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04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包括安全帽;地面监控单元,连接动力电缆,接收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根据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确定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设置在矿山进出口;信息采集单元,跨接于矿山井下的动力电缆,包括互感组件,互感组件装夹于动力电缆,信息采集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通过互感方式将电力载波通信信号传递至动力电缆中;安全帽包括:电子组件,与信息采集单元及其他安全帽的电子组件通讯,并记录人员信息数据;补光灯,设置在安全帽前部,从多个方向对准佩戴者脸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全帽与人脸识别模块的配合增加识别准确度,便于井下人员的管理和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井下作业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主要通过识别携带定位卡的人员的方式,管理进出井人员,但无法保证定位卡是本人携带,因此无法有效地统计井下实际人员信息。授权公告号CN103150530B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在煤矿井下需要实现人员定位的巷道内,敷设射频标尺电缆,该射频标尺电缆基带为一根导线,贴近导线等距设置多个被动式射频标签,其与入井人员随身携带的主动式射频标签进行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通讯,阅读器即可读取正在通讯状态的射频标签的ID识别码和时序信息,并通过网络上传至地面服务器,然后通过计算分析,结合矿井二维或三维矿图完成人员定位功能。现有技术过于依赖定位卡或标签等方式,与人员本身无法匹配,容易造成统计信息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无法验证人员身份,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通过人脸识别来验证身份,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以下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包括安全帽,还包括:地面监控单元,连接动力电缆,接收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确定所述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设置在矿山进出口;信息采集单元,跨接于矿山井下的动力电缆,包括互感组件,所述互感组件装夹于所述动力电缆,信息采集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通过互感方式将所述电力载波通信信号传递至所述动力电缆中;所述安全帽包括:电子组件,与信息采集单元及其他安全帽的电子组件通讯,并记录人员信息数据;补光灯,设置在安全帽前部,从多个方向对准佩戴者脸部。本方案将安全帽与人脸识别模块配合进行辅助补光,增加人脸识别准确度,同时将安全帽作为各个独立的节点,具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能力,数据先在安全帽之间通讯记录后再传递到信息采集单元及地面监控单元,通过地面监控单元将数据以时间点的顺序记录,使得信息来源更可靠,同时充分利用了每个节点的资源,提高数据的利用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电子组件包括:通讯模块,与通讯模块及信息采集单元通讯;标识模块,记录人员的位置及身份信息以及每次信息更新的时间点,连接通讯模块。作为优选,所述通讯模块每隔特定时间与其他安全帽的通讯模块通讯,更新标识模块的数据,然后将有变动的数据发送至信息采集单元。作为优选,所述补光灯为三盏,分别位于佩戴者脸部的左边、右边及上边。多个角度的光线防止产生阴影。作为优选,所述电子组件设置于安全帽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地面监控单元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显示接收到的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通过安全帽之间的数据相互传递,加上安全帽发送至信息采集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发送至地面监控单元这两种单向传递,实现数据的多方式传递,各方式的数据之间相互验证,减少了串改或出错的可能,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实质性效果包括:通过安全帽与人脸识别模块的配合,增加人脸识别的准确度,另外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结合,通过数据的相互验证,降低数据出问题的可能,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便于井下人员的管理和监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帽示意图;图中包括:1-地面监控单元、2-安全帽、3-信息采集单元、4-动力电缆、5-电路组件、6-补光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做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包括安全帽2,还包括:地面监控单元1,连接动力电缆4,接收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根据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确定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信息采集单元3,跨接于矿山井下的动力电缆4,包括互感组件,互感组件装夹于动力电缆4,信息采集单元3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通过互感方式将电力载波通信信号传递至动力电缆4中。其中地面监控单元1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设置在矿山进出口。通过人脸识别可以快速核对人员权限。地面监控单元1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显示接收到的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如图2所示,安全帽2包括电子组件5以及补光灯6,其中电子组件5包括:通讯模块,与通讯模块及信息采集单元3通讯;标识模块,记录人员的位置及身份信息以及每次信息更新的时间点,连接通讯模块。补光灯6为三盏,分别位于佩戴者脸部的左边、右边及上边。补光灯6用于多角度对佩戴者的人脸进行补光,以辅助人脸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多个角度的光线防止产生阴影。通讯模块每隔特定时间与其他安全帽2的通讯模块通讯,更新标识模块的数据,然后将有变动的数据发送至信息采集单元3。标识模块保存了完整数据,而发送时仅发送有改动的数据,可以减少通讯压力,也能提高通讯模块的续航时间。地面监控单元1根据时间点保存接收到的数据,每个人员在同一时间点的数据如有不同则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保留。由于每个标识模块的数据可能会出错,导致地面监控单元1接收到的数据可能有差别,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统一以保存多数的形式执行,也杜绝了个别人串改信息的问题。本实施例将安全帽2作为各个独立的节点,具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能力,数据先在安全帽2之间通讯记录后再传递到信息采集单元3及地面监控单元1,通过地面监控单元1将数据以时间点的顺序记录,使得信息来源更可靠,同时充分利用了每个节点的资源,提高数据的利用能力。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具体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结构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关于结构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结构,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结构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包括安全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地面监控单元,连接动力电缆,接收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确定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设置在矿山进出口;/n信息采集单元,跨接于矿山井下的动力电缆,包括互感组件,所述互感组件装夹于所述动力电缆,信息采集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通过互感方式将所述电力载波通信信号传递至所述动力电缆中;/n所述安全帽包括:/n电子组件,与信息采集单元及其他安全帽的电子组件通讯,并记录人员信息数据;/n补光灯,设置在安全帽前部,从多个方向对准佩戴者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矿山人员监控装置,包括安全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地面监控单元,连接动力电缆,接收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确定矿山井下人员的信息,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设置在矿山进出口;
信息采集单元,跨接于矿山井下的动力电缆,包括互感组件,所述互感组件装夹于所述动力电缆,信息采集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电力载波通信信号,并通过互感方式将所述电力载波通信信号传递至所述动力电缆中;
所述安全帽包括:
电子组件,与信息采集单元及其他安全帽的电子组件通讯,并记录人员信息数据;
补光灯,设置在安全帽前部,从多个方向对准佩戴者脸部。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滇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