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和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80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8
一种交替型马达的转子,其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多个磁铁,它们内包于所述转子铁芯,在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突极部,该突极部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磁铁彼此之间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设置有铁芯部,所述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所述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子和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子和马达。
技术介绍
马达的转子具有与轴一起进行旋转的转子铁芯和在转子铁芯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的磁铁。在这样的转子中,公知有所谓的交替型的转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磁铁之间设置有突极的交替型的转子。在该转子中,将磁铁作为一方的磁极,将突极作为另一方的磁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公报第2012-227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那样的交替型的转子中,与构成为利用在周向上设置的多个的磁铁使一方的磁极与另一方的磁极交替的一般的转子(以下,将这样的转子称为全磁铁型的转子)相比,存在容易增加振动和噪声的问题。在交替型的转子的情况下,在实极部(具有磁铁的磁极)和虚拟极部(不具有磁铁而只有铁芯的磁极)的周向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在从虚拟极部向定子交错的磁通的磁通密度与从实极部向定子交错的磁通的磁通密度之间产生差。其结果为,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径向的电磁力在实极部和虚拟极部产生偏差,转子的旋转和产生的扭矩等不恒定,成为增加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动作时的振动和噪声的转子和马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一个方式是交替型马达的转子,其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多个磁铁,它们内包于所述转子铁芯,在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突极部,该突极部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磁铁彼此之间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设置有铁芯部,所述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所述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大。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上述转子和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的定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抑制动作时的振动和噪声的转子和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在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中,在使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大的情况下的转子的周向的磁通密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图5是示出在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中,在使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与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相等的情况下的转子13的周向的磁通密度的变化(分布)的曲线图。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转子中,在使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大的情况下的转子的周向的磁通密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马达(交替型马达)10具有壳体11、定子12、转子13、轴承保持架14以及轴承15、16,其中,该转子13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20。轴20被轴承15、16支承为能够旋转。轴20呈在沿着中心轴线J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或“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从轴向观察的状态。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不同。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定子12在转子13的径向外侧与转子13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12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齿17和卷绕于各齿17的线圈18。齿17与转子13在径向上对置。线圈18产生施加于转子13的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有12个齿17和线圈18。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槽数为12。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轴20的图示。如图2和图3所示,转子13具有轴20(参照图2)、转子铁芯30以及内包于转子铁芯30的多个磁铁50。转子铁芯30呈沿轴向延伸的柱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铁芯30例如是通过将多个板部件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如图3所示,转子铁芯30具有固定孔部31、磁铁收纳部35、第一突起部(铁芯部)37以及第二突起部(突极部)38。固定孔部31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固定孔部31的沿着轴向观察时的形状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轴20(参照图2)穿过固定孔部31。固定孔部31的内周面固定于轴20的外周面。由此,转子铁芯30固定于轴20。磁铁收纳部35收纳磁铁50。在转子铁芯30的外周部沿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磁铁收纳部35。多个磁铁收纳部35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多个磁铁收纳部35配置于在径向上距中心轴线J等距离的位置,配置为所谓的同心状。设置于转子铁芯30的磁铁收纳部35的数量例如为5个。磁铁收纳部35沿轴向延伸。磁铁收纳部35是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30的贯通孔,但也可以是形成于转子铁芯30的轴向的一部分的有底状的孔。磁铁收纳部35具有内侧支承面35a、外侧支承面35b以及端部支承面35c、35c。内侧支承面35a在磁铁收纳部35中设置于径向内侧。内侧支承面35a是与径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外侧支承面35b相对于内侧支承面35a在径向上隔开间隔,与内侧支承面35a平行地设置。外侧支承面35b是与径向垂直的平坦的面。端部支承面35c、35c从内侧支承面35a的周向两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端部支承面35c在连结内侧支承面35a与外侧支承面35b的方向上仅设置于内侧支承面35a侧的一部分。因此,在磁铁收纳部35中,在端部支承面35c与外侧支承面35b之间设置有沿周向开口的开口部35d。多个磁铁收纳部35彼此的周向的间隔例如彼此相同。多个磁铁收纳部35的数量例如为5个。第一突起部37和第二突起部38设置于转子铁芯30的外周部。第一突起部37配置于被收纳在各磁铁收纳部35中的磁铁50的径向外侧。第一突起部37由与转子铁芯30相同的材料构成。作为位于磁铁50的径向外侧的铁芯部而设置第一突起部37。第一突起部37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突起部37具有延伸面37a、37a和外周面37b。延伸面37a、37a从磁铁收纳部35的外侧支承面35b的周向两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外周面37b从周向两侧的延伸面37a、37a朝向径向外侧鼓出。在从轴向观察时,外周面37b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1的圆弧状。第一突起部37从转子铁芯30的轴向的一端部至转子铁芯30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以相同的截面形状连续地延伸。磁铁50的径向外侧的侧面50b与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即,第一突起部37的外周面37b)之间的径向的尺寸T1比磁铁50的径向的厚度T2小。即,作为铁芯部的第一突起部37的径向的尺寸T1比磁铁50的径向的厚度T2小。第二突起部38位于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磁铁50彼此之间。第二突起部38向径向外侧突出。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二突起部38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38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其是交替型马达的转子,其中,/n该转子具有:/n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n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n多个磁铁,它们内包于所述转子铁芯,在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n在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突极部,该突极部在沿周向相互相邻的所述磁铁彼此之间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n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设置有铁芯部,/n所述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所述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1 JP 2017-2451771.一种转子,其是交替型马达的转子,其中,
该转子具有:
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
多个磁铁,它们内包于所述转子铁芯,在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
在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突极部,该突极部在沿周向相互相邻的所述磁铁彼此之间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
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设置有铁芯部,
所述铁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所述突极部的周向的宽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突极部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比所述铁芯部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侧面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的尺寸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邦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