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166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包括进料传送线以及设置于进料传送线上的煅烧炉,还包括与进料传送线平行设置有的卸料传送线,进料传送线的输出端与卸料传送线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转运传送线;转运传送线包括转运架以及转向气缸,转运架远离进料传送线的一端设置有挡板,转向气缸的活塞端固定有推板,推板沿转运架长度方向滑动。模具组通过煅烧炉后,接线端子完成加工,而后模具组移动至转运传送线上,当模具组抵接于挡板后,转向气缸的活塞端伸出,推板推动模具组向卸料传送线移动,实现模具组的换向传输,并且在卸料传送线的两侧均可安排工人,克服厂房长度面积不足的问题,实现提升接线端子的卸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中常用于电路的连接。现有中国专利号CN101634285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的结构,包括盖体以及接线柱,在盖体上周向等间隔开设有三个插孔,插孔中均穿设有接线柱,并在插孔中有包裹于接线柱外的陶瓷绝缘子;上述中的接线端子F3中接线柱与陶瓷绝缘子在盖体上的装配,现有大多采用模具组固定盖体、接线柱以及陶瓷绝缘子,而后通过煅烧使得陶瓷绝缘子完全凝固,结合图1所示,其中模具组包括承载盘F1以及固定盖F2,承载盘F1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嵌设盖体的卡槽,且承载盘F2上且位于卡槽中周向间隔开设有嵌设接线柱下端的下卡孔,固定盖F2上周向间隔开设有嵌设接线柱上端的上卡孔。生产接线端子时,将装有接线端子F3的模具组放入传送线上,传送线带动模具组进入煅烧炉中以及从煅烧炉中离开,最后在通过人工将模具组中的接线端F3子取下。但是传送线的输出端的长度有限,仅能供给少量的工人位置卸料,如果直接在传送线后面直接增加新的传送线,传送线和新传送线需要较长的空间,但是工厂厂房的长度有限,故无法实现提升接线端子的卸料速率,进而造成接线端子的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进料传送线与卸料传送平行设置,通过转运转送线使得模具组从进料传送线移动至卸料传送线上,在克服厂房面积无法放置的问题,实现提升接线端子卸料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包括进料传送线以及设置于进料传送线上的煅烧炉,还包括与进料传送线平行设置有的卸料传送线,所述进料传送线的输出端与卸料传送线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转运传送线;所述转运传送线包括转运架以及转向气缸,所述转运架远离进料传送线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转向气缸的活塞端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沿转运架长度方向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装有接线端子的模具组置放于进料传送线上,模具组通过煅烧炉后,接线端子完成加工,而后模具组移动至转运传送线上,当模具组抵接于挡板后,转向气缸的活塞端伸出,推板推动模具组向卸料传送线移动,实现模具组的换向传输,并且在卸料传送线的两侧均可安排工人,克服厂房长度面积不足的问题,实现提升接线端子的卸料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运架的上端与进料传送线的上端平齐,所述卸料传送线的上端低于转运架的上端,所述卸料传送线包括一对平行的卸料架,所述卸料架上分别设置有传送链条,所述卸料架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转运板,所述转运架上设置有驱动转运板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转运架上开设有嵌设转运板的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组在转运架上移动时,转运板移动至嵌设于通槽中,直至模具组移动至转运板上后,转运板向下滑动,直至模具组下落至卸料架上,传送链条带动模具组继续传输,而后往复上述的动作,实现稳定的将模具组从进料传送线转移至卸料转动线上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推板上的动力齿条以及转动设置于转运架上端的齿轮一,所述动力齿条沿转运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齿轮一与动力齿条啮合,所述转运架的下方设置有与齿轮一同轴固定的齿轮二,所述转运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底板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杆,所述转运板下端延伸有滑动套设于限位杆上的滑动杆,所述底板上转动设置有套设于滑动杆外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滑动杆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杆外同轴设置有与齿轮二啮合的齿轮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板推动模具组向卸料传送线移动的过程中,动力齿条带动齿轮一转动,而后依次带动齿轮二、齿轮三以及转动杆,使得滑动杆向上移动至转运板嵌设于通槽中后,同时模具组被推动至转运板上,而后当推板向进料传送线的一侧退回时,转运板带动模具组下落至卸料传送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传送线上设置有盖体卸料机构,所述盖体卸料机构包括机架一、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一中的用于支撑定位模具组的支撑板以及拔盖板,所述拔盖板位于支撑板上方,所述拔盖板的下端且沿垂直于卸料传送线的送料方向间隔设置有纵隔条,所纵隔条之间形成卡接固定盖的条形槽,且所述纵隔条下端固定有用于抵接固定盖下端的横隔条,所述机架一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拔盖板滑动的第一驱动件;其中机架一中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有的滑道,在所述滑道中包括载料区以及翻转区,所述翻转区位于载料区的上方,所述翻转区中设置有用于锁定拔盖板的翻转架,所述翻转架的铰接轴线垂直于卸料传送线的送料方向,且所述翻转架绕其轴线转动至拔盖板脱离翻转区,所述卸料传送线的上方且位于翻转架转动脱离机架一的一侧设置有卸料滑道一,所述卸料滑道一用于引导条形槽中滑落的固定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组滑动至支撑板与拔盖板之间时,固定盖嵌设于条形槽中,横隔条抵接于固定盖的下端,启动拔盖气缸的活塞端收缩,拔盖板远离支撑板,进而实现固定盖与端子之间的分离,同时拔盖板带动固定盖移动至翻转架中,翻转架带动拔盖板转动,使得条形槽中的固定盖均滑落于卸料滑道一中,进而固定盖的快速卸料,进而提升接线端子的卸料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传送线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