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3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包括轻钢本体,轻钢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转盘,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转盘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开槽,转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两个耳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转盘和弧形连接板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转盘带动弧形连接板以连接块为轴心转动将固定座的位置调整合适后,根据轻钢本体之间的连接角度,来调节固定座在弧形连接板上旋转角度位置,然后再将轻钢本体焊接至固定座的一侧,进而便于将两个轻钢本体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
本技术涉及复合型轻钢
,特别涉及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
技术介绍
轻钢结构是一种年轻而极具生命力的钢结构体系,已广泛应用于一般工农业、商业、服务性建筑,如办公楼、别墅、仓库、体育场馆、娱乐、旅游建筑和低、多层住宅建筑等领域。轻钢结构住宅是一种最符合“绿色建筑”概念的结构形式。轻钢结构与轻钢结构在组装时,一般都是采用焊接进行固定连接,但在一些连接角度较为奇特的轻钢建筑中,两个轻钢之间的连接角度不再是某一固定角度时,两个轻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时,就需要对连接处先进行切割和打磨,然后再将两个轻钢结构的相对角度调整好再进行焊接,这样的连接工序非常繁杂的同时,而且打磨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几率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包括轻钢本体,所述轻钢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转盘,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转盘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开槽,所述转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所述,两个所述耳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优选的,所述耳板另一端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背面穿过其中一个耳板和弧形连接板与其中另一个耳板螺纹穿插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盘底部的两侧均螺纹穿插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限位板的底部等距环绕开设有多个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的螺纹槽。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等距环绕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底部穿过底座与轻钢本体的顶部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栓的外部套设有弹性垫圈,且所述弹性垫圈位于轻钢本体和底座之间。优选的,所述轻钢本体包括两个铝箔板、防火石膏板、碳纤维板和玻璃纤维,所述防火石膏板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其中一个铝箔板的内壁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玻璃纤维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其中另一个铝箔板的内壁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碳纤维板通过粘合剂固定粘合连接于防火石膏板和玻璃纤维之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利用转盘和弧形连接板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转盘以连接块为轴心转动,进而带动弧形连接板以连接块为轴心转动将固定座的位置调整合适后,根据需要两个轻钢本体之间的连接角度,来调节固定座在弧形连接板上的相对旋转角度位置,然后再将轻钢本体焊接至固定座的一侧,进而便于将两个轻钢本体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2、本技术利用防火石膏板的设置方式,通过防火石膏板可以隔断火势的延伸,减少出现火灾时,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轻钢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轻钢本体;101、铝箔板;102、防火石膏板;103、碳纤维板;104、玻璃纤维;2、底座;3、连接块;4、转盘;5、限位板;6、开槽;7、弧形连接板;8、耳板;9、固定座;10、第一螺栓;11、第二螺栓;12、第三螺栓;13、弹性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包括轻钢本体1,轻钢本体1包括两个铝箔板101、防火石膏板102、碳纤维板103和玻璃纤维104,防火石膏板102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其中一个铝箔板101的内壁固定粘合连接,玻璃纤维104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其中另一个铝箔板101的内壁固定粘合连接,碳纤维板103通过粘合剂固定粘合连接于防火石膏板102和玻璃纤维104之间,通过防火石膏板102可以隔断火势的延伸,减少出现火灾时,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通过设置的碳纤维板103,增加了轻钢本身的耐腐蚀能力,提高了轻钢本身的强度,通过玻璃纤维104可以减少热传导,能达到一定的保温效果。轻钢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底座2,底座2的上表面等距环绕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三螺栓12,第三螺栓12的底部穿过底座2与轻钢本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第三螺栓12的外部套设有弹性垫圈13,且弹性垫圈13位于轻钢本体1和底座2之间,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上方设置有转盘4,转盘4底部的两侧均螺纹穿插连接有第二螺栓11,限位板5的底部等距环绕开设有多个与第二螺栓11相配合的螺纹槽,连接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转盘4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5相配合的开槽6,通过转动两个第二螺栓11,使第二螺栓11与限位板5上的螺纹槽相互配合,从而将连接块3与转盘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将轻钢本体1与弧形连接板7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转盘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7,弧形连接板7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8,耳板8另一端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螺栓10,第一螺栓10的背面穿过其中一个耳板8和弧形连接板7与其中另一个耳板8螺纹穿插连接,两个耳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通过拧紧第一螺栓10,可以将弧形连接板7与耳板8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固定座9的随意转动。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轻钢本体1和底座2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然后转动转盘4,在限位板5的限位下,转盘4以连接块3为轴心转动,进而带动弧形连接板7以连接块3为轴心转动,从而使弧形连接板7带动其两侧固定座9与轻钢本体1的相对角度和相对位置,将固定座9的位置调整合适后,转动两个第二螺栓11,使第二螺栓11与限位板5上的螺纹槽相互配合,从而将连接块3与转盘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将轻钢本体1与弧形连接板7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再根据需要两个轻钢本体1之间的连接角度,来调节固定座9在弧形连接板7上的相对旋转角度位置,再拧紧第一螺栓10将弧形连接板7与耳板8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再将轻钢本体1焊接至固定座9的一侧,进而便于将两个轻钢本体1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包括轻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钢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上方设置有转盘(4),所述连接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所述转盘(4)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5)相配合的开槽(6),所述转盘(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7),所述弧形连接板(7)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8),所述,两个所述耳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包括轻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钢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上方设置有转盘(4),所述连接块(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所述转盘(4)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5)相配合的开槽(6),所述转盘(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板(7),所述弧形连接板(7)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8),所述,两个所述耳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8)另一端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螺栓(10),所述第一螺栓(10)的背面穿过其中一个耳板(8)和弧形连接板(7)与其中另一个耳板(8)螺纹穿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型轻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底部的两侧均螺纹穿插连接有第二螺栓(11),所述限位板(5)的底部等距环绕开设有多个与第二螺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天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