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15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气垫、至少一个第二充气垫以及牵引机构,每个第一充气垫以及每个第二充气垫均与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包含有为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充气的连通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通过驱动设备将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投放至深井的底部后,可通过充气设备向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填充气体,直至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膨胀开,此时待救援人员即可在第一充气垫上等待将其拉离深井,第二充气垫的设置,可有效避免从井口处掉落异物造成待救援人员的二次受伤,具有救援过程安全性高且救援速快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本技术属于救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坠入深井的案例在国内频繁发生,由于待救援人员的体型、深井口径、地质等条件限制,采用挖掘机、绳索等传统的救援方式往往存在施救时间长导致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对带救援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等情况,从而使得无法及时且有效的完成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具有安全性高、救援速度快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气垫、至少一个第二充气垫以及牵引机构,每个第一充气垫以及每个第二充气垫均与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包含有为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充气的连通管道。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为可充气膨胀的充气软管,所述充气软管即为为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充气的连通管道,在充气软管的上部设置有充气口。优选的,在充气软管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输出端口位于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之间,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材质为软管。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顶杆、底杆以及若干个连接杆,所述顶杆与连接杆、连接杆与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与底杆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均固定连接在底杆上。优选的,为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充气的连通管道包括若干个套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设置在顶杆、连接杆和底杆上,所述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均与底杆上的第一连接管连通,在顶杆上的第一连接管包含有进气口。>优选的,在牵引机构上设置有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道包括若干个套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在顶杆、连接杆和底杆上,在底杆上的第二连接管处设置有输出端口,在顶杆上的第二连接管处包含有进气口。优选的,在牵引机构上设置有照明灯和监控摄像头,所述照明灯和所述监控摄像头均位于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之间。优选的,在牵引机构上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位于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通过将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投放至深井的底部后,可通过充气设备向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填充气体,直至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涨开,此时待救援人员即可在第一充气垫上等待将其拉离深井,第二充气垫的设置,可有效避免从井口处掉落异物造成待救援人员的二次受伤,本技术具有救援过程安全性高且救援速快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充气垫、2第二充气垫、3充气软管、4充气口、5第一输送管道、6输出端口、9顶杆、10底杆、11连接杆、12连接件、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输送管道、15第二连接管、18照明灯、19监控摄像头、20扬声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气垫1、至少一个第二充气垫2以及牵引机构,每个第一充气垫1以及每个第二充气垫2均与牵引机构固定连接,牵引机构包含有为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充气的连通管道。第二充气垫2的设置,可有效避免从井口处掉落异物造成待救援人员的二次受伤。具体的,牵引机构为可充气膨胀的充气软管3,充气软管3即为为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充气的连通管道,在充气软管3的上部设置有充气口4,充气软管3可使得该牵引机构便于收纳使用。具体的,在充气软管3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5,第一输送管道5的输出端口6位于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之间,第一输送管道5的材质为软管,第一输送管道5的设置,便于向深井底部输送氧气或流食等,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具体的,在牵引机构上设置有照明灯18和监控摄像头19,照明灯18和监控摄像头19均位于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之间,照明灯18和监控摄像头19的设置,可便于对待救援人员进行实时监控,观察其状态,方便合理的规划具体的救援方案,且照明灯18还有利于安抚待救援人员的紧张状态,可提高救援效率。具体的,在牵引机构上设置有扬声器20,扬声器20位于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之间,扬声器20可利于施救人员与待救援人员进行沟通,方便对其实施救援。在实施该救援装置中可通过人员或者驱动升降设备实现该装置的提升或下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投放至深井的底部后,可通过充气设备经充气口4向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填充气体,依次会将充气软管3、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涨开,此时待救援人员即可在第一充气垫1上等待将其拉离深井,在此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充气设备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实施例2请参阅图3-4,本实施例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与实施例1中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在牵引机构的结构设置上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牵引机构包括顶杆9、底杆10以及若干个连接杆11,顶杆9与连接杆11、连接杆11与连接杆11以及连接杆11与底杆10均通过连接件12连接,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均固定连接在底杆10上。顶杆9、底杆10和若干个连接杆11的设置,可使得该牵引机构具有灵活组装、方便收纳使用的特点,且可根据井的深度选择合适数量的连接杆11,且可选择法兰当做连接件12,完成对顶杆9与连接杆11、连接杆11与连接杆11以及连接杆11和底杆10的连接。具体的,为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充气的连通管道包括若干个套接的第一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13分别设置在顶杆9、连接杆11和底杆10上,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均与底杆10上的第一连接管13连通,在顶杆9上的第一连接管13包含有进气口,若干个第一连接管13组成的连通管道便于充气机构完成对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的充气。具体的,在牵引机构上设置有第二输送管道14,第二输送管道14包括若干个套接的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分别设置在顶杆9、连接杆11和底杆10上,在底杆10上的第二连接管15处设置有输出端口6,在顶杆9上的第二连接管15处包含有进气口,若干个第二连接管15组成的第二输送管道14便于为待救援人员提供氧气或流食等,提高救援的成功率。设置在顶杆9、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气垫(1)、至少一个第二充气垫(2)以及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充气垫(1)以及每个第二充气垫(2)均与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包含有为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充气的连通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充气垫(1)、至少一个第二充气垫(2)以及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充气垫(1)以及每个第二充气垫(2)均与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包含有为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充气的连通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为可充气膨胀的充气软管(3),所述充气软管(3)即为为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充气的连通管道,在充气软管(3)的上部设置有充气口(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充气软管(3)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5),所述第一输送管道(5)的输出端口(6)位于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之间,所述第一输送管道(5)的材质为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顶杆(9)、底杆(10)以及若干个连接杆(11),所述顶杆(9)与连接杆(11)、连接杆(11)与连接杆(11)以及连接杆(11)与底杆(10)均通过连接件(12)连接,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均固定连接在底杆(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毅敏郭巍胡志博
申请(专利权)人:豫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