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2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援防护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解决了矿山救援时矿山内部的危险状况,使担架不能有效进行使用,同时通过救援人员进行背负转移时,不能有效的保证遇难者的安全以及使背负者不便进行背负行走的问题,其包括两个曲杆,两个所述曲杆一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两个曲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曲杆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宽带背绳,两个宽带背绳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本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在担架不能有效的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单人携带进入矿山内部进行救援使用,同时本装置在使用时能够保持遇难者在转移时的稳定和安全,使救援人员能够腾出双手做其它的动作,从而在行走时更加的便利和安全。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mine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救援防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从事矿山救援的救援人员在救援工作之前,会准备和携带救援用担架。在使用担架进行救援时,往往由于矿山内部的路况等原因,使担架无法有效的进行使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背着遇难人员进行转移;在背着遇难人员进行转移时,由于双手需要维护遇难者在背部的安全,使其双手无法做出其它的动作,从而在背负行走时十分费力和不便;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矿山救援时矿山内部的危险状况,使担架不能有效进行使用,同时通过救援人员进行背负转移时,不能有效的保证遇难者的安全以及使背负者不便进行背负行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曲杆,两个所述曲杆一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两个曲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曲杆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宽带背绳,两个宽带背绳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两个曲杆的另一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坐板,坐板一侧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的一端之间安装有腰部护板,两个曲杆另一侧的相背端均安装有支腿机构,坐板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绳,两个调节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扣,两个调节扣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防护网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第一连接绳与第二连接绳之间连接有连接卡扣。优选的,所述坐板底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两个套环之间活动插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杆固定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槽、插杆、移动卡块和弹簧,缓冲槽开设在坐板一侧的两端,插杆固定连接在腰部护板一侧顶部的两端,移动卡块活动卡接在缓冲槽的内部,弹簧固定连接在移动卡块的一侧与缓冲槽的一侧之间,插杆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的内部并与移动卡块的另一侧固定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坐板的顶部和腰部护板的另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二防护垫和第三防护垫。优选的,两个所述曲杆另一侧的底部与坐板底部中部的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杆。优选的,两个所述支腿机构均包括弯折杆、U型件、轴承和挡块,轴承固定安装在曲杆上,弯折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轴承一侧的内部,U型件固定连接在弯折杆的一侧,挡块固定连接在曲杆上且位于轴承的斜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曲杆、第一防护垫、宽带背绳、坐板、缓冲机构、腰部护板和稳定杆,使本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在担架不能有效的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单人携带进入矿山的内部进行救援使用;通过宽带背绳将本装置背负在背上就可以进行携带使用;(2)、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绳、支腿机构、调节绳、调节扣、防护网、第二连接绳和连接卡扣,使本装置在使用时能够保持遇难者在转移时的稳定和安全,使救援人员能够腾出双手做其它的动作,从而在行走时更加的便利和安全;通过将遇难者扶坐在坐板上,然后将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通过连接卡扣进行连接,接着通过调节扣对调节绳进行收缩,使其对遇难者进行固定,然后再通过两个支腿机构对遇难者的腿部进行固定,最后背负者就可以背着遇难者进行行走,并且双手可以做其它的动作,使救援更加的方便和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弯折杆的俯视图;图中:1、曲杆;2、第一防护垫;3、宽带背绳;4、第一连接绳;5、坐板;501、第二防护垫;502、套环;503、固定杆;6、缓冲机构;601、缓冲槽;602、插杆;603、移动卡块;604、弹簧;7、腰部护板;701、第三防护垫;8、支腿机构;801、弯折杆;802、U型件;803、轴承;804、挡块;9、调节绳;10、调节扣;11、防护网;12、第二连接绳;13、连接卡扣;14、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两个曲杆1,两个曲杆1一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2,通过第一防护垫2的设置,使其能够对背负者的肩部进行保护,两个曲杆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曲杆1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宽带背绳3,两个宽带背绳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4,两个曲杆1的另一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坐板5,坐板5一侧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机构6,两个缓冲机构6的一端之间安装有腰部护板7,通过缓冲机构6和腰部护板7的设置,使其能够对背负者的腰部进行保护,两个曲杆1另一侧的相背端均安装有支腿机构8,通过支腿机构8的设置,使其能够对遇难者的腿进行固定,坐板5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绳9,两个调节绳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扣10,通过调节绳9和调节扣10的设置,使其能够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遇难者,两个调节扣10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1,通过防护网11的设置,使其能够保护遇难者的安全,防护网1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12,第一连接绳4与第二连接绳12之间连接有连接卡扣1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坐板5底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502,两个套环502之间活动插接有固定杆503,固定杆5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杆1固定相连接,通过套环502和固定杆503的设置,使坐板5能够有效的进行转动。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缓冲机构6包括缓冲槽601、插杆602、移动卡块603和弹簧604,缓冲槽601开设在坐板5一侧的两端,插杆602固定连接在腰部护板7一侧顶部的两端,移动卡块603活动卡接在缓冲槽601的内部,弹簧604固定连接在移动卡块603的一侧与缓冲槽601的一侧之间,插杆602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601的内部并与移动卡块603的另一侧固定相连接,通过缓冲槽601、插杆602、移动卡块603和弹簧604的设置,使腰部护板7在受到挤压时能够有效的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腰部起到保护作用。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坐板5的顶部和腰部护板7的另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二防护垫501和第三防护垫701,通过第二防护垫501的设置,使遇难者坐在坐板5更加的舒适,通过第三防护垫701的设置,使腰部护板7不会对背负者的腰部造成伤害。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和图3给出,两个曲杆1另一侧的底部与坐板5底部中部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曲杆(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曲杆(1)一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2),两个曲杆(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曲杆(1)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宽带背绳(3),两个宽带背绳(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4),两个曲杆(1)的另一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坐板(5),坐板(5)一侧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机构(6),两个缓冲机构(6)的一端之间安装有腰部护板(7),两个曲杆(1)另一侧的相背端均安装有支腿机构(8),坐板(5)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绳(9),两个调节绳(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扣(10),两个调节扣(10)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1),防护网(1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12),第一连接绳(4)与第二连接绳(12)之间连接有连接卡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曲杆(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曲杆(1)一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2),两个曲杆(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曲杆(1)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宽带背绳(3),两个宽带背绳(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4),两个曲杆(1)的另一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坐板(5),坐板(5)一侧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机构(6),两个缓冲机构(6)的一端之间安装有腰部护板(7),两个曲杆(1)另一侧的相背端均安装有支腿机构(8),坐板(5)另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绳(9),两个调节绳(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扣(10),两个调节扣(10)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1),防护网(1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12),第一连接绳(4)与第二连接绳(12)之间连接有连接卡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5)底部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502),两个套环(502)之间活动插接有固定杆(503),固定杆(5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杆(1)固定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救援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包括缓冲槽(601)、插杆(6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中时光乐怡筝王晔许建平张立强刘永杰李刚强李思瑶张虹荣晶晶吴发群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