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331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体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包括漂浮块和连接块,所述漂浮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所述漂浮块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口。该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当连接块内部需要进行更换零件或者修理而需要进行漂浮块与连接块的分离操作时,使用者将拉环向远离漂浮块外壁的一侧拉动,使拉环带动连接绳使滑块上移,滑块在上移的同时使活动卡块收缩至插接块的内部,再用手将连接块向上移动,使连接块和漂浮块能够快速分离,便于进行连接块内部电路元件的清理或者修理操作,使污染湖泊的水体不仅能够还原快速而且能够保证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体修复
,具体为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
技术介绍
酚类化合物属于毒性很强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与石化、印染、农药等行业,由于工业污水中酚类物质的存在,使地表水极易受到污染。可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两大类:沸点在230℃以下的酚为挥发酚,除对硝基酚外的一元酚均属于挥发酚;沸点在230℃以上的酚为不挥发酚。大多数硝基酚有致突变的作用;酚的甲基衍生物不仅致畸,而且致癌。它们的毒性随着芳环上取代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酚类化合物为恶臭物质,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与细胞原生质中的蛋白结合,使细胞失去活性,严重的会引起脊髓刺激,导致全身中毒。用高浓度含酚废水灌溉农田时,会使农作物枯死、减产。现有的污染湖泊内部含有一定浓度的氯酚类污染物,而现有的矿化还原技术对该类污染物的还原程度不高,而且造价成本较高,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才能对湖泊进行完全的还原修复,实用性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景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包括漂浮块(1)和连接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2),所述漂浮块(1)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口(3),所述漂浮块(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4),所述漂浮块(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绳(6),所述连接绳(6)远离通槽(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拉环(7),所述连接块(8)的顶部开设有顶槽(9),所述顶槽(9)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顶槽(9)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13),所述电机(10)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微矿化还原(MRT)技术修复污染湖泊水体的漂浮装置,包括漂浮块(1)和连接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2),所述漂浮块(1)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口(3),所述漂浮块(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4),所述漂浮块(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绳(6),所述连接绳(6)远离通槽(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拉环(7),所述连接块(8)的顶部开设有顶槽(9),所述顶槽(9)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顶槽(9)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13),所述电机(10)的一侧通过电机转轴活动连接有位于弧形槽(13)上方的磨盘(12),所述固定块(11)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弧形槽(13)下方的开孔(14),所述固定块(11)的顶部且位于弧形槽(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块(15)和第二挡块(16),所述漂浮块(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一开槽(17),所述连接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开槽(17)内部的插接块(18),所述第一开槽(1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开槽(20),所述插接块(1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位于第二开槽(20)内部的活动卡块(19),所述第二开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祥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江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