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01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包括床体,床体包括床头、床尾和床板,床尾一体设置有可调节装置;可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部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三支撑架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二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孔相卡合,第二支撑杆一端与第四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孔相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可调节装置中的第一支撑板可与床板呈多种角度,以此达到帮助患者脚部运动,预防患者脚部足下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
技术介绍
中风、脊髓损伤或者脑外伤会造成患者下肢瘫痪、或者需要长时间卧病在床。此类患者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来恢复下肢运动。但是在恢复下肢运动之前,有可能因为长期卧床会造成足下垂或者强制性的足部,从而无法控制自己脚部,这时要想再恢复患者下肢的运动能力就不是很容易了。如何使患者在做腿部康复治疗之前,使患者的足部肌肉得到一定的锻炼,保证患者足部不会造成足下垂或强制性足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CN208212115U公开一种医用床上足下垂矫正锻炼装置,包括脚踏板、限位框、活动块、气囊、手动打气装置和固定板;固定板的背面设置有将固定板固定于床尾或者墙壁的吸盘;固定板的正面设置有矩形的限位框,限位框的内部在其下方设置有一转轴;活动块的下方设置有与转轴匹配的轴块;活动块与脚踏板固定连接;活动块朝向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筒状气囊,筒状气囊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和固定板连接,筒状气囊通过充气管与手动打气装置连接。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床上足下垂矫正锻炼装置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床,并且吸盘吸力有限容易掉落,需要频繁粘贴,不方便,并且医用床上足下垂矫正锻炼装置自己本身有一定的体积,对于医院用固定长度的床板、个子高的患者,会影响患者腿部的伸缩。并且上述现有技术对于无法控制脚部动作的患者,当脚部侧歪时,没有可以固定脚部的装置,无法起到应有的功能;气囊在长期使用后容易漏气、不方便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头、床尾和床板,所述床尾一体设置有可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可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围绕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面靠近所述床头,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床板;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卡合。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床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之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所在平面。优选地,所述可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床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之内。优选地,所述可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与所述第四端面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卡合。优选地,所述第一面设有硅胶层。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外表面设有硅胶层。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外表面设有硅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中的可调节装置中的第一支撑板可与床板呈多种角度,以此达到帮助患者脚部运动,预防患者脚部足下垂。第二,本技术中的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可辅助固定患者脚部,防止患者脚部向两侧歪斜从可调节装置上滑落。第三,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和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卡合来调节第一支撑板与床板之间的角度,操作简单、快捷。第四,本技术中的可调节装置制作简单,各零部件结实耐用,并且容易组装、更换。第五,本技术中的可调节装置与床尾一体化设置,不占用床的空间,适合和各种身高的患者、以及各种类型的床。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可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可调节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图;图4为图3的一种侧视图;图5为图3的另一种侧视图;100是床体、1是床头、2是床尾、3是床板、4是可调节装置、5是第一支撑部、6是第二支撑部、7是第一支撑板、8是第一面、9是第一端面、10是第二端面、11是第三端面、12是第四端面、13是第一支撑架、14是第二支撑架、15是第三支撑架、16是第一通孔、17是第二通孔、18是第一支撑杆、19是第二支撑杆、20是滑槽、21第二支撑板、22是第三支撑板、23是第四支撑板、24是第一凸起、25是第二凸起、26是床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注意到,所描述的实施例实际上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且实际上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实施例1:结合图1-图5说明本技术所述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床体100,床体100包括床头1、床尾2、床板3、以及床腿26,床尾2一体设置有可调节装置4,其中,可调节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部5和第二支撑部6,第一支撑部5与第二支撑6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部5包括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8和第二面、以及围绕第一面8和第二面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9、第二端面10、第三端面11和第四端面12,第一面8靠近床头1,第一端面9靠近床板3,不使用时,第一面8与床尾表面相平行,在使用时,第一支撑板7以第一端面9为轴旋转;第二支撑部6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和第三支撑架15,第一支撑架13远离第二支撑架14一端与第二端面10靠近第一端面9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架15远离第二支撑架14一端与第四端面12靠近第一端面9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13靠近第二支撑架14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6,第三支撑架15靠近第二支撑架14一侧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7;第一支撑部5还包括第一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杆19,第一支撑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头、床尾和床板,所述床尾一体设置有可调节装置,其中,/n所述可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围绕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面靠近所述床头,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床板;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头、床尾和床板,所述床尾一体设置有可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可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围绕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一面靠近所述床头,所述第一端面靠近所述床板;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床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正投影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足下垂的可调节床,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平涛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