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84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导热层,设在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复底片,设在导热层远离锅体的层面上,且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锅体及复底片的导热系数;其中,导热层朝向复底片的层面的面积大于复底片的面积,使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本申请通过设置外露导热面,使得热量传导的路径被缩短了,故而热源的热量可以更迅速地传递到锅内的食材,进而提升锅具的热传递效率。此外,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高,热量通过外露导热面被导热层吸收后,能够迅速在导热层内横向传递,进而使锅体各处的温差减小,有利于锅具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提升,进而减少烹饪时油烟的产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锅具是由单层铁板、碳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由于单层材料较薄而且导热性能较差,因此这种锅具存在加热时导热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导热层,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所述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复底片,设在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锅体的层面上,且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的导热系数;其中,所述导热层朝向所述复底片的层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复底片的面积,使所述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所述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包括依次相连的锅体、导热层和复底片,且导热层朝向复底片的层面的面积大于复底片的面积,使得导热层有一部分层面没有被复底片覆盖,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不受复底片的阻挡直接吸收热源的热量,即:导热层的一部分层面超出了复底片的覆盖范围,形成外露导热面。如此,锅具受到热源加热后,由于导热层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热量不仅能够从复底片往锅体传递,还能够通过外露导热面更迅速地被吸收,然后沿着导热层横向传递,最后传递到锅体内侧。也就是说,锅具原有的热量传导路径为:加热源——复底片——导热层——锅体,改善后的热量传导路径为:加热源——复底片及导热层——锅体。因此,热量传导的路径被缩短了,故而热源的热量可以更迅速地传递到锅内的食材,进而提升锅具的热传递效率。此外,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高,热量通过外露导热面被导热层吸收后,能够迅速在导热层内横向传递,进而使锅体各处的温差减小,有利于锅具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提升,进而减少烹饪时油烟的产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对于明火加热时,导热层的外露导热面能够直接接触热源,进而快速吸收热源产生的热量,既能够纵向快速传递给锅体以大大提高锅具的热传递效率,又能够横向在导热层内快速传递以大大提高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其中,锅体和复底片可以由板材通过模具拉深或旋压或液压拉深等工艺制成,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铁板、碳钢板或不锈钢板。进一步地,锅体和复底片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则锅体和复底片可以通过同一种表面处理方式实现统一的外观,便于简化工艺,降低制造成本;锅体和复底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则锅体和复底片可以各自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例如使用SUS304不锈钢制造锅体,可使锅体获得良好的防锈性能,使用SUS430不锈钢制造复底片,可使复底片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使锅具可应用于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位于所述复底片的外周缘的外侧,使所述导热层局部超出所述复底片的覆盖范围;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超出所述复底片的覆盖范围的层面。导热层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位于复底片的外周缘的外侧,使得导热层的局部结构向外凸出于复底片的外周缘,即局部超出复底片的覆盖范围。由此,导热层超出复底片的覆盖范围的外表面能够直接接触热源。该方案中,外露导热面位于边缘部位,在制备过程中可以使导热层坯件的周长大于复底片坯件的周长(对于圆形锅具,使导热层坯件的外径大于复底片坯件的外径即可),然后将导热层坯件与复底片坯件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完成后,导热层边缘超出复底片覆盖的部分即可形成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而直接接触热源,对热源的热量进行快速传导。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锅具底面温度高,锅具侧面温度低,锅具底面的热量无法及时传递和散失,造成底面温度急剧上升,用户在炒菜时加入食用油后,锅具底面的温度迅速超过食用油的烟点,锅内会产生大量油烟,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而本方案中导热层的外周面与锅体的侧壁面的距离较近,因而有利于锅具侧面温度快速升高,防止锅具侧面与底面之间的温差过大,从而有效减少油烟的产生,以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外周缘完全位于所述复底片的外周缘的外侧,使所述导热层的外部形成环状导热面,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环状导热面。