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24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包括安装座和内芯体,安装座和内芯体均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安装座内壁上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板和弹簧卡位装置,弹簧卡位装置镶嵌安装在环形固定板上方,且弹簧卡位装置凸出安装座内壁部分与环形固定板外圈之间设置有滤网,环形固定板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板,内芯体上端与环形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内芯体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底板,内芯体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倾斜安装有溢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际使用效果好,可以方便过滤排水中杂质,收集排水中颗粒沉淀物,防止有害气体散发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
本技术涉及污水排水领域,特别是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
技术介绍
排水地漏在民用领域应用广泛,但在工业中的应用不被重视,甚至民用地漏应用中仍然存在容易堵塞、不易清理、封气效果较差等问题。典型的民用U形弯结构地漏以及较为新颖的防臭地漏存在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U形弯结构地漏利用水封原理,封闭排水管内气体。民用商品地漏有类似于单向阀的结构,但都有因排水中杂质沉积,封闭效果较差的问题。在工厂中,常会用到楼层、地面排水管道,一般都设有地面排水口,通过排水口汇集至排水管。在工业应用中,排水有的会集中收集至水池,有些水池带有温度、异味,会通过排水管道及排水口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对文明生产不利。且地面冲洗排水、介质泄露排水往往会带有杂物、泥沙、沉淀物,容易沉积在排水管网中造成堵塞,排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要解决现阶段工业排水过程中,因污水杂质多造成地漏堵塞严重、地漏封气效果差、地漏周围环境中水蒸气及异味气体散发对生产环境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包括安装座1和内芯体2,所述安装座1和内芯体2均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安装座1内壁上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板8和弹簧卡位装置6,弹簧卡位装置6镶嵌安装在环形固定板8上方,且弹簧卡位装置6凸出安装座1内壁部分与环形固定板8外圈之间设置有滤网3,环形固定板8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板12,内芯体2上端与环形连接板12下端固定连接,内芯体2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底板5,内芯体2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倾斜安装有溢流管4。进一步,环形固定板8外圈高度大于内圈高度,且环形固定板8内圈上端开设有环形凹槽10,环形固定板8外圈与环形连接板12共同穿插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11,且第一螺杆11的螺帽位于环形凹槽10内。进一步,环形凹槽10内设置有密封垫9,密封垫9位于第一螺杆11下方,且密封垫9上端紧贴滤网3下端。进一步,滤网3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进一步,下层滤网的中部设置有稳定块13,稳定块13中部穿插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4,且第二螺杆14中部穿插螺纹连接有永磁体7,永磁体7通过第二螺杆14固定连接在稳定块13下方。进一步,弹簧卡位装置6包括壳体17和压板15,压板15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杆16,推杆16远离压板15的一端穿过壳体17左侧壁位于壳体17内,且推杆16右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8,壳体17内腔右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与挡板18之间设置有有弹簧19。进一步,环形固定板8与安装座1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环形连接板12和密封底板5均与内芯体2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溢流管4与内芯体2的内壁成30°夹角倾斜安装,安装座1和内芯体2通过溢流管4内部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方便、实际使用效果好。可以方便过滤排水中杂质,可以收集排水中细微颗粒沉淀物,同时又能实现排水管网侧较大压力下有效封气防止污染周边环境。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实现避免气体通过排水管网扩散又可以实现过滤、沉淀收集的工业用地漏,解决了实际排水过程中的难题。3,芯体底部为封头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容积,由于收集颗粒沉积物。在过滤网背面设置一永磁磁钢,用于收集铁屑等杂质。排水时,水在流至芯体底部过程中,较大杂物及铁屑被过滤网收集,颗粒物沉积在芯体底部,水则利用斜管沉淀原理从底部向上流动,过程中进一步沉淀更小的颗粒物,避免其后管网沉积堵塞。水通过芯体与排水管头构成的环形空间流至管网。由于管网内气体被地漏芯体的斜管水封封闭,与周围环境实现有效隔绝,避免了环境污染。当芯体杂质沉积过多时,可以迅速提出芯体清理后回装并加水密封即可,拆装和清理均很便捷,且芯体为标准件,可以互换。若斜插管堵塞,可拆下清理。