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22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上缓冲板、缓冲组件和下缓冲板,所述缓冲组件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上并且缓冲组件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缓冲板;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缓冲板底部的上缓冲套筒和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上的下缓冲套筒以及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上缓冲套筒和下缓冲套筒内部的缓冲滑杆,所述缓冲滑杆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套,所述缓冲滑杆外围还套设有两组缓冲压簧并且分别位于缓冲连接套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缓冲滑杆、上缓冲套筒和下缓冲套筒,配合两组缓冲压簧,减缓上缓冲板的运动趋势;采用缓冲连接和缓冲拉簧,减缓缓冲连接套向下的运动趋势;采用气压装置,进一步提高电梯轿厢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是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电梯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电梯的急停和突然下坠都需要缓冲装置来减缓电梯在坠落时的冲击力,以保障乘客的安全,但现有的电梯的缓冲装置缓冲作用的大小是提前设定的,不能根据电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节,缓冲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上缓冲板、缓冲组件和下缓冲板,所述缓冲组件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上并且缓冲组件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缓冲板;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缓冲板底部的上缓冲套筒和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上的下缓冲套筒以及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上缓冲套筒和下缓冲套筒内部的缓冲滑杆,所述缓冲滑杆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套,所述缓冲滑杆外围还套设有两组缓冲压簧并且分别位于缓冲连接套两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一组所述缓冲压簧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缓冲套筒和所述缓冲连接套相抵,另一组缓冲压簧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缓冲套筒和所述缓冲连接套相抵。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缓冲连杆和缓冲滚轮,所述缓冲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缓冲连接套上并且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缓冲滚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连杆有三组并且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缓冲连接套外围,相邻两组所述缓冲连杆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拉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缓冲板上还固定安装有气压装置并且气压装置位于四组下缓冲套筒中间位置,所述气压装置上固定设置有四组充气管并且分别与四组下缓冲套筒联通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压装置还包括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上缓冲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缓冲滑杆两端分别与上缓冲套筒和下缓冲套筒滑动连接,再配合两组缓冲压簧,减缓上缓冲板的运动趋势,从而缓冲电梯轿厢的震动;采用缓冲连接和缓冲拉簧,并配合缓冲滚轮,减缓缓冲连接套向下的运动趋势,从而进一步缓冲电梯轿厢的震动,增强电梯轿厢的稳定性;采用气压装置,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电梯轿厢对上缓冲板的重力变化,从而启动气压装置,配合缓冲组件,双重减缓电梯轿厢急停或者突然下坠产生的震动,进一步提高电梯轿厢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电梯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梯缓冲装置中缓冲组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电梯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梯轿厢;2-上缓冲板;3-缓冲组件;31-上缓冲套筒;32-缓冲滑杆;33-缓冲连杆;34-缓冲滚轮;35-下缓冲套筒;36-缓冲拉簧;37-缓冲连接套;38-缓冲压簧;4-下缓冲板;5-气压装置;51-充气管;52-重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上缓冲板2、缓冲组件3和下缓冲板4,所述缓冲组件3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并且缓冲组件3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缓冲板2,所述上缓冲板2用于放置电梯轿厢1;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缓冲板2底部的上缓冲套筒31和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的下缓冲套筒35以及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上缓冲套筒31和下缓冲套筒35内部的缓冲滑杆32,所述缓冲滑杆32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套37,所述缓冲滑杆32外围还套设有两组缓冲压簧38并且分别位于缓冲连接套37两侧,一组所述缓冲压簧38两端分别与上缓冲套筒31和缓冲连接套37相抵,另一组缓冲压簧38两端分别与下缓冲套筒35和缓冲连接套37相抵;当电梯轿厢1落在上缓冲板2上时,所述电梯轿厢1带动上缓冲板2震动,所述上缓冲套筒31带动缓冲滑杆32在下缓冲套筒35内往复滑动,在缓冲压簧38的作用下,抵消部分震动,减缓上缓冲板2的震动,从而缓冲电梯轿厢1的运动趋势,使之趋于平稳。所述缓冲组件3还包括缓冲连杆33、缓冲滚轮34和缓冲拉簧36,所述缓冲连杆33一端铰接在缓冲连接套37上并且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缓冲滚轮34,用于减缓缓冲滚轮34对下缓冲板4的摩擦,所述缓冲连杆33有三组并且呈环形均匀分布在缓冲连接套37外围,相邻两组缓冲连杆33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拉簧36;当缓冲连接套37受到震动向下运动时,所述缓冲连杆33带动缓冲滚轮34向外滚动,缓冲拉簧36受到拉伸形变减缓缓冲滚轮34向外滚动,从而减缓缓冲连接套37向下运动趋势,进一步缓冲电梯轿厢1对上缓冲板2的冲击,增强稳定性。实施例2请参阅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气压装置5,所述气压装置5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并且位于四组下缓冲套筒35中间位置,所述气压装置5上固定设置有四组充气管51并且分别与四组下缓冲套筒35联通设置,所述气压装置5还包括重力传感器52,所述重力传感器52固定设置在上缓冲板2上,用于感应的上缓冲板2的重量变化;当电梯轿厢1落在上缓冲板2上时,所述重力传感器52检测到上缓冲板2的重力变化超过设定值时,则立即启动气压装置5,并通过充气管51向下缓冲套筒35内部充气,将缓冲滑杆32顶起,气压值根据重力变化的大小自动调节,进一步减缓电梯轿厢1的震动,增强缓冲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将本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1的底部或者安装在电梯井道底部,当电梯轿厢1急停或者失灵急速下坠时,上缓冲板2受到震动带动上缓冲套筒31向下,所述上缓冲套筒31带动缓冲滑杆32在下缓冲套筒35内往复滑动,并在缓冲压簧38的作用下减缓缓冲滑杆32的往复运动,从而减缓上缓冲板2上电梯轿厢1的震动幅度;同时,所述重力传感器52感应到上缓冲板2的重力超过设定值,则立即启动气压装置5,并通过充气管51向下缓冲套筒35内部充气,将缓冲滑杆32顶起,气压值根据重力变化的大小自动调节,进一步减缓电梯轿厢1的震动,达到缓冲的目的,增强电梯轿厢1的安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上缓冲板(2)、缓冲组件(3)和下缓冲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并且缓冲组件(3)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缓冲板(2);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缓冲板(2)底部的上缓冲套筒(31)和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的下缓冲套筒(35)以及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上缓冲套筒(31)和下缓冲套筒(35)内部的缓冲滑杆(32),所述缓冲滑杆(32)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套(37),所述缓冲滑杆(32)外围还套设有两组缓冲压簧(38)并且分别位于缓冲连接套(37)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上缓冲板(2)、缓冲组件(3)和下缓冲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并且缓冲组件(3)顶部固定设置有上缓冲板(2);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缓冲板(2)底部的上缓冲套筒(31)和固定安装在下缓冲板(4)上的下缓冲套筒(35)以及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上缓冲套筒(31)和下缓冲套筒(35)内部的缓冲滑杆(32),所述缓冲滑杆(32)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缓冲连接套(37),所述缓冲滑杆(32)外围还套设有两组缓冲压簧(38)并且分别位于缓冲连接套(37)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缓冲压簧(38)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缓冲套筒(31)和所述缓冲连接套(37)相抵,另一组缓冲压簧(38)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缓冲套筒(35)和所述缓冲连接套(37)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林文茂斯芸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