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40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通过设置在壳体表面嵌设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至少两个定位槽,并且至少两个定位槽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其相对位置与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从而使得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定位槽后,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从而可使得交通工具快速驻停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的位置。具有提高辅助无线充电操作效率和提升用户感受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其应用往往为需要使用两个规格相匹配的线圈,通过两个线圈的磁场感应、共振反应、电场耦合反应,微波谐振反应来产生电流为设备充电或提供运作电能。目前,大部分的电动交通工具充电通常采用适合大功率无线充电的电磁共振式。通过在地面端设置通电用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在交通工具端设置共振用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对无线充电发射线圈通电可使得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产生共振而转化为电能量对电池充电,同时还可供机械本身运作之用。但是,现有常用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通常为固定设置在地面,而交通工具的移动性较高,如果交通工具驻停的位置不佳,则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对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位置匹配度较低则会对无线充电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延长交通工具的充电时长,甚至还会影响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使用寿命。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无线充电过程中由于交通工具移动性较强,无法定位于较佳的无线充电位置,从而造成无线充电效率低下,延长充电时间,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交通工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无线充电过程中由于交通工具移动性较强,无法定位于较佳的无线充电位置,从而造成无线充电效率低下,延长充电时间,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交通工具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应用于充电型交通工具,包括:壳体;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嵌设在所述壳体上;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的相对位置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其中,在所述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所述定位槽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实现的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可选地,所述定位槽还包括:第一可伸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底面的背部位置,以使所述定位槽的槽底面可沿槽壁平行移动。可选地,所述定位槽还包括:第二可伸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壁面的背部位置,以使所述定位槽的壁面可沿槽底面平行移动。可选地,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表面为平滑面。可选地,所述定位槽还包括:重力感应器,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面连接,用以采集所述槽底面承受的重力参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处理器,与所述重力感应器连接,用以接收每个定位槽的重力感应器发送的重力参数,获得至少两个重力参数,且在每个重力参数均表征为对应槽底面承受的重力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后,控制指示装置发出可充电信号。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以在所述至少两个重力参数中存在至少一个重力参数表征为对应槽底面承受的重力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后,控制指示装置发出充电异常信号。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以在所述至少两个重力参数中存在至少一个重力参数表征为对应槽底面承受的重力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处于关闭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壳体表面嵌设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至少两个定位槽,并且至少两个定位槽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其相对位置与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从而使得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定位槽后,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从而可使得交通工具快速驻停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的位置。具有提高辅助无线充电操作效率和提升用户感受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无线充电过程中由于交通工具移动性较强,无法定位于较佳的无线充电位置,从而造成无线充电效率低下,延长充电时间,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交通工具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壳体表面嵌设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至少两个定位槽,并且至少两个定位槽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其相对位置与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从而使得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定位槽后,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从而可使得交通工具快速驻停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的位置。具有提高辅助无线充电操作效率和提升用户感受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应用于充电型交通工具,包括:壳体10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2,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嵌设在所述壳体上;至少两个定位槽103,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的相对位置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其中,在所述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所述定位槽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实现的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为圆槽体,长方槽体、多边形槽体,等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而自行设置。当然,实际操作时所述定位槽的槽体形状可以为与所述承载装置的外形相匹配。所述承载装置可以为轮子、支撑底盘、支脚、磁悬浮装置等等,只要是可将交通工具支撑在承载面(可以是指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使交通工具相对于承载面保持位置固定状态的设备或部件,则都可以作为所述承载装置。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可以根据相适用的单个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数量而设置,例如,当所述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适用于充电式汽车时,所述承载装置可以是指四个轮胎,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四个,且相对位置关系为与四个轮胎的位置相匹配。当所述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适用于充电式摩托车时,所述承载装置可以是指两个轮胎,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相对位置关系为与两个轮胎的位置相匹配,等等。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可以是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应用于充电型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嵌设在所述壳体上;/n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的相对位置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n其中,在所述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所述定位槽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实现的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应用于充电型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嵌设在所述壳体上;
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且围绕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外侧,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的相对位置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的承载装置的相对位置匹配;
其中,在所述承载装置一一对应落入所述定位槽后,所述充电型交通工具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对应匹配,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可实现的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还包括:
第一可伸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底面的背部位置,以使所述定位槽的槽底面可沿槽壁平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还包括:
第二可伸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壁面的背部位置,以使所述定位槽的壁面可沿槽底面平行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表面为平滑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富强赵甫志武致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华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