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29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包括推力底壳、闸瓦本体和缓冲簧;闸瓦本体安装在推力底壳的前端,缓冲簧安装推力底壳和闸瓦本体之间;推力底壳包括下封板、外壳体和固定耳板,下封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体的下端,固定耳板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面上;闸瓦本体的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止动凸台。上述绞车制动闸瓦将闸瓦本体设计成浮动式,使制动器动作时,由于缓冲簧的存在,闸瓦本体在开始接触制动板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压紧制动板,防止过大冲击力出现,消除绞车制动过程中的卡顿现象。锥状塞和碳柱孔的配合使用,可以方便的将闸瓦本体与碳柱分开,解决闸瓦报废时不容易分离闸瓦和碳柱的问题,提高闸瓦的报废后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车制动闸瓦
本技术涉及矿井提升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绞车制动闸瓦。
技术介绍
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的咽喉,制动装置作为提升机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安全保障系统,其主要实现形式为盘形制动器。制动多是靠摩擦付的摩擦来实现的,是一个动能转变热能的过程,用作摩擦付的摩阻材料,首先是制动器安全可靠的保证。闸瓦是矿井提升机制动器的主要零件,矿井提升机制动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启动、停止,实际运行过程由于工况原因容易造成制动器的闸瓦间隙变动大、制动无缓冲、冲击力大等问题。同时,报废后的闸瓦不容易将碳柱分离出来,给废弃物的后续处理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将闸瓦本体设计成浮动式,使制动器动作时,闸瓦本体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压紧制动板,防止过大冲击力出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包括推力底壳、闸瓦本体和缓冲簧;所述闸瓦本体安装在推力底壳的前端,缓冲簧安装推力底壳和闸瓦本体之间;所述推力底壳包括下封板、外壳体和固定耳板,下封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体的下端,固定耳板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闸瓦本体的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止动凸台。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壳体下端设有下封板拆装通槽和下封板固定孔,所述下封板定位孔位于下封板拆装通槽的上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闸瓦本体上开有碳柱孔,该碳柱孔的底部设有锥状塞;所述碳柱孔为锥形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锥状塞和碳柱孔的尺寸匹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壳体的上部设有止动内环板,该制动内环板的内径小于止动凸台的外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将闸瓦本体设计成浮动式,使制动器动作时,由于缓冲簧的存在,闸瓦本体在开始接触制动板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压紧制动板,防止过大冲击力出现,消除绞车制动过程中的卡顿现象。锥状塞和碳柱孔的配合使用,可以方便的将闸瓦本体与碳柱分开,解决闸瓦报废时不容易分离闸瓦和碳柱的问题,提高闸瓦的报废后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绞车制动闸瓦斜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绞车制动闸瓦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绞车制动闸瓦的闸瓦本体局部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绞车制动闸瓦外壳体斜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绞车制动闸瓦的下封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闸瓦本体;3、碳柱;4、固定耳板;5、下封板;6、缓冲簧;7、锥状塞;8、下封板拆装通槽;9、下封板固定孔;10、下封板体;11、下封板体固定块;12、止动凸台;13、止动内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包括推力底壳、闸瓦本体2和缓冲簧6;缓冲簧6为若干圆柱弹簧或采用板簧的叠加组成,为闸瓦本体2提供缓冲力。当制动器动作时,推力底壳推动闸瓦本体2向前运动以压紧制动板,此时闸瓦本体2会逐渐对缓冲簧6进行压缩;当缓冲簧6被压缩至最小时,缓冲过程结束,闸瓦本体2的前端紧压在制动板上。推力底壳包括下封板5、外壳体1和固定耳板4,下封板5作为缓冲簧6的承载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体1上。下封板5的一端上设有下封板体固定块11,下封板体固定块11可以方便的插入下封板固定孔9中;下封板体固定块11的外侧裸露在外壳体1外侧,方便下封板5的拆装。下封板5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体1的下端,固定耳板4安装在外壳体1的外侧面上。固定耳板4上设有安装通孔,方便与制动器的连接。闸瓦本体2安装在推力底壳的前端,缓冲簧6安装推力底壳和闸瓦本体2之间。缓冲簧6的上端直接压紧在闸瓦本体2的下端面上。闸瓦本体2的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止动凸台12。止动凸台12贴合在外壳体1的内侧面上,防止闸瓦本体2脱出。外壳体1下端设有下封板拆装通槽8和下封板固定孔9,下封板定位孔9位于下封板拆装通槽8的上方。闸瓦本体2上开有碳柱孔,该碳柱孔的底部设有锥状塞7;碳柱孔为锥形孔。锥状塞7和碳柱孔的尺寸匹配。碳柱3安装在碳柱孔内,碳柱3压在锥状塞7的上端。锥状塞7不能向碳柱孔的小端运动,只能向碳柱孔的上端运动,当需要将碳柱3从碳柱孔内取出时,直接从碳柱孔的小端将锥状塞7敲出即可。外壳体1的上部设有止动内环板13,止动内环板13与止动凸台12匹配;该制动内环板13的内径小于止动凸台12的外径。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力底壳、闸瓦本体和缓冲簧;所述闸瓦本体安装在推力底壳的前端,缓冲簧安装推力底壳和闸瓦本体之间;所述推力底壳包括下封板、外壳体和固定耳板,下封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体的下端,固定耳板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闸瓦本体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止动凸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车制动闸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力底壳、闸瓦本体和缓冲簧;所述闸瓦本体安装在推力底壳的前端,缓冲簧安装推力底壳和闸瓦本体之间;所述推力底壳包括下封板、外壳体和固定耳板,下封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体的下端,固定耳板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闸瓦本体的下部外侧面上设有止动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制动闸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下端设有下封板拆装通槽和下封板固定孔,所述下封板定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路阳春席波董献勇张宝龙薛新平李向阳李世通杨如坤周鹏飞黄雪岭王雷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美卓矿山安全设备徐州有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