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的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86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的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首次揭示一种新型的可应用于农业的组合物,其主要通过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培养物与亚硒酸盐进行混合后获得,其具有良好的抑制真菌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人还筛选获得了一株效果非常优异的哈茨菌株,其发酵培养物与亚硒酸盐混合及后期处理后,获得的产物对于抵抗有害真菌以及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的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肥料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的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
技术介绍
硒是一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矿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功能。我国采用在农作物上喷硒提高主粮硒水平的方法,对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缺硒症进行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植物硒比动物硒产品的生物利用率高,且其中的有机硒比无机硒更安全有效。植物硒的生物利用率不因其硒来自自然的高硒区还是来自施加的硒肥而不同,在缺硒地区,给土壤或作物施硒肥提高主粮中的硒含量,是改善人体硒营养缺乏的根本措施之一。真菌病害严重威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其中粮食作物受镰刀菌侵染后导致的赤霉病及茎腐病尤为严重,经济作物受链格孢菌侵染后容易导致黑斑病及黑腐病,两类真菌性疾病给国内作物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动摇国民之本。而在真菌病害过程中,伴随着菌类生长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诸多隐患。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伏马毒素是一类2B级致癌物,在哺乳动物实验中,FB1可导致各种具有特异性的毒理作用,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B1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有关。链格孢毒素是一类相互间具有协同毒性的小分子,TeA能络合蛋白质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AOH影响DNA拓扑异构酶活性,二者共同作用极易引起哺乳动物急性中毒。目前,市面上的富硒叶面肥虽很多,但大部分硒肥是通过在普通肥料中添加化学硒盐或锡矿石得到,这些硒盐或富硒矿石虽然便于获得,但是具有毒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目前此类的肥料难以被植物吸收,容易被雨水冲刷进入土壤造成二次污。同时,亚硒酸盐作为生产硒肥的原料,其本身是有毒性的,也需要良好的反应条件来使其完全消除毒性。因此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要减少作物真菌病害,提升作物品质,研制新型多功能肥料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的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的组合物,其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来制备:将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培养物与亚硒酸盐进行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用于农业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1)发酵培养哈茨木霉,获得哈茨木霉培养物;(2)将亚硒酸盐与(1)的哈茨木霉培养物混合。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哈茨木霉为: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NO:M2019066的菌株。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亚硒酸盐包括(但不限于):亚硒酸钠,亚硒酸钾,亚硒酸锌。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哈茨木霉培养物为:哈茨木霉经发酵培养后,从培养物中分离获取的木霉代谢产物;较佳地,为哈茨木霉经发酵培养后,从培养物中分离获取的培养上清。在另一优选例中,发酵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土豆粉和葡萄糖;较佳地,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土豆粉10-22重量份,葡萄糖1-2.2重量份,亚硒酸盐0.0015-0.004,抗坏血酸0.004-0.015重量份,哈茨木霉菌种0.0001重量份,以及余量的水;较佳地,水(优选纯净水)为75-85重量份。在另一优选例中,土豆粉12-20重量份,葡萄糖1.2-2重量份,亚硒酸盐0.002-0.003,抗坏血酸0.006-0.01重量份,哈茨木霉菌种0.0001重量份,以及余量的水。在另一优选例中,发酵培养包括:(a)将土豆粉溶解于水中,加热煮沸,过滤获取滤液;(b)将葡萄糖溶解步骤(a)的滤液中,混匀,灭菌,获得培养液;(c)在(b)的培养液中接种入哈茨木霉菌种,室温(较佳地25±2℃;更佳地25±1℃)下震荡培养5±3天(较佳地5±2天;更佳地5±1天),获得培养液;(d)对(c)的培养液进行过滤除、离心,获取上清液。在另一优选例中,菌株接种量为0.05~0.15%;较佳地为0.08~0.12%。