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14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包括“T”形的接头本体,在接头本体的竖直部内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下端与接头本体有间距,形成“U”形通道,在与“U”形通道一端部正对的接头本体水平部上开设有穿孔,在与分隔板下端正对的且位于穿孔下方的“U”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凸台,在穿孔外侧对接设置固定柱,在固定柱内设置滑柱,在滑柱下端设置密封圈,凸台和分隔板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相配合,在密封圈上表面与接头本体的水平部之间连接设置弹簧,在固定柱的上端设置固定帽,固定帽与固定柱螺纹连接,在固定帽下表面与滑柱的上端面之间设置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与固定帽固接、下端与滑柱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
技术介绍
胸腔引流管是胸外科常用的引流器具。由于胸腔是负压,胸腔不能与外界相通,否则容易出现气胸,因此,胸腔引流需要通过水来与空气隔绝,临床上使用的为水封装置,胸腔引流管通过接头与水封装置连通。虽然此种方式对于患者的胸腔引流以及疾病恢复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每当患者需要活动或做检查时,水封装置就成为累赘,为了拆下水封装置而又不使空气进入胸腔,医生往往要通过各种方式把胸腔引流管封闭,而不管是使用血管钳夹住还是用胶带封闭,操作都非常不方便。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的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包括“T”形的接头本体,接头本体水平部的一端连接插管,在接头本体的竖直部内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上端与接头本体固接、下端与接头本体有间距、两侧边与接头本体密封固接,形成“U”形通道,在与“U”形通道一端部正对的接头本体水平部上开设有穿孔,在与分隔板下端水平正对的且位于穿孔下方的“U”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凸台,在穿孔外侧对接设置环形的固定柱,在固定柱内侧设置滑柱,滑柱与固定柱滑动连接,在固定柱与滑柱之间设置密封垫,在滑柱下端设置密封圈,凸台和分隔板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相配合,凸台与分隔板之间的两相对的“U”形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相配合,在密封圈上表面与接头本体的水平部之间连接设置弹簧,在固定柱的上方设置固定帽,在固定帽的内表面和固定柱的外表面设置螺纹,固定帽与固定柱螺纹连接,在固定帽下表面与滑柱的上端面之间设置与二者轴线共线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与固定帽固接、下端与滑柱转动连接,当固定帽旋至固定柱下端时密封圈插于凸台与分隔板之间且密封。优选地:在固定帽的上表面设置卡块,在卡块上端的两侧连接设置插板,在固定帽的外部罩设有保护罩,在保护罩的下表面设置两个相对的“L”形的卡杆,在卡杆水平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水平部端部的插槽,卡块的上端位于两个卡杆竖直部之间,两个卡杆水平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卡块的直径且小于两个插板外边缘的距离,插槽与插板可插接。优选地:在卡杆水平部的端部设置外端面为弧形的且与卡块相配合的橡胶垫。优选地:在接头本体水平部的与插管正对的一端可拆卸设置保护帽。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弹性螺旋硅胶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可下移的密封圈使胸腔与外界隔离,不会产生气胸风险,患者可任意活动,不会有漏气现象,密封严,安全性高,固定帽的旋动下移结构使得装置不易被随意触发且保护罩的设置更加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卡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头本体;2-保护帽;3-分隔板;4-密封圈;5-弹簧;6-固定柱;7-滑柱;8-固定帽;9-保护罩;10-凸台;11-卡块;12-插板;13-连接轴;14-卡杆;15-插槽。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T”形的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一端连接插管,在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与插管正对的一端可拆卸设置保护帽2,在接头本体1的竖直部内设置分隔板3,分隔板3上端与接头本体1固接、下端与接头本体1有间距、两侧边与接头本体1密封固接,形成“U”形通道,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两端分别与“U”形通道的两端连通,在与“U”形通道一端部正对的接头本体1水平部上开设有穿孔,在与分隔板3下端水平正对的且位于穿孔下方的“U”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凸台10,在穿孔外侧对接设置环形的固定柱6,在固定柱6内侧设置滑柱7,滑柱7与固定柱6滑动连接,在固定柱6与滑柱7之间设置密封垫,在滑柱7下端设置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为弹性螺旋硅胶密封圈,凸台10和分隔板3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的两相对的“U”形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在密封圈4上表面与接头本体1的水平部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在固定柱6的上方设置固定帽8,在固定帽8的内表面和固定柱6的外表面设置螺纹,固定帽8与固定柱6螺纹连接,在固定帽8下表面与滑柱7的上端面之间设置与二者轴线共线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上端与固定帽8固接、下端与滑柱7转动连接,当固定帽8旋至固定柱6下端时密封圈4插于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且密封。