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222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属于电梯井道框架领域。该电梯井道包括铝合金井架和层门系统;层门系统包括层门连接装置、层门门套、层门地坎以及层门门板;层门连接装置和层门地坎都安装在所述的铝合金框架上;层门门套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地坎上;所述层门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上。通过这种集成电梯层门地坎与门套功能的电梯井架设计,可以优化设计,节省材料,优化现场安装,减少原来电梯层门装置与井道架之间的安装工序,减少安装工时,降低电梯设备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属于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家用梯及一部分乘客电梯较多使用铝合金井架,有安装方便、施工灵活等优点。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88354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它包括底板、顶板、轿厢架及对重架,轿厢架包括上梁、轿厢立柱及底梁,轿厢立柱固定连接于上梁与底梁之间,轿厢立柱上设有导靴,所述对重架包括对重梁及对重立柱;井道内至少设有四根中空的多棱立柱,多棱立柱的侧棱上设有与导靴配合的矩形凸起;对重梁上设有与矩形凸起配合的对重导靴,对重导靴与矩形凸起为滑动连接,以将所述多棱立柱的侧棱形成对重导轨。这类电梯井道在搭建完成后,还需要再安装层门系统。层门系统包含通常包括层门装置、层门门板,层门地坎、层门门套等。一般情况下,层门装置、层门地坎及层门门套等部件需单独配置,分别安装在铝合金井道框架中的横档和立档上,层门系统安装时控制调整各尺寸非常麻烦,并且横档与层门地坎的连接也容易出现安装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梯井道。该电梯井道集成了层门地坎及小门套,采用二合一的结构设计,可省去原层门系统安装时控制调整各关键尺寸的步骤,减少横档与层门地坎分体式连接的安装误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井道,包括铝合金框架和层门系统,所述层门系统包含层门连接装置、层门门板、层门门套和层门地坎;所述层门连接装置和层门地坎都安装在所述的铝合金框架上;层门门套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地坎上;所述层门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层门地坎由铝合金框架的井架横档构成,并连接在铝合金框架的井架立档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井架横档设计成包含有竖直平面及斜坡的结构,以替代原护脚板的功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连接装置连接在铝合金框架的井架横档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铝合金框架的井架横档上的导轨、L型层门安装架、移动滚轮、调节轮;所述移动滚轮安装在所述的L型层门安装架的竖向部并与所述导轨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轮安装在所述的L型层门安装架的竖向部且位于所述移动滚轮安装位置的下方,并与设置有所述导轨的铝合金框架的井架横档的下表面配合设置;所述L型层门安装架的横向部用于安装所述的层门门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地坎的上表面设置有地坎槽,所述层门门板的下端与所述地坎槽活动配合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地坎还包括上玻璃卡槽和下玻璃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门套包括侧装玻璃卡槽,所述侧装玻璃卡槽与所述上玻璃卡槽对齐,用于安装同一玻璃或装饰面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地坎还设置有第一空置区、第二空置区和第三空置区和第四空置区,以减轻层门地坎的重量并提高强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层门门套还包括第五空置区、第六空置区和第七空置区,以减轻层门门套的重量并提高强度。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集成了层门地坎及小门套,采用二合一的结构设计,通过这种集成电梯层门地坎与门套功能的电梯井架设计,可以优化设计,节省材料,优化现场安装,减少原来电梯层门装置与井道架之间的安装工序,减少安装工时,降低电梯设备安装成本;适用于家用电梯或型材结构井道的客梯等领域;2、井架横档直接设计成有竖直平面及斜坡的结构,能替代原护脚板的功能;作为小门套使用的立档可以直接采用标准的型材结构,同时不影响井架玻璃的安装,简捷方便及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层门系统的结构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地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门套的结构示意图;1为铝合金框架,2为装饰玻璃面板,3为层门系统,31为层门连接装置,31-1为导轨,31-2为L型层门安装架,31-2-1为L型层门安装架竖向部,31-2-2为L型层门安装架横向部,31-3为移动滑轮,31-4为调节轮,32为层门地坎,32-1为地坎槽,32-2为上玻璃槽,32-3为下玻璃槽,32-4为井架横档的竖直平面结构,32-5为井架横档的斜坡结构,32-6第一空置区,32-7为第二空置区,32-8为第三空置区,32-9为第四空置区,33为层门门套,33-1为侧装玻璃卡槽,33-2为第五空置区,33-3为第六空置区,33-4为第七空置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并不是对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技术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电梯井道,如图1-5中所示。它集成了井道、层门地坎与门套功能。由铝合金框架1、装饰玻璃面板2、层门系统3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层门系统又包含层门连接装置31、层门地坎32、层门门套33、层门门板34。所述的层门系统3中,层门连接装置31和层门地坎32都安装在所述的铝合金框架1上;层门门套33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地坎上;层门门板34活动安装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31上。层门地坎32由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构成,并连接在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立档上。井架横档设计成包含有竖直平面32-4及斜坡32-5的结构,以替代原护脚板的功能。层门连接装置31连接在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上。层门连接装置31包括设置在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上的导轨31-1、L型层门安装架31-2、移动滚轮31-3、调节轮31-4;移动滚轮31-3安装在所述的L型层门安装架31-2的竖向部31-2-1并与所述导轨31-1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轮31-4安装在所述的L型层门安装架31-2的竖向部31-2-1且位于所述移动滚轮31-3安装位置的下方,并与设置有所述导轨31-1的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的下表面配合设置;所述L型层门安装架31-2的横向部31-2-2用于安装所述的层门门板34。所述层门地坎32的上表面设置有地坎槽32-1,所述层门门板34的下端与所述地坎槽32-1活动配合设置。层门地坎32的还包括上玻璃卡槽32-2和下玻璃卡槽32-3。层门门套33包括侧装玻璃卡槽33-1,所述侧装玻璃卡槽33-1与所述上玻璃卡槽32-2对齐,用于安装同一玻璃或装饰面板2。所述层门地坎32的还设置有第一空置区32-6、第二空置区32-7和第三空置区32-8和第四空置区32-9,以减轻层门地坎32的重量并提高强度。层门门套33还包括第五空置区33-2、第六空置区33-3和第七空置区33-4,以减轻层门门套33的重量并提高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包括铝合金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还包括层门系统(3),所述层门系统(3)包含层门连接装置(31)、层门门板(34)、层门门套(33)和层门地坎(32);所述层门连接装置(31)和层门地坎(32)都安装在所述的铝合金框架(1)上;层门门套(33)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地坎(32)上;所述层门门板(34)活动安装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3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包括铝合金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还包括层门系统(3),所述层门系统(3)包含层门连接装置(31)、层门门板(34)、层门门套(33)和层门地坎(32);所述层门连接装置(31)和层门地坎(32)都安装在所述的铝合金框架(1)上;层门门套(33)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层门地坎(32)上;所述层门门板(34)活动安装在所述的层门连接装置(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层门地坎(32)由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构成,并连接在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立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架横档设计成包含有竖直平面(32-4)及斜坡(32-5)的结构,以替代原护脚板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门连接装置(31)连接在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门连接装置(31)包括设置在铝合金框架(1)的井架横档上的导轨(31-1)、L型层门安装架(31-2)、移动滚轮(31-3)、调节轮(31-4);所述移动滚轮(31-3)安装在所述的L型层门安装架(31-2)的竖向部(31-2-1)并与所述导轨(31-1)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轮(31-4)安装在所述的L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夏吴剑平叶佳芳
申请(专利权)人: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