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硫化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270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6
轮胎硫化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使连结体与上筒、上模具一同靠近下模具从而将硫化模具关闭的工序,该连结体将在由下模具和设置于该下模具的上方的上模具构成的硫化模具的周围沿周向分开地配置且具有中空的下筒和以能够在该下筒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下筒的中空的上筒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承支柱的上筒的上端部相互连结,该连结体支承硫化模具的上模具;以及对收纳在关闭的硫化模具的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的工序,通过使收纳在支承支柱的内部的升降机构进行工作从而使连结体、上筒、上模具靠近下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硫化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涉及用于对收纳在由下模具和上模具构成的硫化模具的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的轮胎硫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轮胎硫化装置,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公平06-022810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硫化模具,其由下模组装体和设置于该下模组装体的上方的上模组装体形成,在关闭时对收纳在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支承支柱,其是两根一组合计两组,该支承支柱配置于所述硫化模具的周围,具有中空的中空柱状体和以能够在该中空柱状体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中空柱状体的柱状体,该支承支柱沿上下方向延伸;上部滑动件,其将上述的支承支柱的柱状体的上端部相互连结并且支承所述硫化模具的上模组装体;以及升降机构,其由流体压缸、丝杠等形成并且配置于所述各组支承支柱之间,通过使所述柱状体进行升降从而能够使上模组装体与上部滑动件一同靠近或远离下模组装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轮胎硫化装置中,由于升降机构配置于支承支柱的外侧即各组支承支柱之间,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装置整体大型化并且构造较复杂,进而导致升降机构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故障发生率较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小型并且能够降低故障发生率的轮胎硫化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如下的轮胎硫化方法能够达到该目的,第一,该轮胎硫化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使连结体与上筒、上模具一同靠近下模具从而将硫化模具关闭的工序,该连结体将在由下模具和设置于该下模具的上方的上模具构成的所述硫化模具的周围沿周向分开地配置且具有中空的下筒和以能够在该下筒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下筒的中空的所述上筒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承支柱的上筒的上端部相互连结,该连结体支承所述硫化模具的上模具;以及对收纳在所述关闭的硫化模具的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的工序,通过使收纳在支承支柱的内部的升降机构进行工作从而使所述连结体、上筒、上模具靠近下模具。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公开中,在支承支柱的内部收纳升降机构,使该升降机构进行工作而使上筒下降,从而使连结体与上筒、上模具一同靠近下模具而将硫化模具关闭,因此能够容易地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和构造的简单化。而且,通过利用支承支柱从外侧覆盖升降机构,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灰尘的影响,能够容易地降低故障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向视剖视图,左半部分表示硫化时的状态,右半部分表示待机时的状态。图3是硫化模具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的II-II向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在图1、图2、图3中,附图标记11是用于对未硫化轮胎T进行硫化的多个轮胎硫化装置。各轮胎硫化装置11具有设置于地面12上的基座13。在上述基座13上安装有包含下台板的下板14。在所述下板14的上表面安装有环状的下模15。在下模15载置有搬入到轮胎硫化装置11内的横置状态的未硫化轮胎T。该下模15能够在硫化时主要对所述未硫化轮胎T的下胎侧部S进行模压。在所述下模15的半径方向外侧设有与所述下模15同轴的环状的外环16。在该外环16的内周形成有随着朝向上方去而末端扩大的截顶圆锥面16a。附图标记17是在外环16的正下方固定于基座13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升降缸。这些升降缸17的活塞杆17a的上端与所述外环16连结。其结果为,在使所述升降缸17工作时外环16进行升降。另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使用马达和螺杆机构、马达和齿条/齿轮机构来替代升降缸17。附图标记18是配置于外环16的半径方向内侧的以能够在下板14的上表面滑动的方式卡合于下板14的上表面的多个、例如9个滑动件。这些滑动件18在周向上排列配置。与该滑动件18相同数量且呈弧形的扇形模19分别固定于各滑动件18的内周。这些扇形模19能够在硫化时主要对所述未硫化轮胎T的胎面部R进行模压。而且,上述的滑动件18能够在基座13上沿半径方向移动,并且以能够沿着所述外环16的截顶圆锥面16a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外环16结合。