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牧之专利>正文

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754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2
自行车踏脚一周中真正有效的只有小半周,其中高效的只有踏脚在前的一小段圆弧。另外,小腿和脚掌只起到越过死点和传递大腿力的辅助作用,而为了这二个作用,小腿和脚掌的肌肉群要承受比大腿更多的负担。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自行车车轮二边都安装飞轮,让大腿力通过扛杆和齿条直接驱动车轮,用的是最高效的一段圆弧,而且大腿上下运动都可以驱动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采用传统的由踏脚做圆周运动驱动车轮的方式,所以不需要小腿和脚掌协同跨越静点,也不需要小腿和脚掌传递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也设计了让小腿和脚仍参与骑车的形式,可省略部件,其效率仍高于传统自行车,因为它只用最高效段,但低于仅用大腿力的形式,因为小腿和脚传递大腿力也要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踏脚一周中真正有效的只有小半周,其中高效的只有踏脚在前的一小段圆弧。另外,小腿和脚掌只起到越过死点和传递大腿力的辅助作用,而为了这二个作用,小腿和脚掌的肌肉群要承受比大腿更多的负担,骑自行车就是小腿最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自行车车轮二边都安装飞轮,让大腿力通过扛杆和齿条直接驱动车轮,用的是最高效的一段圆弧,而且大腿上下运动都可以驱动车轮。本专利技术不采用传统的由踏脚做圆周运动驱动车轮的方式,所以不需要小腿和脚掌协同跨越静点,也不需要小腿和脚掌传递动力。本专利技术也设计了让小腿和脚仍参与骑车的形式,可省略部件,其效率仍高于传统自行车,因为它只用最高效段,但低于仅用大腿力的形式,因为小腿和脚传递大腿力也要用力。附图说明图1为第1种形式图2为第2种形式图3为第3种形式图4为第4种形式图5为第5种形式图6为第6种形式图7为第7种形式图8为第8种形式图9为第9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其特征是:/n后轮(8)轮子和其芯轴(31)固定连接,芯轴通过二个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3)上,芯轴伸出轴承的二个外端各有一个齿飞轮(7),齿飞轮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飞轮,它的外圈不是链轮而是齿轮;/n车架(3)左右各有一根平杆(5),平杆中部支点分别与固定于车架上原中轴处的横轴(30)作可摆动铰接,还通过簧片(9)与车架弹性连接,簧片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分为二叉分别固定于一根平杆,平杆前端与直杆(2)垂直弹性连接,平杆后端有弧形齿条(6)与齿飞轮(7)外圈的齿轮啮合;直杆上端有大腿夹(1),下端有搁脚板(10);/n二条平杆(5)在前段或后段适当位置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其特征是:
后轮(8)轮子和其芯轴(31)固定连接,芯轴通过二个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3)上,芯轴伸出轴承的二个外端各有一个齿飞轮(7),齿飞轮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飞轮,它的外圈不是链轮而是齿轮;
车架(3)左右各有一根平杆(5),平杆中部支点分别与固定于车架上原中轴处的横轴(30)作可摆动铰接,还通过簧片(9)与车架弹性连接,簧片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分为二叉分别固定于一根平杆,平杆前端与直杆(2)垂直弹性连接,平杆后端有弧形齿条(6)与齿飞轮(7)外圈的齿轮啮合;直杆上端有大腿夹(1),下端有搁脚板(10);
二条平杆(5)在前段或后段适当位置相向固定伞齿条(4),对称啮合于中间伞齿轮(11)构成二齿条夹一齿轮的联动副,使二条平杆联动并让大腿向上向下的运动都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簧片(9)使二条弓形杆同在中位为常态。


2.一种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其特征是:
后轮(8)轮子和其芯轴(31)固定连接,芯轴通过二个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3)上,芯轴伸出轴承的二个外端各有一个齿飞轮(7),齿飞轮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飞轮,它的外圈不是链轮而是齿轮;
车架(3)左右各有一根平杆(5),平杆中部支点分别与固定于车架上原中轴处的横轴(30)作可摆动铰接,还通过簧片(9)与车架弹性连接,簧片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分为二叉分别固定于一根平杆,平杆前端安装踏脚板(34),平杆后端有弧形齿条(6)与齿飞轮(7)外圈的齿轮啮合;
二条平杆(5)在前段或后段适当位置相向固定伞齿条(4),对称啮合于中间伞齿轮(11)构成二齿条夹一齿轮的联动副,使二条平杆联动,簧片(9)使二条弓形杆同在中位为常态。


3.一种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其特征是:
后轮(8)轮子和其芯轴(31)固定连接,芯轴通过二个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3)上,芯轴伸出轴承的二个外端各有一个卷簧飞轮(15),卷簧飞轮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飞轮,它的外圈不是链轮而是有带槽槽内绕有卷簧(14)的外轮;
车架(3)左右各有一根弓形杆(13),弓形杆中部支点分别与固定于车架座垫下的横轴(30)作可摆动铰接,还通过簧片(9)与车架弹性连接,簧片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分为二叉分别固定于一根弓形杆,弓形杆前端与直杆(2)垂直弹性连接,直杆上端有大腿夹(1),下端有搁脚板(10),弓形杆后端连接卷簧(14),卷簧连接弓形杆后端的外段是直的,卷在卷簧飞轮上的内段是卷的,卷簧的弹性卷力使外圈倒转成为卷簧飞轮的常态,弓形杆前端下压后端上翘拉出卷簧使卷簧飞轮(15)带动后轮(8)前行,弓形杆前端上翘后端下压卷簧回卷使卷簧飞轮倒转但不妨碍后轮(8)前行;
二条弓形杆(13)在前段或后段适当位置相向固定伞齿条(4),对称啮合于中间伞齿轮(11)构成二齿条夹一齿轮的联动副,使二条弓形杆联动并让大腿向上向下的运动都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簧片(9)使二条弓形杆同在中位为常态。


4.一种大腿用力的高效自行车,其特征是:
后轮(8)轮子和其芯轴(31)固定连接,芯轴通过二个轴承(12)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3)上,芯轴伸出轴承的二个外端各有一个卷簧飞轮(15),卷簧飞轮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飞轮,它的外圈不是链轮而是有带槽槽内绕有卷簧(14)的外轮;
车架(3)左右各有一根弓形杆(13),弓形杆中部支点分别与固定于车架座垫下的横轴(30)作可摆动铰接,还通过簧片(9)与车架弹性连接,簧片一端固定于车架,另一端分为二叉分别固定于一根弓形杆,弓形杆前端与直杆(2)垂直铰接,直杆下端有踏脚,弓形杆后端连接卷簧(14),卷簧连接弓形杆后端的外段是直的,卷在卷簧飞轮上的内段是卷的,卷簧的弹性卷力使外圈倒转成为卷簧飞轮的常态,弓形杆前端下压后端上翘拉出卷簧使卷簧飞轮(15)带动后轮(8)前行,弓形杆前端上翘后端下压卷簧回卷使卷簧飞轮倒转但不妨碍后轮(8)前行;
二条弓形杆(13)在前段或后段适当位置相向固定伞齿条(4),对称啮合于中间伞齿轮(11)构成二齿条夹一齿轮的联动副,使二条弓形杆联动,簧片(9)使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牧之
申请(专利权)人:郑牧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