包含延长杆(5),所述第一左立柱(211)和第二左立柱(212)之间连接有所述延长杆(5),所述第一右立柱(221)和第二右立柱(222)之间也连接有所述延长杆(5),所述延长杆(5)均与所述下弦杆(3)对齐,且所述延长杆(5)的直径均与所述下弦杆(3)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延长杆(5)下方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腹管(61),所有所述第一腹管(61)均为钢管构件,所有所述第一腹管(61)的截面尺寸均相同且小于所述下弦杆(3)的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廷敏李成君康玲倪春梅孙才志李胜李畅赵艺程梁健田波范碧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