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84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导热层,设在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复底片,设在导热层远离锅体的层面上,且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锅体及复底片的导热系数;其中,复底片覆盖导热层的局部表面,使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锅具,通过设置外露导热面,使得热量传导的路径被缩短了,故而热源的热量可以更迅速地传递到锅内的食材,进而提升锅具的热传递效率。此外,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高,热量通过外露导热面被导热层吸收后,能够迅速在导热层内横向传递,进而使锅体各处的温差减小,有利于锅具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提升,进而减少烹饪时油烟的产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锅具是由单层铁板、碳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由于单层材料较薄而且导热性能较差,因此这种锅具存在加热时导热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导热层,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所述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复底片,设在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锅体的层面上,且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的导热系数;其中,所述复底片覆盖所述导热层的局部表面,使所述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所述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包括依次相连的锅体、导热层和复底片,复底片覆盖导热层的局部表面,使得导热层有一部分表面没有被复底片覆盖,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不受复底片的阻挡直接吸收热源的热量,即:导热层的一部分表面超出了复底片的覆盖范围,形成外露导热面。如此,锅具受到热源加热后,由于导热层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热量不仅能够从复底片往锅体传递,还能够通过外露导热面更迅速地被吸收,然后沿着导热层横向传递,最后传递到锅体内侧。也就是说,锅具原有的热量传导路径为:加热源——复底片——导热层——锅体,改善后的热量传导路径为:加热源——复底片及导热层——锅体。因此,热量传导的路径被缩短了,故而热源的热量可以更迅速地传递到锅内的食材,进而提升锅具的热传递效率。此外,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高,热量通过外露导热面被导热层吸收后,能够迅速在导热层内横向传递,进而使锅体各处的温差减小,有利于锅具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提升,进而减少烹饪时油烟的产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对于明火加热时,导热层的外露导热面能够直接接触热源,进而快速吸收热源产生的热量,既能够纵向快速传递给锅体以大大提高锅具的热传递效率,又能够横向在导热层内快速传递以大大提高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其中,锅体和复底片可以由板材通过模具拉伸或旋压或液压拉伸等工艺制成,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铁板、碳钢板或不锈钢板。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外露导热面包括导热层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复底片并没有向上完全覆盖导热层,使得导热层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直接接触热源。该方案中,外露导热面位于边缘部位,可以通过切削的方式,将导热层及复底片边缘的部分材料去除,使导热层的部分材料露出,形成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加工量较小,加工成本也较低。或者,也可以利用钎焊的方式,熔化的钎料填充在复底片与锅体之间并在边缘部位形成外露导热面,这样无需经过后续的机械加工,能够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锅具底面温度高,锅具侧面温度低,锅具底面的热量无法及时传递和散失,造成底面温度急剧上升,用户在炒菜时加入食用油后,锅具底面的温度迅速超过食用油的烟点,锅内会产生大量油烟,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而本方案中导热层的外周面与锅体的侧壁面的距离较近,因而有利于锅具侧面温度快速升高,防止锅具侧面与底面之间的温差过大,从而有效减少油烟的产生,以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与所述复底片的边缘齐平,使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形成所述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导热层的侧周面与复底片的边缘齐平,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可以沿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或者倾斜方向对复底片及导热层进行直线切削,以得到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因而便于加工成型。当然,导热层的外周面也可以不与复底片的边缘齐平,比如适当外凸于复底片,或者适当向内收缩,只要不被复底片完全覆盖即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为切削加工形成的表面;和/或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复底片的边缘齐平。导热层的外周面采用切削加工的方式制成,则制备过程中导热层和复底片的初始尺寸不受严格限制,在二者连接装配后,通过切削加工的方式去除多余的材料的方式即可使导热层的外周面外露于复底片,工艺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加工量较少,加工成本也较低。当然,也可以在制备导热层和复底片的过程中直接通过尺寸限定来使装配完成后的导热层的外周面外露于复底片。导热层的外周面沿竖直方向与复底片的边缘齐平,则切削加工时刀具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轨迹较为简单,有利于简化刀具的控制程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底片的边缘部位设有向远离所述锅体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导热层包括加厚部,所述加厚部填充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锅体之间,所述加厚部的外周面形成所述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复底片的边缘部位设置弯折部,且弯折部向远离锅体的方向弯折延伸,使得复底片的边缘部位与锅体之间的间隙增大。相应地,导热层填充在弯折部与锅体之间的部分的厚度相对较大形成加厚部,这有利于增加加厚部的外周面的面积,进而增加外露导热面的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底片和/或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倾斜向上延伸;和/或所述导热层为铜钎焊连接层;或者所述导热层为板状结构,并通过钎焊或者压力焊的方式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相连。复底片倾斜向上延伸,有利于增加复底片的面积,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导热层的外周面倾斜向上延伸,有利于增加导热层的尺寸,进而有利于增加外露导热面的面积,进而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导热层为铜钎焊连接层,则导热层为铜质钎料,直接涂覆在复底片和锅体之间,采用钎焊的方式制成。铜质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性,有利于改善锅具的加热性能,且导热系数大于常见的碳钢、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锅体。该方案的制造成本较低,且相较于传统的单层锅具,锅底厚度增加,导热性能的改善也非常明显。或者导热层为板状结构,可以通过模具拉伸或旋压或液压拉伸等工艺制备成与锅体和复底片形状相配的形状,然后通过钎焊与锅体及复底片固定连接。导热层也可以采用平板状结构,直接通过压力焊的方式与锅体及复底片固定连接,在压力焊的过程中,平板状结构会沿着锅体及复底片之间的间隙均匀扩散、充分填充,同时厚度减小,使锅体、板状结构、复底片之间相互扩散形成牢固的焊接界面,保证锅体、导热层、复底片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案制备的导热层的厚度相对大一些,有利于提高锅具的导热性和加热均匀性,进而提高锅具档次。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底片设有避让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对应所述避让孔的表面。复底片设有避让孔,则导热层对应避让孔的部位能够直接接触热源,进而形成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该方案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外露导热面的位置、形状及尺寸,以优化产品的加热性能。其中,避让孔可以通过切削、蚀刻等加工方式将复底片的局部材料去除,使导热层局部外露。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避让孔包括环形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与所述环形孔相对应的环形导热面;和/或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n导热层,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所述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n复底片,设在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锅体的层面上,且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的导热系数;/n其中,所述复底片覆盖所述导热层的局部表面,使所述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所述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导热层,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所述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
复底片,设在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锅体的层面上,且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的导热系数;
其中,所述复底片覆盖所述导热层的局部表面,使所述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所述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与所述复底片的边缘齐平,使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形成所述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为切削加工形成的表面;和/或
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沿竖直方向与所述复底片的边缘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底片的边缘部位设有向远离所述锅体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
所述导热层包括加厚部,所述加厚部填充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锅体之间,所述加厚部的外周面形成所述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底片和/或所述导热层的外周面倾斜向上延伸;和/或
所述导热层为铜钎焊连接层;或者所述导热层为板状结构,并通过钎焊或者压力焊的方式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底片设有避让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对应所述避让孔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孔包括环形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与所述环形孔相对应的环形导热面;和/或
所述避让孔包括条形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与所述条形孔相对应的条形导热面;和/或
所述避让孔包括镂空纹饰,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与所述镂空纹饰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民许智波姚亮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