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75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分段下料并制成分料管段;预制吸力锚顶部结构框架后与相对应的分料管段进行组对并整体喷涂;预制装船垫墩,并依次对多个分料管段进行各自单独预制后整体合拢;安装吸力锚的锚链、管段附件,以及对装船垫墩和吸力锚进行固定焊接后吊运至驳船上固定;完成吸力锚的装船任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采用立式建造的预制工艺,降低了吸力锚桩组对难度,保证了椭圆度、组对精度、错皮尺寸等技术要求;利用船坞进行整体建造,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利用龙门吊进行装船工作,减少了履带吊、浮吊的使用,提高建造效率,缩短建造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石油工程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
技术介绍
近海吸力锚的概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在八十年代初首次在欧洲北海投入工程使用,我国吸力锚在近海油田的首次应用为1994年曹妃甸1-6两点系泊系统。吸力锚筒体管径通常大于4.2m,特点是径厚比较大,管壁较柔,椭圆度是组对控制的难点,且锚桩附属结构较多,安装施工顺序较为重要,对整体的精度控制较为严格。国内外通常采用卧式建造的方法,主要缺点如下:1、管段之间的组对焊接组对精度控制难度较大,对场地的平整度、转胎的承载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2、需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履带吊转弯和行走,场地占用面积大;3、吊装翻身需要两台大型履带吊配合,存在较高的作业风险;4、装船运输一般码头的最前沿承载能力十分小,履带吊需要增大旋转半径,站在较远的位置进行吊装,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需要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待预制的吸力锚桩进行成套下料后切割成分段料,根据卷管机分别对所述分段料进行卷制成分料管段,并对每个所述分料管段增加保形工装;/nS2、将所述分料管段吊运至船坞进行纵缝焊接,同时对所述吸力锚的顶部结构框架进行预制;/nS3、对预制好的所述顶部结构框架与相对应的所述分料管段组对焊接后并进行整体喷涂;/nS4、在所述船坞指定位置预制装船垫墩,利用第一起吊件对多个所述分料管段之间进行依次组对,根据所述吸力锚的整体长度对分段的多个所述分料管段进行各自单独预制后进行整体合拢;/nS5、使用所述第一起吊件对合拢后的所述吸力锚进行锚链、管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待预制的吸力锚桩进行成套下料后切割成分段料,根据卷管机分别对所述分段料进行卷制成分料管段,并对每个所述分料管段增加保形工装;
S2、将所述分料管段吊运至船坞进行纵缝焊接,同时对所述吸力锚的顶部结构框架进行预制;
S3、对预制好的所述顶部结构框架与相对应的所述分料管段组对焊接后并进行整体喷涂;
S4、在所述船坞指定位置预制装船垫墩,利用第一起吊件对多个所述分料管段之间进行依次组对,根据所述吸力锚的整体长度对分段的多个所述分料管段进行各自单独预制后进行整体合拢;
S5、使用所述第一起吊件对合拢后的所述吸力锚进行锚链、管段附件的安装,以及所述装船垫墩与所述吸力锚的固定焊接,按照吊装方案对焊接后的所述吸力锚进行挂扣,而后通过第二起吊件将挂扣后的吸力锚吊起并吊运至驳船上,并进行固定;
S6、所有所述吸力锚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并完成所述吸力锚和吸力锚桩的装船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保形工装包括呈十字结构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力锚桩预制装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顶部结构框架包括环形支撑架以及设在所述环形支撑架上的多个沿横向和沿纵向排布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李志强汪春标杨其强武学发李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