在另一优选例中,在将哈茨木霉培养物与亚硒酸盐进行混合后,还包括:在该混合产物中加入还原剂,进行反应;离心,获取沉淀。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还原剂包括:抗坏血酸或柠檬酸钠。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是农药组合物;较佳地,其是以哈茨木霉培养物、亚硒酸盐反应产物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农药组合物;更佳地,其是以哈茨木霉培养物、亚硒酸盐反应产物合还原剂(化学还原剂)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农药组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所述的组合物的用途,用于制备肥料,所述肥料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其包含所述的组合物,以及农业学(包括肥料领域或农药学领域)上可接受的载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木霉菌株,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NO:M201906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木霉菌株培养物,其由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NO:M2019066的菌株产生。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所述的木霉菌株或其培养物的用途,用于制备制备肥料,所述肥料减少作物真菌病害与毒素污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的试剂盒,其包含:前面任一所述的组合物,或所述的木霉源纳米硒叶面肥,或所述的木霉菌株,或所述的木霉菌株培养物。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木霉源纳米硒(TSNP)对菌丝的抑制作用优于传统化学法纳米硒(SNP);(a)对照组,PDA培养基;(b)PDA培养基中添加200μg/mlSNP;(c)PDA培养基中添加200μg/mlTSNP;(d)三株菌的菌丝体生长速率;(e)培养10天后正常菌丝的扫描电镜图;(f)TSNP处理,培养10天后正常菌丝发生扭曲变形的扫描电镜图。图2、TSNP处理后,真菌毒素生物合成因子表达下调;以CK组的表达为1,其它组与之比较获得相对值(纵坐标);(a)伏马毒素的骨架合成基因FUM1表达下调;(b)LC-MS/MS检测结果表明伏马毒素产量明显减少;(c)链格孢毒素骨架合成基因PA表达量明显下调;(d)LC-MS/MS检测结果表明两种链格孢毒素产量明显减少。图3、TSNP对接种了病原菌的玉米和梨的发病情况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a)玉米籽粒在含有串珠镰刀菌的培养液中浸泡,经过不同处理,25℃条件下培养5天。将菌液改用无菌水浸泡(i),浸泡前不做处理(ii),浸泡前用传统化学纳米硒涂抹处理(iii),浸泡前用TSNP涂抹处理(iv);(b)链格孢菌穿刺接种在梨的切片表面,经过不同处理,25℃培养5天,无菌水浸泡(i),不做处理(ii)、传统化学纳米硒(iii)、TSNP(iv)。图4、不同木霉菌株合成的木霉源硒肥的抗菌能力比较。图5、硒叶面肥的分子大小测定。图6、不同木霉菌株的对峙实验测定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农业的组合物,其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来制备: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培养物与亚硒酸盐进行混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农业的组合物,其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来制备:将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培养物与亚硒酸盐进行混合。


2.一种制备用于农业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
(1)发酵培养哈茨木霉,获得哈茨木霉培养物;
(2)将亚硒酸盐与(1)的哈茨木霉培养物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哈茨木霉为: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NO:M2019066的菌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硒酸盐包括:亚硒酸钠,亚硒酸钾,亚硒酸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哈茨木霉培养物为:哈茨木霉经发酵培养后,从培养物中分离获取的木霉代谢产物;较佳地,为哈茨木霉经发酵培养后,从培养物中分离获取的培养上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或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土豆粉和葡萄糖;较佳地,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土豆粉10-22重量份,葡萄糖1-2.2重量份,亚硒酸盐0.0015-0.004,抗坏血酸0.004-0.015重量份,哈茨木霉菌种0.0001重量份,以及余量的水;较佳地,水为75-85重量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或方法,其特征在于,土豆粉12-20重量份,葡萄糖1.2-2重量份,亚硒酸盐0.002-0.003,抗坏血酸0.006-0.01重量份,哈茨木霉菌种0.0001重量份,以及余量的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物或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包括:
(a)将土豆粉溶解于水中,加热煮沸,过滤获取滤液;
(b)将葡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爱波胡东强刘娜于松余佃贞唐艳王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