其结果为,在所述外环16根据升降缸17的工作而进行升降时,扇形模19在所述截顶圆锥面16a的楔形作用的作用下在基座13上同步地向半径方向内侧或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由此,使该滑动件18和扇形模19靠近或远离下模15。而且,所述滑动件18、扇形模19是在移动到半径方向内侧极限时在周向上彼此相连而连续的环状。主要对前述的未硫化轮胎T的下胎侧部S进行模压的下模15和主要对未硫化轮胎T的胎面部R进行模压的多个扇形模19的复合体整体构成下模具20。附图标记21是支承在所述基座13的中央部的中心机构。在该中心机构21固定有下夹环23。下夹环23能够与下模15抵接,该下夹环23把持容易弯曲的硫化胶囊22的下端整周。此外,所述中心机构21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中心柱24。在该中心柱24的上端固定有上夹环25。上夹环25把持所述硫化胶囊22的上端整周。而且,所述中心柱24能够根据未图示的缸的工作而进行升降。在该中心柱24与上夹环25一同下降到下降极限时,向所述硫化胶囊22内供给高温、高压的硫化介质从而使硫化胶囊22鼓出成环状。附图标记28是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上方的包含上台板的上板。在该上板28的下表面安装有能够与所述上夹环25抵接并且呈环状的上模29。在此,在该实施方式中,由所述上模29单体构成轮胎硫化装置11的上模具。所述上模29能够在硫化时主要对所述未硫化轮胎T的上胎侧部S进行模压。其结果为,所述上模29也与上板28同样设置于下模具20的上方。这样的作为上模具的上模29和前述的下模具20整体上构成环状的硫化模具30,该硫化模具30对在关闭时收纳在其内部的未硫化轮胎T进行硫化。而且,在所述滑动件18、扇形模19因外环16的上升而移动到半径方向内侧极限并且上板28、上模29借助后述的升降机构而下降到下降极限时,所述硫化模具30关闭,在该硫化模具30内密闭收纳未硫化轮胎T。另一方面,向所述下台板内、上台板内及硫化胶囊22内供给硫化介质从而对未硫化轮胎T进行硫化。另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由下模单体构成下模具而由上模和多个扇形模的复合体构成上模具。在该情况下,将所述扇形模固定于上板的下表面并且使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与在内周具有随着朝向下方去而末端扩大的截顶圆锥面的外环结合即可。此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省略前述的多个扇形模并由上下分割成两部分的下模、上模来构成硫化模具。在该情况下,利用下模的半径方向外端部、上模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对胎面部R进行模压即可。并且,在本公开中,也可以使外环静止而利用流体压缸使下板、滑动件进行升降,从而在外环的楔形作用的作用下使扇形模沿半径方向移动。在所述滑动件18的下部内周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3。此外,与所述卡合突起33相同的卡合突起34分别形成于该滑动件18的上部内周。在下板14的与所述卡合突起33相对的外周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的卡定凹部35。此外,在所述上板28的外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硫化方法,其特征在于,/n该轮胎硫化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使连结体与上筒、上模具一同靠近下模具从而将硫化模具关闭的工序,该连结体将在由下模具和设置于该下模具的上方的上模具构成的所述硫化模具的周围沿周向分开地配置且具有中空的下筒和以能够在该下筒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下筒的中空的所述上筒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承支柱的上筒的上端部相互连结,该连结体支承所述硫化模具的上模具;以及对收纳在所述关闭的硫化模具的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的工序,通过使收纳在支承支柱的内部的升降机构进行工作从而使所述连结体、上筒、上模具靠近下模具。/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0 JP 2017-2443921.一种轮胎硫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轮胎硫化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使连结体与上筒、上模具一同靠近下模具从而将硫化模具关闭的工序,该连结体将在由下模具和设置于该下模具的上方的上模具构成的所述硫化模具的周围沿周向分开地配置且具有中空的下筒和以能够在该下筒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下筒的中空的所述上筒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承支柱的上筒的上端部相互连结,该连结体支承所述硫化模具的上模具;以及对收纳在所述关闭的硫化模具的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的工序,通过使收纳在支承支柱的内部的升降机构进行工作从而使所述连结体、上筒、上模具靠近下模具。


2.一种轮胎硫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轮胎硫化装置包括:
硫化模具,其由下模具和设置于该下模具的上方的上模具形成,在关闭时对收纳在内部的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多个支承支柱,其在所述硫化模具的周围沿周向分开地配置,该多个支承支柱具有中空的下筒和以能够在该下筒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下筒的中空的上筒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连结体,其将上述支承支柱的上筒的上端部相互连结并且支承所述硫化模具的上模具;以及升降机构,其收纳在所述支承支柱的内部,通过使上筒进行升降从而使上模具与连结体一同靠近或远离下模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硫化装置,其中,
将所述轮胎硫化装置以硫化模具的中心轴线A位于同一直线B上的方式配置多个,并且将各轮胎硫化装置的支承支柱在周向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毅岩本智行福田英树日根野义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三菱重工机械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