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清文专利>正文

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10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是于婴儿床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侧支杆,于同侧的两个侧支杆间枢设一中脚座,并于各侧支杆的另端设置有一侧脚座,又于各侧支杆近侧脚座的一端枢设一朝向中央的连接支杆,并且于两连接支杆另端共同枢设一枢座,另于两同侧的连接支杆间设置有与侧支杆相平行的支杆,于两同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则枢设有一枢设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加婴儿床底部的支撑面积与强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尤指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由于传统婴儿床是呈由木材所组合而成的固定形态,无法折叠收存,在不使用时,相当占空间且不易搬运,所以近年来所设计与生产的婴儿床大都是采可折叠的结构形态,来减少存放与搬运的空间,提高婴儿床使用的方便性,又传统的婴儿床折叠装置大抵是于婴儿床的底部设置一枢接头,于枢接头外侧延伸设数个支杆,而各支杆的外侧则分别与婴儿床的边角处连接,来构成一种可折叠收合的底部折叠装置,然后于婴儿床内设置一跨设在各支杆上,并可取下而折叠收存的支撑底板,供婴儿于其中活动。然而传统的婴儿床虽可通过折叠装置来达到折叠收合的功效,但是传统婴儿床各支杆与支撑底板间的支撑面积略嫌不足,往往会因婴儿于婴儿床内站立或坐卧而导致支撑底板下凹的情形,其整体的结构强度不强,易于损坏,而缩短了使用寿命,同时当制造者欲生产出不同尺寸的婴儿床时,各支杆的尺寸均需同时配合调整,如此对制造者而言,便需开模生产出各种适合不同尺寸婴儿床的支杆,方能符合实际的制造需求,且各尺寸支杆间无法相互通用,因而会提高整体的制造成本,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可以增强婴儿床的支撑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并可使枢设结构在使用时可稳固地锁定,而可避免婴儿床因不慎碰撞而忽然自动收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婴儿床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侧支杆,于同侧的两个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共同枢设有一中脚座,并于各侧支杆异于设置中脚座的另端设置有一侧脚座,又于各侧支杆近侧脚座的一端再枢设有一朝向婴儿床中央斜向设置的连接支杆,并且于两同端的连接支杆另端共同枢设一枢座,另于两同侧相对的连接支杆间设置有与侧支杆相平行的支杆,于两同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则共同枢设有一枢设结构。所述的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设结构包含有一呈U字形截面,且两端分别与两支杆相互枢设的枢架,于该枢架一侧面枢设有两卡制钩,于两卡制钩的自由端分别凹设形成有钩槽,并于卡制钩的同轴上套设有一两端分别抵靠于枢架与卡制钩上的弹簧,另外于支杆上穿设有一与卡制钩的钩槽相卡勾的卡制栓。所述的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枢架与卡制钩上分别形成有供弹簧两端勾抵的弹簧抵块及弹簧抵柱。所述的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两卡制钩间共同设置有一拉绳。所述的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枢设结构上设置有抵靠于地面的支脚。本技术的优点是,可使枢设结构在使用时稳固地锁定,而可避免婴儿床因不慎碰撞而忽然自动收折。本技术可扩大婴儿床底部的支撑面积,提高婴儿床的支撑强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本技术折叠装置的配置,亦可在仅更换部份构件的情况下,让折叠装置配合不同尺寸的婴儿床进行组设使用,来提高折叠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并能降低婴儿床整体生产成本。