导热层的外周缘整体位于复底片的外周缘的外侧,这使得导热层凸出于复底片的一圈形成环状导热面,构成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于该环状导热面位于边缘部位,可以直接通过导热层与复底片的尺寸差来形成外露导热面,复底片无需再经过其他加工,因而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周长较大,因而面积也较大,有利于提高锅具的加热效率;同时能够对锅体周向进行均匀加热,从而进一步提高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复底片的中心轴线共线;和/或所述环状导热面的宽度在1mm至30mm的范围内。导热层的中心轴线与复底片的中心轴线共线,则导热层和复底片均为形状规则的结构,且导热层外周缘的各个部位与复底片的外周缘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环状导热面为等宽结构,有利于提高锅具的加热均匀性。此外,该方案中,导热层和复底片的结构较为规整,也便于加工成型。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锅具一般为形状规则的结构,则导热层和复底片一般也为形状规则的对称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导热层的中心轴线及复底片的中心轴线与锅体的中心轴线共线。将环状导热面的宽度限定在1mm至30mm的范围内,如1mm、5mm、10mm、15mm、20mm、25mm、30mm,能够防止环状导热面宽度过小导致热量吸收太慢,有利于提高锅具的加热性能,同时还避免过宽导致复底片的高度较大或者钎焊面积过大而致使加工难度过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底片设有通孔部,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对应所述通孔部的表面。复底片设有通孔部,则导热层对应通孔部的部位能够直接接触热源,进而形成外露导热面的至少一部分。该方案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外露导热面的位置、形状及尺寸,以优化产品的加热性能。同时,当通孔部位于复底片的侧面时,将锅具放置在燃气灶上,燃气灶的支架可以部分嵌入通孔部内,因而还能够起到防止锅具滑动的作用。其中,通孔部可以通过切削、蚀刻、电火花等加工方式将复底片的局部材料去除,使导热层局部外露。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层的外周缘与所述复底片的外周缘齐平。导热层的外周缘与复底片的外周缘齐平,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可以沿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或者倾斜方向对复底片及导热层进行直线切削,或者采用周长相等的导热层和复底片进行焊接固定即可,因而便于加工成型。当然,导热层的外周缘也可以不与复底片的外周缘齐平,比如外凸于复底片,或者适当向内收缩,只要复底片设有通孔部,使得导热层不被复底片完全覆盖即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底片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通孔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复底片的底部;或者所述通孔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复底片的侧部。复底片包括底部和侧部,底部与锅体的外底壁对应,侧部与锅体外侧壁的下部对应。由于锅底外底壁与热源之间的间距较近,属于高温区,而锅口与热源之间的间距较远,属于低温区。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n导热层,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所述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n复底片,设在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锅体的层面上,且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的导热系数;/n其中,所述导热层朝向所述复底片的层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复底片的面积,使所述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所述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导热层,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并覆盖所述锅体的外壁面的底部;
复底片,设在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锅体的层面上,且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锅体及所述复底片的导热系数;
其中,所述导热层朝向所述复底片的层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复底片的面积,使所述导热层的部分表面形成外露于所述复底片的外露导热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位于所述复底片的外周缘的外侧,使所述导热层局部超出所述复底片的覆盖范围;
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超出所述复底片的覆盖范围的层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的外周缘完全位于所述复底片的外周缘的外侧,使所述导热层的外部形成环状导热面,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环状导热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复底片的中心轴线共线;和/或
所述环状导热面的宽度在1mm至30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底片设有通孔部,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所述导热层对应所述通孔部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底片包括底部和侧部;
所述通孔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复底片的底部;或者所述通孔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复底片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部包括环形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与所述环形孔相对应的环形导热面;和/或
所述通孔部包括条形孔,所述外露导热面包括与所述条形孔相对应的条形导热面;和/或
所述通孔部包括镂空纹饰,所述外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民许智波姚亮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