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射频通信
,具体为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背景方法在目前的射频通信系统中,接收机主要有三种架构,分别为超外差式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和低中频接收机。超外差式接收机通常采用多级混频方式,使其不仅电路复杂而且需要较多的片外器件。在零中频接收机的原理中,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频率相同,因此射频信号会被直接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从而遭受直流失调、低频高闪烁噪声和IQ信号支路失配等问题的困扰,严重降低接收机的性能,常见的低中频接收机架构,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接收机架构。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制造工艺的偏差和器件的失配,频率综合器产生的四路本振信号IP、IN、QP、QN并不完全是正交信号,在相位上存在不匹配,这会使混频器输出的低中频信号相位也存在不匹配,这对复数带通滤波器而言是致命的,尤其是相位的不匹配会使复数带通滤波器在镜像频率处的响应受损,降低接收机的镜像抑制比,严重的会造成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同样的,混频器电路本身也会由于制造工艺的偏差和器件失配造成输出低中频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1)、低噪声放大器(2)、频率综合器(3)、混频器(4)、复数带通滤波器(5)、本振信号缓冲器(6)和寄存器(7),所述频率综合器(3)产生I、Q两个支路的本振信号,且所述本振信号缓冲器(6)由缓冲器电路(61)、可编程直流偏置电路(62)以及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构成,所述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设置有R_N<2:0>、R_P<2:0>端口,所述可编程直流偏置电路(62)设置有D<2:0>端口,所述缓冲器电路(61)的直流偏置电流源由3bit可控电流源组成,其电流大小由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1)、低噪声放大器(2)、频率综合器(3)、混频器(4)、复数带通滤波器(5)、本振信号缓冲器(6)和寄存器(7),所述频率综合器(3)产生I、Q两个支路的本振信号,且所述本振信号缓冲器(6)由缓冲器电路(61)、可编程直流偏置电路(62)以及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构成,所述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设置有R_N<2:0>、R_P<2:0>端口,所述可编程直流偏置电路(62)设置有D<2:0>端口,所述缓冲器电路(61)的直流偏置电流源由3bit可控电流源组成,其电流大小由所述寄存器(7)通过D<2:0>端口控制,所述本振信号缓冲器(6)的输出带有可编程的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电阻和电容阵列形成无源低通滤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器(7)通过端口R_N<2:0>、R_P<2:0>、C<2:0>控制电阻、电容阵列的开关关断和闭合来改变接入的电阻和电容的个数并改变无源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从而可以调节本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信号的正、负极分别接入缓冲器电路(61)的差分输入管,对应的正极接入VINP,且所述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的输出OUTP做为正极输出信号接IP或QP,相应的负极接入VINN,且所述无源电阻电容网络(63)的输出OUTN做为负极输出信号接IN或Q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像抑制比可调节的射频接收机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支路和Q支路中本振信号缓冲器(6)的尾电流进行分开调节,且由所述寄存器(7)确定选取一组值来保证幅度相位的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丁万新,刘政清,陈东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川土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