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的内芯体与安装座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的永磁体与滤网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的弹簧卡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安装座、2-内芯体、3-滤网、4-溢流管、5-密封底板、6-弹簧卡位装置、7-永磁体、8-环形固定板、9-密封垫、10-环形凹槽、11-第一螺杆、12-环形连接板、13-稳定块、14-第二螺杆、15-压板、16-推杆、17-壳体、18-挡板、19-弹簧、2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地漏既可以应用于工业,亦可以民用推广,安装维护方便,密封效果好,适用范围大。能够有效解决排水管网中有一定压力情况下,气体自地漏扩散至周围空气中污染环境的难题,且收集、清理沉积物极为方便、快捷,并可根据不同尺寸排水管、排水量等条件,进行对应尺寸的调整,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如图1、2所示,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包括安装座1和内芯体2,安装座1和内芯体2均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安装座1内壁上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板8和弹簧卡位装置6,弹簧卡位装置6镶嵌安装在环形固定板8上方,且弹簧卡位装置6凸出安装座1内壁部分与环形固定板8外圈之间设置有滤网3,环形固定板8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板12,内芯体2上端与环形连接板12下端固定连接,内芯体2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底板5,内芯体2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倾斜安装有溢流管4,且溢流管4与内芯体2外部相通。环形固定板8外圈高度大于内圈高度,且环形固定板8内圈上端开设有环形凹槽10,环形固定板8外圈与环形连接板12共同穿插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11,且第一螺杆11的螺帽位于环形凹槽10内,环形凹槽10内设置有密封垫9,密封垫9位于第一螺杆11下方,且密封垫9上端紧贴滤网3下端,滤网3能过过滤污水中的杂质,放置进入地漏后造成堵塞。如图3所示,滤网3中部设置有稳定块13,稳定块13中部穿插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4,且第二螺杆14中部穿插螺纹连接有永磁体7,永磁体7通过第二螺杆14固定连接在稳定块13下方,永磁体7能够有效吸附收集污水中的金属颗粒杂质。如图4所示,弹簧卡位装置6包括壳体17和压板15,压板15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杆16,推杆16远离压板15的一端穿过壳体17左侧壁位于壳体17内,且推杆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包括安装座(1)和内芯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和内芯体(2)均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安装座(1)内壁上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板(8)和弹簧卡位装置(6),弹簧卡位装置(6)镶嵌安装在环形固定板(8)上方,且弹簧卡位装置(6)凸出安装座(1)内壁部分与环形固定板(8)外圈之间设置有滤网(3),环形固定板(8)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板(12),内芯体(2)上端与环形连接板(12)下端固定连接,内芯体(2)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底板(5),内芯体(2)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倾斜安装有溢流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包括安装座(1)和内芯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和内芯体(2)均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安装座(1)内壁上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板(8)和弹簧卡位装置(6),弹簧卡位装置(6)镶嵌安装在环形固定板(8)上方,且弹簧卡位装置(6)凸出安装座(1)内壁部分与环形固定板(8)外圈之间设置有滤网(3),环形固定板(8)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连接板(12),内芯体(2)上端与环形连接板(12)下端固定连接,内芯体(2)下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底板(5),内芯体(2)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倾斜安装有溢流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环形固定板(8)外圈高度大于内圈高度,且环形固定板(8)内圈上端开设有环形凹槽(10),环形固定板(8)外圈与环形连接板(12)共同穿插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11),且第一螺杆(11)的螺帽位于环形凹槽(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环形凹槽(10)内设置有密封垫(9),密封垫(9)位于第一螺杆(11)下方,且密封垫(9)上端紧贴滤网(3)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滤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滤网(3)包括上层滤网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