本技术可通过两组支杆30、32的设置,来增加底部折叠装置与婴儿床底部所设支撑底板间的支撑面积,来提高其整体的支撑强度,避免因婴儿的站立或躺卧等,造成支撑底板产生下凹的现象,除能提高婴儿床使用的安全性外,更能延长婴儿床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可增大由各杆件所组成的支撑长度,来配合长度较长的婴儿床进行组设使用,如此便可让制造者在仅更换部份构件的情况下,让底部的折叠装置配合不同尺寸的婴儿床使用,以降低制造者生产不同尺寸婴儿床所需不同尺寸的构件数量,进而达到降低整体生产成本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婴儿床的底视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婴儿床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杆与枢设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支杆与枢设结构展开定位的平面图。图5是本技术支杆与枢设结构相对折叠的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配合较大宽度婴儿床时的仰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配合较大长度婴儿床时的仰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底视立体外观图。本技术主要是关于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请配合参看图1、图2,由图中可看到,其婴儿床的底部折叠装置主要是于婴儿床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侧支杆10、102、104、106,于同侧的两个侧支杆10、102、104、106相对的一端共同枢设于一中脚座12、122,并且于中脚座12、122上凸设形成有可抵靠于地面的支脚,又于各侧支杆10、102、104、106异于设置中脚座12、122的另端则各设置有一侧脚座18,于各侧脚座18上亦设置有可抵靠于地面的支脚,以通过中脚座12、122与侧脚座18,提供婴儿床数点的支撑效果,来稳固支撑婴儿床置放于地面上使用。又于各侧支杆10、102、104、106近侧脚座18的一端再枢设有一朝向婴儿床中央斜向设置的连接支杆14、142、144、146,并且于两同端的连接支杆14、142、144、146另端共同枢设一枢座16、162,而使两侧的侧支杆10、102、104、106以连接支杆14、142、144、146与枢座16、162相连接,而共同构成一两端呈斜向凹陷的口字形支撑架形态,又于两同侧相对的连接支杆14、142、144、146间设置有与侧支杆10、102、104、106相平行的支杆30、32,于两同侧支杆30、32相对的一端则共同枢设于一枢设结构20上,而以此构成一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如此可通过两组支杆30、32的设置,来增加底部折叠装置与婴儿床底部所设支撑底板间的支撑面积,来提高其整体的支撑强度,避免因婴儿的站立或躺卧等,造成支撑底板产生下凹的现象,除能提高婴儿床使用的安全性外,更能延长婴儿床的使用寿命。又枢设结构20的具体构造可如图3所示,其主要是包含有一略呈U字形截面的枢架22,于枢架22两端各与支杆30、32相互枢设,并于各支杆30、32上穿设有一卡制栓302、322,又于枢架22一侧面相对于两支杆30、32卡制栓302、322的位置处,各枢设有一卡制钩24,于卡制钩24的自由端则凹设形成有可供卡制栓302、322卡入其中的钩槽242,另于卡制钩24的同轴上套设有一弹簧26,并且于枢架22与卡制钩24上分别成型有可供弹簧26两端卡抵的弹簧抵块224及弹簧抵柱244,如此可通过弹簧26提供卡制钩24的钩槽242一份稳固钩抵支杆30、32上卡制栓302、322的力量与作用,如图4所示,使两支杆30、32与枢架22间能稳定地水平展开状态,进而让婴儿床保持于稳定的展开使用位置,避免因不慎碰撞等因素,使婴儿床自动收折。当欲收折婴儿床时,则可先解除枢架22上卡制钩24与支杆30、32卡制栓302、322间的卡制关系,此时可于两卡制钩24上共同设置一拉绳28,如图3所示,通过拉动拉绳28可使两卡制钩24同时相对枢架22转动,而使其钩槽242脱离与卡制栓302、322相卡制的位置,如图5所示,如此便可相对枢架22转动两支杆30、32,并通过支杆30、32带动连接支杆14、142、144、146及侧支杆10、102、104、106等杆件均相对转动,而使整个婴儿床折叠收折成体积较小的形态,方便使用者的收藏与搬运。又当将如图1、图2所示的连接支杆14、142、144、146更换为如图6所示的较长连接支杆15、152、1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婴儿床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侧支杆,于同侧的两个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共同枢设有一中脚座,并于各侧支杆异于设置中脚座的另端设置有一侧脚座,又于各侧支杆近侧脚座的一端再枢设有一朝向婴儿床中央斜向设置的连接支杆,并且于两同端的连接支杆另端共同枢设一枢座,另于两同侧相对的连接支杆间设置有与侧支杆相平行的支杆,于两同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则共同枢设有一枢设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清文
申请(专利权)人:郑清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