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126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无线供电系统包括电性连接的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无线供电系统还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与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连通,以对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进行散热降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无法提供一种高效地、安全地方式进行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供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车辆,具有绿色环保污染少的特点,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大大地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通常使用电池作为动力供应,这样,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正常续航行驶,便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电量补充。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作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通常采用无线供电系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而无线供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这部分热量不能及时地散发,会严重影响到无线供电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而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无法提供一种高效地、安全地方式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无法提供一种高效地、安全地方式进行散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包括电性连接的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无线供电系统还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与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连通,以对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进一步地,散热机构包括气体循环装置,气体循环装置包括:通气管路,通气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连通,通气管路的第二端口为自由进气端口;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连通,排气管路的第二端口与外界连通;动力源,通气管路和/或排气管路上设置有动力源。进一步地,散热机构包括气体循环装置,气体循环装置包括:通气管路,通气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无线充电变换器连通,通气管路的第二端口为自由进气端口;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无线充电变换器连通,排气管路的第二端口与外界连通;动力源,通气管路和/或排气管路上设置有动力源。进一步地,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连通,散热机构包括气体循环装置,气体循环装置包括:通气管路,通气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和无线充电变换器中的一个连通,通气管路的第二端口为自由进气端口;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和无线充电变换器中的另一个连通,排气管路的第二端口与外界连通;动力源,通气管路和/或排气管路上设置有动力源。进一步地,气体循环装置还包括支撑本体,动力源为气泵,通气管路和排气管路上各设置有一个气泵,且气泵安装在支撑本体上。进一步地,散热机构还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自由进气端口连通,以向通气管路内提供冷气。进一步地,排气管路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抽热空气管路,通气管路为具有保温功能的吹冷空气管路。进一步地,制冷装置包括安装本体和设置在安装本体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进一步地,无线充电变换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一步地,无线供电系统还包括安装桩,无线充电变换器设置在安装桩上,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上或地下。进一步地,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均具有密封腔体,散热机构与无线充电变换器的密封腔体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的密封腔体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无线供电系统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与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连通,以对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进行散热降温。这样,无线供电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机构有效地被发散至外界环境中,从而确保了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始终处于一个适宜温度的工作环境中,避免了无线供电系统因工作环境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充电性能,进而保证了无线供电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此外,本申请的散热机构的运行成本低廉,经济性高,且散热机构不会对无线供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变换器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的密封性能和工作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无线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无线供电系统的散热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示出了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无线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无线供电系统的散热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无线充电变换器;20、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30、散热机构;31、气体循环装置;311、通气管路;312、排气管路;313、动力源;314、支撑本体;32、制冷装置;321、安装本体;322、半导体制冷片;40、安装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变换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系统无法提供一种高效地、安全地方式进行散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供电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无线供电系统,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包括电性连接的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以及散热机构30,其中,散热机构30与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连通,以对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进行散热降温。由于无线供电系统包括散热机构30,散热机构30与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连通,以对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进行散热降温。这样,无线供电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机构30有效地被发散至外界环境中,从而确保了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始终处于一个适宜温度的工作环境中,避免了无线供电系统因工作环境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充电性能,进而保证了无线供电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此外,本申请的散热机构30的运行成本低廉,经济性高,且散热机构30不会对无线供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变换器10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的密封性能和工作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散热机构30能够单独对无线充电变换器10或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进行散热降温,也能够同时对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进行散热降温。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包括电性连接的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系统还包括:/n散热机构(30),所述散热机构(30)与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连通,以对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进行散热降温;所述散热机构(30)包括气体循环装置(31),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均具有密封腔体,所述散热机构(30)与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的密封腔体和/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的密封腔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供电系统,用于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包括电性连接的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电系统还包括:
散热机构(30),所述散热机构(30)与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连通,以对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进行散热降温;所述散热机构(30)包括气体循环装置(31),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均具有密封腔体,所述散热机构(30)与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的密封腔体和/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的密封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循环装置(31)包括:
通气管路(311),所述通气管路(3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连通,所述通气管路(311)的第二端口为自由进气端口;
排气管路(312),所述排气管路(312)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装置(20)连通,所述排气管路(312)的第二端口与外界连通;
动力源(313),所述通气管路(311)和/或所述排气管路(312)上设置有所述动力源(3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循环装置(31)包括:
通气管路(311),所述通气管路(3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连通,所述通气管路(311)的第二端口为自由进气端口;
排气管路(312),所述排气管路(312)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无线充电变换器(10)连通,所述排气管路(312)的第二端口与外界连通;
动力源(313),所述通气管路(311)和/或所述排气管路(312)上设置有所述动力源(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30)包括气体循环装置(31),所述气体循环装置(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凡波葛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