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清文专利>正文

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10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是于婴儿床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侧支杆,于同侧的两个侧支杆间枢设一中脚座,并于各侧支杆的另端设置有一侧脚座,又于各侧支杆近侧脚座的一端枢设一朝向中央的连接支杆,并且于两连接支杆另端共同枢设一枢座,另于两同侧的连接支杆间设置有与侧支杆相平行的支杆,于两同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则枢设有一枢设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加婴儿床底部的支撑面积与强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尤指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由于传统婴儿床是呈由木材所组合而成的固定形态,无法折叠收存,在不使用时,相当占空间且不易搬运,所以近年来所设计与生产的婴儿床大都是采可折叠的结构形态,来减少存放与搬运的空间,提高婴儿床使用的方便性,又传统的婴儿床折叠装置大抵是于婴儿床的底部设置一枢接头,于枢接头外侧延伸设数个支杆,而各支杆的外侧则分别与婴儿床的边角处连接,来构成一种可折叠收合的底部折叠装置,然后于婴儿床内设置一跨设在各支杆上,并可取下而折叠收存的支撑底板,供婴儿于其中活动。然而传统的婴儿床虽可通过折叠装置来达到折叠收合的功效,但是传统婴儿床各支杆与支撑底板间的支撑面积略嫌不足,往往会因婴儿于婴儿床内站立或坐卧而导致支撑底板下凹的情形,其整体的结构强度不强,易于损坏,而缩短了使用寿命,同时当制造者欲生产出不同尺寸的婴儿床时,各支杆的尺寸均需同时配合调整,如此对制造者而言,便需开模生产出各种适合不同尺寸婴儿床的支杆,方能符合实际的制造需求,且各尺寸支杆间无法相互通用,因而会提高整体的制造成本,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可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底部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婴儿床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侧支杆,于同侧的两个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共同枢设有一中脚座,并于各侧支杆异于设置中脚座的另端设置有一侧脚座,又于各侧支杆近侧脚座的一端再枢设有一朝向婴儿床中央斜向设置的连接支杆,并且于两同端的连接支杆另端共同枢设一枢座,另于两同侧相对的连接支杆间设置有与侧支杆相平行的支杆,于两同侧支杆相对的一端则共同枢设有一枢设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清文
申请(专利权)人:郑清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