本使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当患者移动需要关闭接头时旋动固定帽8,固定帽8与固定柱6螺纹连接使得固定帽8持续下移,在固定帽8转动下移的过程中,在连接轴13的作用下滑柱7亦向下移动,弹簧5逐渐处于压缩态,当固定帽8旋至固定柱6下端时密封圈4与凸台10、分隔板3、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的“U”形通道侧壁均密封,使得“U”形通道被阻断,空气亦被阻断在胸腔外,当可以使用水封装置时,先将接头本体1一水平端与水封装置连接,然后反向旋动固定帽8直至与固定柱6分离,同时在弹簧5的作用下,“U”形通道被打开。实施例2,本技术包括“T”形的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一端连接插管,在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与插管正对的一端可拆卸设置保护帽2,在接头本体1的竖直部内设置分隔板3,分隔板3上端与接头本体1固接、下端与接头本体1有间距、两侧边与接头本体1密封固接,形成“U”形通道,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两端分别与“U”形通道的两端连通,在与“U”形通道一端部正对的接头本体1水平部上开设有穿孔,在与分隔板3下端水平正对的且位于穿孔下方的“U”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凸台10,在穿孔外侧对接设置环形的固定柱6,在固定柱6内侧设置滑柱7,滑柱7与固定柱6滑动连接,在固定柱6与滑柱7之间设置密封垫,在滑柱7下端设置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为弹性螺旋硅胶密封圈,凸台10和分隔板3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的两相对的“U”形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在密封圈4上表面与接头本体1的水平部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在固定柱6的上方设置固定帽8,在固定帽8的内表面和固定柱6的外表面设置螺纹,固定帽8与固定柱6螺纹连接,在固定帽8下表面与滑柱7的上端面之间设置与二者轴线共线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上端与固定帽8固接、下端与滑柱7转动连接,当固定帽8旋至固定柱6下端时密封圈4插于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且密封,在固定帽8的上表面设置卡块11,在卡块11上端的两侧连接设置插板12,在固定帽8的外部罩设有保护罩9,在保护罩9的下表面设置两个相对的“L”形的卡杆14,在卡杆14水平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水平部端部的插槽15,卡块11的上端位于两个卡杆14竖直部之间,两个卡杆14水平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卡块11的直径且小于两个插板12外边缘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T”形的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一端连接插管,在接头本体(1)的竖直部内设置分隔板(3),分隔板(3)上端与接头本体(1)固接、下端与接头本体(1)有间距、两侧边与接头本体(1)密封固接,形成“U”形通道,在与“U”形通道一端部正对的接头本体(1)水平部上开设有穿孔,在与分隔板(3)下端水平正对的且位于穿孔下方的“U”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凸台(10),在穿孔外侧对接设置环形的固定柱(6),在固定柱(6)内侧设置滑柱(7),滑柱(7)与固定柱(6)滑动连接,在固定柱(6)与滑柱(7)之间设置密封垫,在滑柱(7)下端设置密封圈(4),凸台(10)和分隔板(3)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的两相对的“U”形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在密封圈(4)上表面与接头本体(1)的水平部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在固定柱(6)的上方设置固定帽(8),在固定帽(8)的内表面和固定柱(6)的外表面设置螺纹,固定帽(8)与固定柱(6)螺纹连接,在固定帽(8)下表面与滑柱(7)的上端面之间设置与二者轴线共线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上端与固定帽(8)固接、下端与滑柱(7)转动连接,当固定帽(8)旋至固定柱(6)下端时密封圈(4)插于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且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封闭胸腔引流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T”形的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水平部的一端连接插管,在接头本体(1)的竖直部内设置分隔板(3),分隔板(3)上端与接头本体(1)固接、下端与接头本体(1)有间距、两侧边与接头本体(1)密封固接,形成“U”形通道,在与“U”形通道一端部正对的接头本体(1)水平部上开设有穿孔,在与分隔板(3)下端水平正对的且位于穿孔下方的“U”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凸台(10),在穿孔外侧对接设置环形的固定柱(6),在固定柱(6)内侧设置滑柱(7),滑柱(7)与固定柱(6)滑动连接,在固定柱(6)与滑柱(7)之间设置密封垫,在滑柱(7)下端设置密封圈(4),凸台(10)和分隔板(3)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凸台(10)与分隔板(3)之间的两相对的“U”形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与密封圈(4)相配合,在密封圈(4)上表面与接头本体(1)的水平部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在固定柱(6)的上方设置固定帽(8),在固定帽(8)的内表面和固定柱(6)的外表面设置螺纹,固定帽(8)与固定柱(6)螺纹连接,在固定帽(8)下表面与滑柱(7)的上端面之间设置与二者轴线共线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上端与固定帽(8)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光王黎芳赵唯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