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58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包括顶板、主面板、底板及若干个缓冲柱,所述主面板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沿顶板和底板边缘设置,所述顶板、主面板、底板及缓冲柱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所述顶板和底板对应缓冲柱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顶板边缘朝向中心设置,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弹性元件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固定块靠近顶板中心一侧,所述缓冲柱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具有较好的防撞性能,防止电焊机在受到碰撞时,内部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焊机的防撞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焊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
技术介绍
电焊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焊接加工设备,主要是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电弧来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和被焊材料,从而达到使之结合的目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现场环境比较复杂,电焊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意外碰撞,例如外物的冲撞或不慎倾倒侧翻,造成电焊机内部元件损害,影响电焊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电焊机进行防撞保护。如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903168.3,公开了一种防撞电焊机,包括焊机本体。所述焊机本体的左右两外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安装凹槽,每个安装凹槽内均嵌设有一个防撞柱,所述防撞柱包括沿安装凹槽长度方向设置的转动轴以及套设在转动轴外的缓冲套;所述安装凹槽两端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限位孔,所述转动轴长度略大于安装凹槽长度且其两端部分别对应穿设在两个限位孔内与之转动配合;所述缓冲套的外弧面突出于其所对应安装凹槽的槽口平面。上述结构中,当焊机本体侧壁遭受撞击之后,转动轴在安装凹槽内并自由转动,缓冲套也随之同轴转动并作为主要冲击着力部位,将冲击力通过转动的发生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力。但是由于转动轴两端是直接固定于凹槽内的,当发生冲击时,较大的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于转动轴,导致转动轴损伤无法正常转动,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较好防撞性能的电焊机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具有较好的防撞性能,防止电焊机在受到碰撞时,内部元件损坏。本技术公开的电焊机的防撞外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包括顶板、主面板、底板及若干个缓冲柱,所述主面板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沿顶板和底板边缘设置,所述顶板、主面板、底板及缓冲柱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所述顶板和底板对应缓冲柱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顶板边缘朝向中心设置,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弹性元件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固定块靠近顶板中心一侧,所述缓冲柱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柱表面套设有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橡胶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柱按照相同间隔进行设置,所述缓冲柱之间存在有间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数量为4个,所述支撑柱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四个角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下方设有进风风扇,所述进风风扇与放置腔连通。本技术公开的电焊机的防撞外壳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顶板、主面板、底板及缓冲柱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缓冲柱通过滑动块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滑动连接,因此当电焊机在使用过程中侧面受到碰撞时,外物先与缓冲柱发生冲击接触,缓冲柱在外力的作用下,朝放置腔内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滑动块朝向顶板或底板中心方向移动,从而对滑动槽内的弹性元件进行压缩,利用弹簧元件先对外物的冲击力进行吸收缓冲,起到保护放置腔内部元件的目的。由于缓冲柱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因此外物与缓冲柱表面时,发生滚动接触,是外物与缓冲柱表面滚动摩擦,使得外物的冲击力无法完全作用于缓冲柱表面,导致外物沿缓冲柱进行滑动,减少对缓冲柱的冲击力,从而提高电焊机的防撞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焊机的防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焊机的防撞外壳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包括顶板10、主面板11、底板12及若干个缓冲柱13。主面板11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10和底板12固定连接,缓冲柱13沿顶板10和底板12边缘设置,顶板10、主面板11、底板12及缓冲柱13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顶板10和底板12对应缓冲柱13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121,滑动槽121沿顶板10边缘朝向中心设置,滑动槽121内设有弹性元件122和滑动块123,滑动块123与滑动槽121滑动连接,弹性元件122一端与滑动块123固定连接,弹性元件122设置于固定块靠近顶板10中心一侧,缓冲柱13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当电焊机在使用过程中侧面受到碰撞时,外物先与缓冲柱13发生冲击接触,缓冲柱13在外力的作用下,朝放置腔内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滑动块123朝向顶板10或底板12中心方向移动,从而对滑动槽121内的弹性元件122进行压缩,利用弹簧元件先对外物的冲击力进行吸收缓冲,起到保护放置腔内部元件的目的。由于缓冲柱13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因此外物与缓冲柱13表面时,发生滚动接触,是外物与缓冲柱13表面滚动摩擦,使得外物的冲击力无法完全作用于缓冲柱13表面,导致外物沿缓冲柱13进行滑动,减少对缓冲柱13的冲击力,从而提高电焊机的防撞性能。还可在缓冲柱13表面套设有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橡胶套(未有图示),利用橡胶套可进一步减少外物对缓冲柱13的冲击力,从而提高电焊机整体的防撞性能。并且缓冲柱13按照相同间隔进行设置,缓冲柱13之间存在有间隙,利用缓冲柱13之间的间隙增加电焊机的内部空气流通,从而起到对电焊机进行散热的目的。顶板10和底板12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结构,将四个边角设置成圆角结构,可以较少对电焊机的磕碰,并且可通过在边角处设置缓冲柱13,从而避免发生碰撞使对顶板10和底板12造成损坏。底板12下方设有支撑柱124,支撑柱124数量为4个,支撑柱124分别设置于底板12的四个角落,且底板12下方设有进风风扇125,进风风扇125与放置腔连通。通过支撑柱124使底板12与放置基面存在间隙,通过底板12下方的进风风扇125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放置腔中,空气再从缓冲柱13之间的间隙排出放置腔内,从而实现放置腔内的空气流通,将电焊机在工作时,其内部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空气将热量带走,起到散热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由于顶板、主面板、底板及缓冲柱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缓冲柱通过滑动块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滑动连接,因此当电焊机在使用过程中侧面受到碰撞时,外物先与缓冲柱发生冲击接触,缓冲柱在外力的作用下,朝放置腔内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滑动块朝向顶板或底板中心方向移动,从而对滑动槽内的弹性元件进行压缩,利用弹簧元件先对外物的冲击力进行吸收缓冲,起到保护放置腔内部元件的目的。由于缓冲柱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因此外物与缓冲柱表面时,发生滚动接触,是外物与缓冲柱表面滚动摩擦,使得外物的冲击力无法完全作用于缓冲柱表面,导致外物沿缓冲柱进行滑动,减少对缓冲柱的冲击力,从而提高电焊机的防撞性能。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主面板、底板及若干个缓冲柱,所述主面板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沿顶板和底板边缘设置,所述顶板、主面板、底板及缓冲柱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所述顶板和底板对应缓冲柱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顶板边缘朝向中心设置,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弹性元件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固定块靠近顶板中心一侧,所述缓冲柱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主面板、底板及若干个缓冲柱,所述主面板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沿顶板和底板边缘设置,所述顶板、主面板、底板及缓冲柱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内部元件的放置腔,所述顶板和底板对应缓冲柱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顶板边缘朝向中心设置,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弹性元件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固定块靠近顶板中心一侧,所述缓冲柱两端与固定块可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焊机的防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表面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领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锦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