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175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3
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包括载人潜水器和载人舱,载人舱外部的载人潜水器上分别安装有液压源、绞车、辅助机构和水下电源,载人舱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箱;绞车通过承重脐带缆连接有钩爪;辅助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缸,每个多级液压缸的缸体顶部均通过第一铰链座铰接在载人潜水器的外部,每个多级液压缸的活塞杆头部均通过第二铰链座铰接有长条形支架,两个长条形支架平行间隔设置,单个长条形支架的内侧固定有小马达,小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小齿轮,两个长条形支架之间安装有半圆形结构的旋转托架,旋转托架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圆弧形齿条,小齿轮与齿条啮合,旋转托架内放置载荷。工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放回收装置
,尤其是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海底探测、海洋能源开发和海洋安全等领域需求的不断扩大,水下施工及设施安装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水面船布放回收作业受海上风浪情况影响较大,作业时间受到一定限制,且随着布放回收深度的加大,系统受梯度流影响加大,载荷会随水流运动,很难在实现精确地点布放,回收时,由于风浪流影响,则很难准确抓取海底载荷。同时水面船在水面航行的路径易被侦测和记录,如果布放回收国防安全领域载荷,则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此外大长细比载荷布放回收中的稳性更差,更易受到环境影响,且由于外形尺寸长细比大,增加了布放回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从而克服了水面船布放回收作业存在的缺点,并有效的保证了作业的高效性及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包括载人潜水器,所述载人潜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包括载人潜水器(1),所述载人潜水器(1)上安装有载人舱(18),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18)外部的载人潜水器(1)上分别安装有液压源(2)、绞车(3)、辅助机构(9)和水下电源(11),所述载人舱(18)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箱(10);/n所述绞车(3)通过承重脐带缆连接有钩爪(4);/n所述辅助机构(9)的安装结构为: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缸(7),每个多级液压缸(7)的缸体顶部均通过第一铰链座(6)铰接在载人潜水器(1)的外部,每个多级液压缸(7)的活塞杆头部均通过第二铰链座(8)铰接有长条形支架(13),两个长条形支架(13)平行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人潜水器水下布放回收大长细比载荷系统,包括载人潜水器(1),所述载人潜水器(1)上安装有载人舱(18),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18)外部的载人潜水器(1)上分别安装有液压源(2)、绞车(3)、辅助机构(9)和水下电源(11),所述载人舱(18)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箱(10);
所述绞车(3)通过承重脐带缆连接有钩爪(4);
所述辅助机构(9)的安装结构为: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缸(7),每个多级液压缸(7)的缸体顶部均通过第一铰链座(6)铰接在载人潜水器(1)的外部,每个多级液压缸(7)的活塞杆头部均通过第二铰链座(8)铰接有长条形支架(13),两个长条形支架(13)平行间隔设置,单个长条形支架(13)的内侧固定有小马达(15),所述小马达(15)的输出端连接小齿轮(14),两个长条形支架(13)之间安装有半圆形结构的旋转托架(16),所述旋转托架(16)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圆弧形齿条(17),所述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新范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