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197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所述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85~0.95,所述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0%~45%;所述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0%~25%。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可以快速吸收并传输皮肤表面的水分和汗渍至外层,穿着干爽透气,手感柔软、贴肤舒适度高,且具有时尚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除了对服装的基本要求外,对具有新功能的服装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人们常穿的贴身内衣,对面料的要求特别多。除了具备快速吸收皮肤散发的水分和汗液的能力,还要将吸收的水分和汗液疏散到外层衣物,而且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抗菌除臭的功能,以保证内衣穿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另外,作为内衣面料普遍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拉伸恢复性。随着人们对内衣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内衣面料除了具有以上功能外,还应该具有轻薄、贴肤、柔软等特点,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中国专利CN102431252A公开了一种三层结构的纺织面料,包括三层结构,里外两层为单层织物,中间层为衬垫材料;外层是由有机棉纱线构成的机织物,中间层是由涤纶低弹丝以非织造物形式构成的衬垫材料,里层是通过毛涤混纺成远红外纱线而机织成的机织物。由于里层采用远红外功能性保健纤维,但是,此专利技术制备的纺织面料不具有轻薄贴身的特点。中国专利CN107212494B公开了一种红豆绒超轻薄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选择,S2:原料加工,S3:面料编织,S4:面料清理,S5:磨绒,S6:纳米远红外线负离子剂,S7:布料整理,S8:布料包装。但是,此专利技术制备的红豆绒超轻薄吸湿发热功能面料的吸汗、排汗性能较差,不能保持干爽舒适。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国内内衣面料存在的生产成本高、面料厚重、不贴肤、美观性低等问题,提供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85~0.95,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0%~45%;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0%~25%。进一步的,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90,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2.5%;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2.5%。进一步的,有机棉纤维长度为29.0mm~32.0mm。进一步的,超细旦丙纶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1dtex~0.3dtex。进一步的,大豆纤维中蛋白质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5%~35%。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百分比将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成8特~12特的经纱,按重量百分比将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成7特~10特的纬纱,备用;步骤二、分别对步骤一中得到的经纱和纬纱进行染色,然后将染色后的经纱和纬纱在喷气织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坯布;步骤三、步骤二中的坯布置于32℃~42℃的水中清洗,并在温度为38℃~42℃的条件下烘干,烘干的坯布在蒸汽中汽蒸30s~60s,再次烘干得到所述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汽蒸之后包括整理剂溶液浸渍步骤。更进一步的,整理剂溶液由平滑剂、三聚磷酸钠、二季戊四醇、多巴胺、柠檬酸、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0~1.5:0.5:0.03:0.1:0.15:0.3:85~100组成。进一步的,步骤三中,蒸汽温度为110℃~1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可以快速吸收并传输皮肤表面的水分和汗渍至外层,穿着干爽透气,手感柔软、贴肤舒适度高,且具有时尚美感;(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轻薄柔软、弹性好、且织造方法简单,可减少纺织工艺废水的排放,减轻环境压力和生态污染,环保性好;(3)本专利技术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通过经纱与纬纱交织,织造的纺织面料强度好,耐磨性高,且具有较好的抗皱、抗缩性,结构稳定性好,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经济价值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85,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0%;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0%;有机棉纤维长度为29.0mm;超细旦丙纶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1dtex;大豆纤维中蛋白质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5%。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按重量百分比将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成8特的经纱,按重量百分比将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成7特的纬纱,备用;步骤二、分别对步骤一中得到的经纱和纬纱进行染色,然后将染色后的经纱和纬纱在喷气织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坯布;步骤三、步骤二中的坯布置于32℃的水中清洗,并在温度为38℃的条件下烘干,烘干的坯布在温度为110℃的蒸汽中汽蒸30s,再次烘干得到所述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上述中,汽蒸之后包括整理剂溶液浸渍步骤;其中,整理剂溶液由平滑剂、三聚磷酸钠、二季戊四醇、多巴胺、柠檬酸、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0:0.5:0.03:0.1:0.15:0.3:85组成。实施例2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95,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5%;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5%;有机棉纤维长度为32.0mm;超细旦丙纶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3dtex;大豆纤维中蛋白质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5%。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按重量百分比将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成12特的经纱,按重量百分比将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成10特的纬纱,备用;步骤二、分别对步骤一中得到的经纱和纬纱进行染色,然后将染色后的经纱和纬纱在喷气织机上进行织造、得到坯布;步骤三、步骤二中的坯布置于42℃的水中清洗,并在温度为42℃的条件下烘干,烘干的坯布在温度为120℃的蒸汽中汽蒸60s,再次烘干得到所述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上述中,汽蒸之后包括整理剂溶液浸渍步骤;其中,整理剂溶液由平滑剂、三聚磷酸钠、二季戊四醇、多巴胺、柠檬酸、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5:0.5:0.03:0.1:0.15:0.3:100组成。实施例3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经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85~0.95,所述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0%~45%;所述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0%~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85~0.95,所述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0%~45%;所述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1.0:0.90,所述经纱为有机棉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有机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2.5%;所述纬纱为大豆纤维与超细旦丙纶纤维混纺,其中,大豆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棉纤维长度为29.0mm~3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旦丙纶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1dtex~0.3dte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有机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纤维中蛋白质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5%~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蓉陈慧张宇邹雪芳魏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