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20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26
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一排推杆气缸安装于升降架上,一排推杆气缸的气缸杆连接前侧的横向一排推拉杆,一排推拉杆上安装二排拉杆气缸,二排拉杆气缸Ⅰ‑1的气缸杆前端连接二排推拉杆,二排推拉杆上安装菌筐拉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菌筐卸架机,可以实现灭菌车上双排菌筐的自动卸架,该过程中无需人工搬运菌筐,从而避免了因人工多次搬运造成微孔引起的污染问题;并且保证了卸筐的平稳性、协调性和卸筐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包接种后进入养菌室养菌,在养菌室养菌之后,需要将菌筐从养菌车上卸下,传送到食用菌养育室,传统的卸架方式通常采用人工卸架,多次搬运和倒包,生产效率低,并且在搬运过程中菌筐倾斜度大,造成料包挤压,极易造成微孔而引起污染;由于上述问题,逐步出现了卸架设备,但现有的菌筐传送设备的菌筐传送速度和卸架机速度不能实现合理的配合,精准性和协调性差,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菌筐卸车设备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一排推杆气缸28安装于升降架19上,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连接前侧的横向一排推拉杆20,一排推拉杆20上安装二排拉杆气缸Ⅰ-1,二排拉杆气缸Ⅰ-1的气缸杆前端连接二排推拉杆Ⅰ-3,二排推拉杆Ⅰ-3上安装菌筐拉手Ⅰ-51。所述升降架19上横向前后平行安装气缸挡板50和推杆挡板29,一排推杆气缸28安装于气缸挡板50中部后侧,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贯穿气缸挡板50安装,一排推杆气缸28贯穿后侧的推杆挡板29安装;推杆挡板29上位于一排推杆气缸28两侧对称安装两个推杆导杆27,推杆导杆27通过导杆轴套44滑动安装于推杆挡板29上,推杆导杆27贯穿推杆挡板29和气缸挡板50安装,推杆导杆27前端和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连接一排推拉杆20;一排推拉杆20上对称安装两个二排拉杆气缸Ⅰ-1,二排拉杆气缸Ⅰ-1的气缸杆前端连接二排推拉杆Ⅰ-3。所述二排推拉杆Ⅰ-3上纵向设有气缸通孔Ⅰ-59,拉手气缸Ⅰ-56安装于气缸通孔Ⅰ-59内,拉手气缸Ⅰ-56通过气缸螺帽Ⅰ-60固定于二排推拉杆Ⅰ-3上,拉手气缸Ⅰ-56的气缸塞杆Ⅰ-62下端贯穿二排推拉杆Ⅰ-3下侧的塞杆通孔Ⅰ-61位于二排推拉杆Ⅰ-3下部,菌筐拉手Ⅰ-51通过拉手螺帽Ⅰ-54横向固定于气缸塞杆Ⅰ-62上端,菌筐拉手Ⅰ-51为前端向下90°弯折结构。本技术的菌筐卸架机,可以实现灭菌车上双排菌筐的自动卸架,该过程中无需人工搬运菌筐,从而避免了因人工多次搬运造成微孔引起的污染问题;并且保证了卸筐的平稳性、协调性和卸筐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俯视结构图。图2是升降架结构图。图3是菌筐拉手部分侧视结构图。图4是菌筐拉手部分主视结构图。图5是菌筐拉手部分俯视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推拉杆收回状态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一排推拉杆到位状态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二排推拉杆到位状态结构图。图中:19、升降架,20、一排推拉杆,27、推杆导杆,28、一排推杆气缸,29、推杆挡板,44、导杆轴套,45、前侧升降架,50、气缸挡板,53、导杆轴套固定孔,55、一排推杆气缸固定孔,Ⅰ-1、二排拉杆气缸,Ⅰ-3、二排推拉杆,Ⅰ-51、菌筐拉手,Ⅰ-52、拉筐感应装置,Ⅰ-54、拉手螺帽,Ⅰ-55、气缸固定孔,Ⅰ-56、拉手气缸,Ⅰ-59、气缸通孔,Ⅰ-60、气缸螺帽,Ⅰ-61、塞杆通孔,Ⅰ-62、气缸塞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卸车机的升降架19上横向前后平行安装气缸挡板50和推杆挡板29,一排推杆气缸28通过气缸挡板50上的一排推杆气缸固定孔55安装于气缸挡板50中部,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贯穿气缸挡板50安装,一排推杆气缸28贯穿后侧的推杆挡板29安装;推杆挡板29上位于一排推杆气缸28两侧对称安装两个拉杆导杆27,推杆挡板29上设有导杆轴套固定孔53,推杆导杆27通过导杆轴套44滑动安装于推杆挡板29上,推杆导杆27贯穿拉杆挡板29和气缸挡板50安装,推杆导杆27前端和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连接一排推拉杆20。