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2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次级线圈组件,次级线圈组件包括次级骨架及次级线圈,次级线圈绕设于次级骨架上,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次级骨架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内插接有引线片,安装孔与引线片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高压端子包括连接部、插块和插柱,插块设于连接部的一端,插柱设于连接部的另一端,插块与引线片抵接配合,插柱与安装孔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具有接触导通性能更好、位置不易发生偏离的效果,且不会影响绕线质量,自身也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点火线圈
,特别涉及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点火线圈内含有两组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用较粗的漆包线,通常用0.5-1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200-500匝左右;次级线圈用较细的漆包线,通常用0.1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15000-25000匝左右。初级线圈一端与车上低压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开关装置连接。次级线圈一端与初级线圈连接,另一端与高压簧连接火花塞输出高压电。常见的次级线圈上安装有铜片,铜片的一端固定于次级线圈上,铜片的另一端抵紧于高压输出端的端子上,在次级线圈绕线过程中,将铜片固定于次级骨架上,如此,绕线过程中铜片会产生阻碍,不仅会出现铜片折弯的现象,还可能出现绕线质量较差、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一端插接于安装孔,另一端插接固定抵触于引线片,具有高压端子不易形变、绕线质量较好、安装方便、插接牢固且导通效率高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次级线圈组件,次级线圈组件包括次级骨架及次级线圈,次级线圈绕设于次级骨架上,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次级骨架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内插接有引线片,安装孔与引线片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高压端子包括连接部、插块和插柱,插块设于连接部的一端,插柱设于连接部的另一端,插块与引线片抵接配合,插柱与安装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引线片先插入次级骨架的插接孔内,将次级线圈绕于次级骨架上形成次级线圈组件后,将引线片与次级线圈的线头进行焊接,再将高压端子装入外壳内,使高压端子的插柱插入至安装孔,随后次级线圈组件装入外壳内,高压端子的插块插入插接孔内与引线片相抵,形成导电。如此,相对于铜片而言,高压端子不会影响绕线质量,安装方便,且自身不易变形,插柱插于安装孔内定位,相较于铜片抵紧的方式而言,接触导通性能更好、插接更牢固,位置不易发生偏离。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插柱侧壁设置有台阶,台阶与外壳的内壁相抵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柱插接于安装孔内时,插柱与安装孔之间通过台阶进行限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插块顶端侧壁设置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可使插块快速插入至插接孔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抵柱,抵柱与连接部设有插块的一端相抵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压端子安装于外壳内时,抵柱不仅可对高压端子在安装时起到限位的作用,而且在安装后,可将高压端子的插块始终固定于插接孔内,从而提高稳定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外壳内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位于高压端子的连接部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将高压端子连接部夹持,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高压端子的连接部向两侧晃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外壳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安装孔同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形凹槽内填充树脂,提高绝缘强度,防止击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外壳上可拆卸连接有低压端外壳,外壳开设有插接槽,低压端外壳设置有插接块,插接块与插接槽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压端外壳通过插接块插接固定于外壳的插接槽内,拆装较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低压端外壳内设置有插脚,插脚与次级线圈组件插接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高压端子设置为锌合金高压端子。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一端的插柱插接于安装孔,另一端的插块与引线片抵触导通,相较于铜片抵紧的方式而言,接触导通性能更好、插接更牢固,位置不易发生偏离,且高压端子可在次级线圈绕于次级骨架上后再安装,不会影响绕线质量,安装方便,且自身也不易变形;2.采用抵柱和限位柱对高压端子进行限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高压端子的连接部向两侧和上下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外壳的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图中:1、外壳;11、插接槽;12、安装孔;13、环形凹槽;14、抵柱;15、限位柱;2、次级线圈组件;21、次级骨架;211、插接孔;3、低压端外壳;31、插接块;4、插脚;5、高压端子;51、连接部;52、插块;521、导向面;53、插柱;531、台阶;6、引线片;61、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次级线圈组件2,次级线圈组件2包括次级骨架21及次级线圈(图中未示出),次级线圈绕设于次级骨架21上。外壳1上可拆卸连接有低压端外壳3,外壳1开设有插接槽11,低压端外壳3设置有插接块31,插接块31与插接槽11插接配合,低压端外壳3通过插接块31插接固定于外壳1的插接槽11内,拆装较方便。低压端外壳3内设置有插脚4,插脚4与次级线圈组件2插接配合。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12,还开设有环形凹槽13,环形凹槽13与安装孔12同轴设置,在环形凹槽13内填充树脂,可提高绝缘强度,防止击穿。次级骨架21侧壁开设有插接孔211,插接孔211内插接有引线片6,引线片6开设有脚槽61,安装孔12与引线片6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5,在本实施例中,高压端子5设置为锌合金高压端子。高压端子5包括有连接部51、插块52和插柱53,插块52竖直向上设于连接部51的前端,插柱53竖直向下设于连接部51的后端,插块52与脚槽61插接配合,插柱53与安装孔12插接配合,插块52顶端侧壁设置有导向面521,在导向面521的导向作用下可使插块52快速插入至插接孔211内。插柱53侧壁设置有台阶531,台阶531与外壳1的内壁相抵配合,当插柱53插接于安装孔12内时,插柱53与安装孔12之间通过台阶531进行限位。如图2-4所示,外壳1的底壁设置有抵柱14、限位柱15,抵柱14与连接部51设有插接块31的一端底面相抵配合,两根高低不同的限位柱15位于高压端子5的连接部51的两侧。当高压端子5安装于外壳1内时,抵柱14不仅可对高压端子5在安装时起到限位的作用,而且在安装后,可将高压端子5的插块52始终固定于插接孔211内,从而提高稳定性,限位柱15将高压端子5连接部51夹持,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高压端子5的连接部51向两侧晃动。本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连接时,先将引线片6先插入次级骨架21的插接孔211内,将次级线圈绕于次级骨架21上形成次级线圈组件2后,将引线片6与次级线圈的线头进行焊接,再将高压端子5装入外壳1内,使高压端子5的插柱53插入至安装孔12,随后次级线圈组件2装入外壳1内,高压端子5的插块52插入至引线片6的脚槽6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次级线圈组件(2),所述次级线圈组件(2)包括次级骨架(21)及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绕设于所述次级骨架(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次级骨架(21)开设有插接孔(211),所述插接孔(211)内插接有引线片(6),所述安装孔(12)与所述引线片(6)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5),所述高压端子(5)包括连接部(51)、插块(52)和插柱(53),所述插块(52)设于连接部(51)的一端,所述插柱(53)设于连接部(51)的另一端,所述插块(52)与所述引线片(6)抵接配合,所述插柱(53)与所述安装孔(12)插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次级线圈组件(2),所述次级线圈组件(2)包括次级骨架(21)及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绕设于所述次级骨架(2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次级骨架(21)开设有插接孔(211),所述插接孔(211)内插接有引线片(6),所述安装孔(12)与所述引线片(6)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高压端子(5),所述高压端子(5)包括连接部(51)、插块(52)和插柱(53),所述插块(52)设于连接部(51)的一端,所述插柱(53)设于连接部(51)的另一端,所述插块(52)与所述引线片(6)抵接配合,所述插柱(53)与所述安装孔(12)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53)侧壁设置有台阶(531),所述台阶(531)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相抵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52)顶端侧壁设置有导向面(5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次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达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柏诺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