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83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及子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通过固定螺丝固定,所述上模具从左至右设置有冷却液入口、第四注塑口,第三注塑口,第二注塑口,第一注塑口;所述上模具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模具由下模具底座及设置于下模具底座上方的冷却腔组成;该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可以达到同一模具制作不同款式花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花盆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实际生活中,花盆不仅作为容器用于种植植物,也作为装饰物用于点缀,现阶段对花盆的形状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模具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频繁跟换模具又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以达到同一模具制作不同款式花盆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及子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通过固定螺丝固定。所述上模具从左至右设置有冷却液入口、第四注塑口,第三注塑口,第二注塑口,第一注塑口。所述上模具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模具由下模具底座及设置于下模具底座上方的冷却腔组成。所述子模具安装于下模具内,所述子模具包括第一成型零件,第二成型零件,第三成型零件,第四成型零件。所述第一成型零件,第二成型零件,第三成型零件,第四成型零件上部设置有与上模具凹槽配套的凸起。所述第一成型零件与第二成型零件形成的空腔为第一成型腔,所述第二成型零件与第三成型零件形成的空腔为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三成型零件与第四成型零件形成的空腔为第三成型腔,所述第四成型零件与冷却腔形成的空腔为第四成型腔。所述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成型腔配套使用,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成型腔配套使用,第三注塑口与第三成型腔配套使用,所述第四注塑口与第四成型腔配套使用,所述冷却液入口与冷却腔配套使用。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所述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通过不同成型零件与主模具的拼接形成不同成型腔,通过对应注塑口,可同时制作普通种植用花盆和装饰用无排水孔花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模具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具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子模具示意图;图中:100-上模具,101-第一注塑口,102-第二注塑口,103-第三注塑口,104-第四注塑口,105-冷却液入口,106-凹槽,200-下模具,201-下模具底座,202-冷却腔,300-子模具,301-第一成型零件,302-第二成型零件,303-第三成型零件,304-第四成型零件,305-凸起,401-第一成型腔,402-第二成型腔,403-第三成型腔,404-第四成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100、下模具200及子模具300。所述上模具100与下模具200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如图2-3所示,所述上模具100从左至右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05、第四注塑口104,第三注塑口103,第二注塑口102,第一注塑口101。所述上模具100底部设置有凹槽106。所述下模具200由下模具底座201及设置于下模具底座201上方的冷却腔202组成。如图1、3、4所示,所述子模具300安装于下模具200内,所述子模具300包括第一成型零件301,第二成型零件302,第三成型零件303,第四成型零件304。所述第一成型零件301,第二成型零件302,第三成型零件303,第四成型零件304上部设置有与上模具100凹槽106配套的凸起305。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成型零件301与第二成型零件302形成的空腔为第一成型腔401,所述第二成型零件302与第三成型零件303形成的空腔为第二成型腔402,所述第三成型零件303与第四成型零件304形成的空腔为第三成型腔403,所述第四成型零件304与冷却腔202形成的空腔为第四成型腔404。所述第一注塑口101与第一成型腔401配套使用,第二注塑口102与第二成型腔402配套使用,第三注塑口103与第三成型腔403配套使用,所述第四注塑口104与第四成型腔404配套使用,所述冷却液入口105与冷却腔202配套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现将成型零件安装于上模具100上,成型零件的凸起305与模具底部的凹槽106安配套,可紧密安装,安装完成后将已经与子模具300相连接的上模具100与下模具固定,上模具100与下模具合模后,根据不同花盆的需求,从不同注塑口进行注塑,可制成不同尺寸的花盆,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105进入冷却腔202,在注塑过程中带走模具的热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00)、下模具(200)及子模具(300);所述上模具(100)从左至右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05)、第四注塑口(104),第三注塑口(103),第二注塑口(102),第一注塑口(101);所述下模具(200)由下模具底座(201)及设置于下模具底座(201)上方的冷却腔(202)组成;/n所述子模具(300)安装于下模具(200)内,所述子模具(300)包括第一成型零件(301),第二成型零件(302),第三成型零件(303),第四成型零件(304);所述第一成型零件(301)与第二成型零件(302)形成的空腔为第一成型腔(401),所述第二成型零件(302)与第三成型零件(303)形成的空腔为第二成型腔(402),所述第三成型零件(303)与第四成型零件(304)形成的空腔为第三成型腔(403),所述第四成型零件(304)与冷却腔(202)形成的空腔为第四成型腔(4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二次拼接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00)、下模具(200)及子模具(300);所述上模具(100)从左至右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05)、第四注塑口(104),第三注塑口(103),第二注塑口(102),第一注塑口(101);所述下模具(200)由下模具底座(201)及设置于下模具底座(201)上方的冷却腔(202)组成;
所述子模具(300)安装于下模具(200)内,所述子模具(300)包括第一成型零件(301),第二成型零件(302),第三成型零件(303),第四成型零件(304);所述第一成型零件(301)与第二成型零件(302)形成的空腔为第一成型腔(401),所述第二成型零件(302)与第三成型零件(303)形成的空腔为第二成型腔(402),所述第三成型零件(303)与第四成型零件(304)形成的空腔为第三成型腔(403),所述第四成型零件(304)与冷却腔(202)形成的空腔为第四成型腔(4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中环高科技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