一排推拉杆20上对称安装两个二排拉杆气缸Ⅰ-1,二排拉杆气缸Ⅰ-1的气缸杆前端连接二排推拉杆Ⅰ-3,通过一排推杆气缸28向前水平推动一排推拉杆20,实现养菌车42上第一排菌筐的卸车,第一排菌筐57卸车后,通过二排拉杆气缸Ⅰ-1实现菌筐拉手Ⅰ-51进一步向前伸出,实现第二排菌筐57的卸架。如图3-5所示的菌筐拉手Ⅰ-51结构,二排推拉杆Ⅰ-3上纵向设有气缸通孔Ⅰ-59,拉手气缸Ⅰ-56安装于气缸通孔Ⅰ-59内,拉手气缸Ⅰ-56通过气缸螺帽Ⅰ-60固定于二排推拉杆Ⅰ-3上,拉手气缸Ⅰ-56的气缸塞杆Ⅰ-62下端贯穿二排推拉杆Ⅰ-3下侧的塞杆通孔Ⅰ-61位于二排推拉杆Ⅰ-3下部,菌筐拉手Ⅰ-51通过拉手螺帽Ⅰ-54横向固定于气缸塞杆Ⅰ-62上端,菌筐拉手Ⅰ-51为前端向下90°弯折结构。通过拉手气缸Ⅰ-56控制菌筐拉手Ⅰ-51落下卡住菌筐57的边缘,然后通过二排推拉杆Ⅰ-3往回拉菌筐,将菌筐57拉到辊道机21上进行传送。如图6-8所示,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卸菌筐过程如下:1、架车(灭菌车)到位并固定后,菌筐拉手升起;2、菌筐拉杆到位,菌筐到位感应后,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菌筐拉手通过拉手气缸作用落下;3、在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一排推杆气缸作用菌筐拉杆拉回,第一排菌筐拉出;4、在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一排推杆气缸作用,第一排菌筐拉到位(在辊道机上);5、在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辊道机将第一排菌筐传出,菌筐拉手升起;6、在控制系统作用下辊道机停止传送,二排推拉杆到位,菌筐拉手落下;7、在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二排拉杆气缸作用,第二排菌筐拉杆拉回,将第二排菌筐拉出;8、在控制系统控制下,第二排菌筐拉到位,菌筐拉手升起,菌筐传出,一个层卸筐循环完成。本技术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其特征在于:一排推杆气缸(28)安装于升降架(19)上,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连接前侧的横向一排推拉杆(20),一排推拉杆(20)上安装二排拉杆气缸(Ⅰ-1),二排拉杆气缸(Ⅰ-1)的气缸杆前端连接二排推拉杆(Ⅰ-3),二排推拉杆(Ⅰ-3)上安装菌筐拉手(Ⅰ-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其特征在于:一排推杆气缸(28)安装于升降架(19)上,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连接前侧的横向一排推拉杆(20),一排推拉杆(20)上安装二排拉杆气缸(Ⅰ-1),二排拉杆气缸(Ⅰ-1)的气缸杆前端连接二排推拉杆(Ⅰ-3),二排推拉杆(Ⅰ-3)上安装菌筐拉手(Ⅰ-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菌筐卸车机推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19)上横向前后平行安装气缸挡板(50)和推杆挡板(29),一排推杆气缸(28)安装于气缸挡板(50)中部后侧,一排推杆气缸(28)的气缸杆贯穿气缸挡板(50)安装,一排推杆气缸(28)贯穿后侧的推杆挡板(29)安装;推杆挡板(29)上位于一排推杆气缸(28)两侧对称安装两个推杆导杆(27),推杆导杆(27)通过导杆轴套(44)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连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