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35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于浆纱车间之间搭建隔热材料制成的控温室,并将多个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置于控温室内,控温室的左侧墙壁上端设置安装有空调,空调分别经管道和电磁阀连通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的顶部,以将空调排出的冷气输至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气柜的内部,在控温室和冷气的输入下,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的内部温度得到良好的控制;第一泄压阀和第二泄压阀的设置,有效平衡了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内的气体压力;气罩套设电磁阀的出口端,喷嘴连通电磁阀的出口端,且气罩和喷嘴均设置安装于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的顶部,由此将冷气于柜内扩散降温,并不损害柜内的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
本技术涉及工业设备控温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
技术介绍
纺织生产中,所使用的浆纱机是一种发热量很大的设备,夏季的工业生产,控制浆纱机的电器柜虽自身带有空调,但由于浆纱车间内温度很高,电器柜自带的空调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降温要求,极易发生死机的状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或给电器柜单独加空调、冷风,但此种方式所需成本较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设备,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电器柜因难以得到有效降温而出现死机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电器柜难以得到有效降温而易出现死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包括控温室、空调、三通管和第一管道,所述控温室内设置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所述空调安装于所述控温室的内侧壁,所述三通管包括一个进气端和两个出气端,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三通管的进气端,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一个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内部、另一个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器柜的内部。优选地,所述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三通管连通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电器柜的内部连通。优选地,所述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还包括第一泄压阀和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一泄压阀和所述第二泄压阀分别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器柜和所述第二电器柜,以平衡所述第一电器柜和所述第二电器柜内的气体压力。优选地,所述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还包括气罩和喷嘴,所述气罩分别套设安装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所述喷嘴置于所述气罩内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所述气罩和所述喷嘴分别相应的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内部和所述第二电器柜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喷嘴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若干开口。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单独搭建设置的控温室将室内的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与室外的浆纱车间隔离,在隔热材料制成的控温室的隔离作用和空调排出的冷气对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的持续输入下,电器柜内部的温度得到良好的降温处理;第一泄压阀和第二泄压阀分别设置安装于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内的气体压力得到有效平衡;喷嘴的相对侧开口的设计使得输出的冷气均匀扩散于柜内,避免了直接喷射对柜内部件造成的损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应用于纺织生产时一实施方式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器柜控温室内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流组件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2所示,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应用于纺织生产时一实施方式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器柜控温室内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于相对设置的浆纱车间2的中间位置设置安装一控温室1,控温室1的一侧安装有一供操作人员进出的门11,控温室1优选真空隔热板搭制而成;控温室1内设置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分别与控温室1外的浆纱车间2电连接,控温室1的左侧壁上部设置安装有一空调5,空调5优选出风口为圆形的空调,空调5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的顶端,具体地,管道上设置安装有三通管61和第一管道62,三通管61包括一个进气端和两个出气端,三通管61的其中一个出气端连通第一电磁阀71的进口端,第一电磁阀71的出口端连通第一电器柜3的顶端,三通管61的另一出气端连通第一管道62的进气端,第一管道62的出气端连通第二电磁阀72的进口端,第二电磁阀72的出口端连通第二电器柜4的顶端,以上,空调5输出的冷气得以分别输入至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以取得降温的效果。为了使得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中的内部气压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的底部分别设置安装有第一泄压阀81和第二泄压阀82。为了更好地将空调5输出的冷气于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中扩散降温,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电磁阀71和第二电磁阀72的出口端分别连接有导流组件,下面仅对导流组件与第一电磁阀71的连接关系进行阐释说明,导流组件包括气罩9和喷嘴10,气罩9呈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的半球状,气罩9套设安装于第一电磁阀71的出口端,喷嘴10则安装于气罩9的内部并与第一电磁阀71的出口端连通,特别地,喷嘴10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出气口,以引导于第一电磁阀71的出口端喷出的冷气向气罩9的内部扩散,避免冷气直接朝向第一电器柜3内部的部件喷出,对部件造成损害。进一步地,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中还设置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一控制器且第一电磁阀71和第二电磁阀72均与该控制器电连接,以根据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内部的温度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借由控制器来调节第一电磁阀71和第二电磁阀72的启闭,作为优选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TSEV01红外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的型号为:FP-XC14T可编程控制器。具体实施时,开启空调5,冷气由空调5的出风口分别经三通管61和第一管道62进入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的内部,在喷嘴10两侧开口的分流作用下,冷气于气罩9内缓缓扩散并分别对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的内部进行降温,若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中的气压过大,第一泄压阀81和第二泄压阀82分别开启并排出部分气体至控温室1内;设置安装于第一电器柜3和第二电器柜4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对各自对应的柜内温度进行监测,若温度较低则反馈电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71或第二电磁阀72的启闭作相应的调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于浆纱车间之间搭建隔热材料制成的控温室,并将多个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置于控温室内,控温室的左侧墙壁上端设置安装有空调,空调分别经三通管、第一管道和电磁阀连通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的顶部,以将空调排出的冷气输至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气柜的内部,在控温室和冷气的输入下,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的内部温度得到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室、空调、三通管和第一管道,所述控温室内设置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所述空调安装于所述控温室的内侧壁,所述三通管包括一个进气端和两个出气端,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三通管的进气端,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一个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内部、另一个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器柜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室、空调、三通管和第一管道,所述控温室内设置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电器柜和第二电器柜,所述空调安装于所述控温室的内侧壁,所述三通管包括一个进气端和两个出气端,所述空调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三通管的进气端,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一个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内部、另一个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电器柜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用电器柜控温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三通管连通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电器柜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电器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国平张一村史崇阳许鹤黄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