模具组的升降板,且所述卸料传送线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阻挡模具组通过升降板的定位板,所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至与支撑板平齐,所述机架一上设置有推动升降板上模具组向支撑板移动的推料组件,所述升降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其升降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阻挡卸料传送线上模具组的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组抵接定位板后,启动升降气缸的活塞端伸出,升降板支撑模具组上升,直至位于承重板上方且使得模具组与盖体卸料机构的进料端对齐,并通过推料组件使得模具组逐个进入盖体卸料机构中,保证卸料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件为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拔盖气缸,所述拔盖板固定于拔盖气缸的活塞端,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推动支撑板上升至翻转架中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翻转架中且位于其铰接轴线两端的铰接有夹杆,所述夹杆的铰接轴线平行于卸料传送线的送料方向,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驱动夹杆相对转动至挤压支撑板和承载盘的第三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组滑动至支撑板与拔盖板之间时,固定盖嵌设于条形槽中,横隔条抵接于固定盖的下端,启动拔盖气缸的活塞端收缩,拔盖板远离支撑板,进而实现固定盖与端子之间的分离;并且当支撑板与拔盖板移动至翻转架中时,夹杆相对转动至夹紧支撑板和支撑板上的承载盘,进而保证翻转架稳定带动支撑板以及模具组的转动,实现固定盖的稳定卸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固定于翻转架上的松夹气缸,所述松夹气缸的活塞端沿竖直方向伸缩,且所述松夹气缸的活塞端与夹杆之间分别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松夹气缸的活塞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夹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包括进料传送线(A1)以及设置于进料传送线(A1)上的煅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进料传送线(A1)平行设置有的卸料传送线(A6),所述进料传送线(A1)的输出端与卸料传送线(A6)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转运传送线(A2);/n所述转运传送线(A2)包括转运架(A3)以及转向气缸(A4),所述转运架(A3)远离进料传送线(A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A31),所述转向气缸(A4)的活塞端固定有推板(A41),所述推板(A41)沿转运架(A3)长度方向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包括进料传送线(A1)以及设置于进料传送线(A1)上的煅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进料传送线(A1)平行设置有的卸料传送线(A6),所述进料传送线(A1)的输出端与卸料传送线(A6)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转运传送线(A2);
所述转运传送线(A2)包括转运架(A3)以及转向气缸(A4),所述转运架(A3)远离进料传送线(A1)的一端设置有挡板(A31),所述转向气缸(A4)的活塞端固定有推板(A41),所述推板(A41)沿转运架(A3)长度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架(A3)的上端与进料传送线(A1)的上端平齐,所述卸料传送线(A6)的上端低于转运架(A3)的上端,所述卸料传送线(A6)包括一对平行的卸料架(A61),所述卸料架(A61)上分别设置有传送链条,所述卸料架(A61)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转运板(A54),所述转运架(A3)上设置有驱动转运板(A54)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转运架(A3)上开设有嵌设转运板(A54)的通槽(A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推板(A41)上的动力齿条(A42)以及转动设置于转运架(A3)上端的齿轮一(A33),所述动力齿条(A42)沿转运架(A3)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齿轮一(A33)与动力齿条(A42)啮合,所述转运架(A3)的下方设置有与齿轮一(A33)同轴固定的齿轮二(A34),所述转运板(A54)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架(A5),所述升降架(A5)包括底板(A51)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杆(A52),所述转运板(A54)下端延伸有滑动套设于限位杆(A52)上的滑动杆(A53),所述底板(A51)上转动设置有套设于滑动杆(A53)外的转动杆(A55),所述转动杆(A55)与滑动杆(A53)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杆(A55)外同轴设置有与齿轮二(A34)啮合的齿轮三(A5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传送线(A6)上设置有盖体卸料机构(B1),所述盖体卸料机构(B1)包括机架一(B3)、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一(B3)中的用于支撑定位模具组的支撑板(B4)以及拔盖板(B5),所述拔盖板(B5)位于支撑板(B4)上方,所述拔盖板(B5)的下端且沿垂直于卸料传送线(A6)的送料方向间隔设置有纵隔条(B51),所纵隔条(B51)之间形成卡接固定盖(F2)的条形槽,且所述纵隔条(B51)下端固定有用于抵接固定盖(F2)下端的横隔条(B52),所述机架一(B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拔盖板(B5)滑动的第一驱动件;
其中机架一(B3)中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有的滑道,在所述滑道中包括载料区以及翻转区,所述翻转区位于载料区的上方,所述翻转区中设置有用于锁定拔盖板(B5)的翻转架(B7),所述翻转架(B7)的铰接轴线垂直于卸料传送线(A6)的送料方向,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四兵陈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