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511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及其应用,以淫羊藿素及薏苡仁油作为原料药,薏苡仁油和短链油为油相,加入混合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微乳纳米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短链油与薏苡仁油为混合油相和混合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微乳纳米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淫羊藿素与薏苡仁油的协同抗肝癌疗效,同时提高药物的载药量,降低辅料用量,促进药物吸收,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淫羊藿素、薏苡仁油组成的微乳纳米组合物,该纳米组合物将水不溶性药物淫羊藿素与薏苡仁油制备成微乳制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微乳纳米组合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关于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及放疗、化疗,毒副作用较大,患者的生存率较低,亟需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肝癌药物应用于临床。以“祛邪扶正”为特色的传统中药在治疗肝癌方面有独特优势,其疗效不仅可靠,而且毒副作用小,增加了对机体用药的安全性,且与放、化疗并用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淫羊藿素是来源于中药淫羊藿中的一种黄酮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素对肝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抗肝癌效果较好,但因其难溶,口服吸收较差,生物利用率低,因此目前还没有相关制剂应用于临床。薏苡仁油是从薏苡仁中提取得到的一类油脂性成分,文献报道其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抗恶病质和止痛效果,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应用于临床的康莱特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薏苡仁油,其在临床用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及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配合放、化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样,薏苡仁油水溶性较差,口服难吸收,口服疗效不能充分发挥。本课题组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薏苡仁油和淫羊藿素配伍制备成微乳后可以显著提高二者的协同抗肝癌活性,经处方优选过的薏苡仁油和淫羊藿素配伍制备而成微乳具有开发成抗原发性肝癌药物的应用前景。经检索,现有技术已有对淫羊藿素或薏苡仁油抗肿瘤的相关制剂报道。有关薏苡仁油的中国专利申请有: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201410355208.5),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薏苡仁油软胶囊及其应用(02137311.6),一种薏苡仁油微乳的制备方法(2010101934956.6),一种薏苡仁油自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200710027400.1)等。有关淫羊藿素的专利有:一种淫羊藿素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201110061635.9),一种淫羊藿苷元口服胶束制剂的制备方法(201810706803.7),一种淫羊藿苷元制剂(201711043933.9),一种淫羊藿苷元片剂(201510055573.9),一种淫羊藿苷元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410472796.0),淫羊藿苷元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200910029928.1),淫羊藿苷元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200910025047.2)等。现有文献也有分别对淫羊藿素与薏苡仁油抗肝癌作用的报道。但不管是现有专利和还是现有文献,国内外目前尚无将淫羊藿素与薏苡仁油两者配伍并以微乳为载体显著提高抗肝癌效果的专利及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肝癌作用的微乳纳米组合物,以及该纳米组合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将水不溶性药物淫羊藿素及薏苡仁油二者配伍并制备成微乳纳米制剂,采用短链油与薏苡仁油为混合油相和混合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微乳纳米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制剂的协同抗肝癌疗效,提高药物的载药量,降低辅料用量,促进药物吸收,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以淫羊藿素及薏苡仁油作为原料药,其中薏苡仁油兼做油相,加入短链油组成混合油相,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物作为药物的载体。其中,各组分重量份如下:淫羊藿素1-10份,薏苡仁油40-250份,短链油相10-90份,混合表面活性剂100-340份,助表面活性剂35-115份。各组分重量份的优化比例是:淫羊藿素3-8份,薏苡仁油100-200份,短链油相20-70份,混合表面活性剂155-285份,助表面活性剂55-95份。各组分重量比的最优比例是:淫羊藿素5-7份,薏苡仁油150-170份,短链油相30-50份,混合表面活性剂210-240份,助表面活性剂65-85份。进一步的,组分中淫羊藿素和薏苡仁油的重量比为1:20~50;优选1:30。上述的短链油采用甘油三丁酸酯、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丙酸酯中的一种;优选甘油三丁酸酯。上述混合表面活性剂采用吐温80、蓖麻油聚烃氧酯35(ELP35)、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RH40)、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HS15)、辛酸葵酸聚乙二醇甘油酯(GTCC)中任意两种。优选的,所述的混合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与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或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与吐温80。优选的,所述混合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与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其重量份比例优选: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0.5~2。上述的助表面活性剂采用PEG-400、PEG-300、异丙醇中的一种;优选PEG-400。本专利技术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指导,结合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及配伍给药的用药特点设计出一种多组分微乳纳米载药系统。配伍是中医药用药的一大特色,申请人通过大量的体内外筛选实验发现淫羊藿素与薏苡仁油在特定比例下配伍制备成微乳,抗肿瘤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成分用药及两种成分直接配伍用药,显示出极强的协同抗肝癌作用。本专利技术针对淫羊藿素、薏苡仁油的理化性质,采用适合中药多组分的微乳作为载体,通过大量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筛选试验克服了多组分难以制备成微乳的技术难点,将淫羊藿素和薏苡仁油作为药物,薏苡仁油和短链油做混合油相,选择适宜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中药多组分载药的微乳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既发挥了淫羊藿素、薏苡仁油配伍协同抗肿瘤作用,同时降低了辅料的用量,用药安全,且生产成本低。体内外药效学实验表明与单一成分相比,按最佳比例配伍制备的淫羊藿素、薏苡仁油组分微乳纳米组合物的抑瘤率最高。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1)取混合油相加入至混合表面活性剂中,室温搅拌2-8h至完全混匀,取助表面活性剂至上述混合体系中,继续室温搅拌2-6h,备用;2)取淫羊藿素加入至上述制备的混合体系中,磁力搅拌2-8h,直至无不溶物悬浮于体系,备用;3)将去离子水恒速、缓慢并定量地滴入上述制备的混合体系中,并不断匀速搅拌体系,直至出现透亮澄明的体系。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乳纳米组合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的有益效果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淫羊藿素和薏苡仁油的口服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了中医药配伍理论,将淫羊藿素与薏苡仁油制备成微乳,发挥协同的抗肿瘤药效。2、本专利技术使用薏苡仁油和短链油作为混合油相,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溶,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及微乳的载药量,提高了微乳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了辅料的用量,可降低口服剂量,节约制剂生产成本。3、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具有安全、无毒、无刺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淫羊藿素及薏苡仁油作为原料药,薏苡仁油与短链油作为混合油相,加入混合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肝癌微乳纳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淫羊藿素及薏苡仁油作为原料药,薏苡仁油与短链油作为混合油相,加入混合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纳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重量份如下:
淫羊藿素1-10份,薏苡仁油40-250份,短链油相10-90份,混合表面活性剂100-340份,助表面活性剂35-1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乳纳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中淫羊藿素和薏苡仁油的重量比为1:20~50;优选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纳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链油采用甘油三丁酸酯、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丙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乳纳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链油采用甘油三丁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曾华婷郭健刘玉萍刘聪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